谢徐东
身份证号:33048219941007****
摘要:社会阶层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个人的、家庭的、学校的以及社会的因素,家庭作为子女接触最早、最重要的地方,是子女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目前社会中所展现出来的社会阶层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现状,通过现状分析其对教育的影响、最后就社会阶层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提出了有利于改善情况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阶层;学生学习成绩;影响
一、引言
社会阶层对于学生而言是学生先赋性的影响因素,而家庭是影响子女学校表现的重要学习环境。其中社会阶层领域的家长的职业类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从能够选择的教育机会开始就显现出了一种教育的不平等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社会阶层的差异日益显著,特别是对于教育领域的差距更为突出。不同的社会阶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因此社会阶层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着实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在问题中对症下药,真正解决社会阶层固化所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社会阶层
所谓社会阶层,是指根据不同的社会标准把人们划分为若干等级层次。其内涵是指社会分为层级,各个层级之间具有垂直的不平等关系,由于这种不平等关系,不同层级的人群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社会分层刺激着人们接受学校教育,通过接受教育获得较好的职业所需的资格和品质,取得个人介入社会分层过程的较为优越的条件。[1]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有几个阶层以及如何划分阶层的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较为新近的观点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并据此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
2.学生学习成绩
学生学习成绩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应学习的功课和应完成作业的水平,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生学习成绩仅指学校的考试分数:而广义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指学生在校的一切发展,既有认知领域的发展,也有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的发展。对于某个学生来说,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显然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体现为反映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性指标,即既包括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也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所习得的社会实践操作技能[2]
三、问题现状
目前中国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大家的收入普遍都得到了提高,但是相应的贫富差距也逐渐扩大。有的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成为了有钱人,有的人却只能混个温饱。可想而知中国社会阶层差异问题的严峻性,各阶层之间的差距,尤其是贫富悬殊之巨,如果不加以缓和,必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社会阶层对学生个人学术能力的影响
1.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学生个人学术能力的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学业成绩影响在诸多研究结论中已呈现,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越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越乐意投入更多的物力和精力。黄小璃(2014)的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反映了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水平及文化品位,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从而影响其作为父母的教育信念、行为、生活方式。
该指标在个体步入成年时已经基本保持稳定且在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同样有效,是社会经济地位普遍使用的一个指标。张翼(2010)通过对2008年全因性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后发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影响都较前段时间有所增强,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市场化过程中被强化。[4]
2.父母职业地位不同对学生个人学术能力的影响
在我国城乡二元分化背景下,农村教育较为薄弱,农林牧渔家庭相对比较缺乏各种文化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农林牧渔家庭出身孩子关于个人学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但有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期望越高,子女学业成绩越好。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下,对于农民而言,能否取得学业上的成功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获取较高的社会地位与改变家庭命运,因此农民家庭对子女抱有的教育期望就更高了。这种教育期望一方面使得父母往往倾其全力支持子女教育,竭尽所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以弥补其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足,另一方面促使子女把期望转化成学习动力,能够克服家庭缺乏文化资源、组织资源、经济资源等各种不利条件,更加努力地学习以取得较高的学业成绩,以求考上大学实现向上层社会的流动。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子女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父母职业为其调用的各种经济、文化、组织资源等。他们在家庭中常常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资源与文化氛围,并有意识地将自身的文化语言能力、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独特的“习性”传染给子女,促使其对学校教育感兴趣,并努力把家庭中习得的各种认知能力运用到学习中去,以取得较高的学业成绩。
五、具体改善建议
1.教师要积极与家长保持密切地沟通
有成效的教育取决于家庭(包括学生和家长)、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厅、教育局)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频率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活动,从而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在家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针对父母提出的意见以及学生在家里所展现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家庭内部亲子之间与家庭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增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双向效果,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升学大有裨益。
2.教师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在不同的环境所展现出来的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作为教师,不能仅仅看到学校里学生的表现,也要积极去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等不同环境下的表现,真正做到全方位切实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针对那些社会经验欠缺的学生,他们一直在备受呵护的环境下长大,自然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欠缺,那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更要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并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改变因社会阶层的固定化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六、结论
为弥补社会阶层等先赋性因素带来的劣势,个人后天的努力等自制性的努力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鼓励社会成员通过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还有许多工作尚待进行,社会阶层差异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教育上,同时也会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可能观点上也存在不太客观全面的问题。因此希望此次研究工作能够抛砖引玉,之后能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相关研究。真正引起人们重视社会阶层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从而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向利好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李晗蓉. 阶层背景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3]林秀梅. 社会阶层差异对教育过程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4][6]谢红荣.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7.
[5]杨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实证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0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