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概述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中   作者:安松
[导读] 近些年,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需求激增,行业水平空前提升。建筑工程具有专业覆盖范围广、作业周期长、施工现场不稳定因素多等特性,施工单位在作业现场必须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项目安全顺利的开展。本文就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进程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并试提出可行的优化整改策略。

1326281980101****7   安松

摘要:近些年,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需求激增,行业水平空前提升。建筑工程具有专业覆盖范围广、作业周期长、施工现场不稳定因素多等特性,施工单位在作业现场必须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项目安全顺利的开展。本文就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进程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并试提出可行的优化整改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问题;策略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顺利,现代化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然而目前建筑行业人才断层、招工困难、舆论关注度高、企业利润被压缩等问题并发,激化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筑工程行业要在复杂的社会变化中坚定初心,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发展方向,升级内部结构,优化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有效把控施工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利润,推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筑工程的发展营造健康稳定的空间。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一)监督管理意识薄弱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分四大板块: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层在制定管理计划时只将管理重点放在现场施工人员身上,片面追求按期完工。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管理模式更偏向于粗放式管理,施工现场经常出现材料短缺、设备频繁故障等问题,致使不得不停工处理,严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1]。很多施工单位虽然设立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但在实施、检查、处理环节上却疏于管理,很多工作制度都是复制粘贴,实际操作时漏洞百出,并不能形成正向闭环。如管理职能混乱,奖惩机制不合理,权责模糊等问题频发,而企业却缺少明确的制度管理。
        (二)多部门统筹工作困难
        建筑工程施工从地基到竣工,这一过程十分漫长,中间涉及到多方面部门的工作,很多时候需要跨部门配合工作。虽然很多施工单位意识到了现场管控的重要性,但是管理人员在实际配合过程中,由于怕担责任而在一些争议问题上互相推诿,导致现场作业进度缓慢。因此,施工单位在作业前期,应该就材料、人员、设备等因素以及采购、运输、储存、取用等环节进行提前规划,明确各方职责,建立起完善的工作体系。以此提高各部门间工作的协调性、衔接性,保证后期施工现场作业的流畅。
        (三)信息化管理推进受阻
        现今,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开始着手于信息化经营的推进,逐步进入自动化办公时代[2]。但建筑施工现场条件有限,操作现场混乱等导致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工作受阻。通过信息化技术的管理,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远程操控的模式实时监督现场进度,材料损耗、人员调配等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建筑施工现场实际上还是以传统的人工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人工管理易出差错、工作效率低、工作水平不高,其滞后性很难在信息化社会取得优势。上层技术与下层管理无法对接,工程节奏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四)管理成本无法得到满足
        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物价上涨,很多企业原有的利润空间被挤压,于是选择将降本经营作为首要目标。降本目标被下达后,每个环节的资金流都开始层层缩水,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资金投入不能满足实际安全管理的需求。采购成本降低后建筑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也有所下滑,施工现场的安全保护设备不达标甚至严重匮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达标,施工人员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施工人员在工作时本就极易疲劳,而施工单位为提升作业效益,往往会缩短工期,导致施工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大,安全事故频发。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一)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内容还不够完善,在建筑工程实际作业期间,经常会出现管理人员没有到位,监管不力等现象,这些都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各方面造成不好的影响。首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涉及多个环节,且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从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角度而言,很多操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素养,没有完善的制度监管时,操作人员极易忽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的安全与质量造成很负面的影响[3]。因此建立一套成熟的监督管理体制,就可以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直接约束,使其严格按照安全准则指导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的提升。其次,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现场的管理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主要集中在现场,而没有针对表象之后的深层次问题挖掘解决。因此企业在完善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从工程的整体方向,紧贴施工单位的需求,为建筑工程提供全面的服务。最后,管理制度不该只对结构下层人员作要求,管理层的工作人员也应对自身素养做出要求。现在很多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甚至还有无证上岗人员。这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无法对工艺、设备、技术等专业环节做到有效管控。因此,企业内部要对相关人员严格审查,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推进。
        (二)安全管理
        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永远是第一要素。在建筑施工现场,搭建脚手架、维护安全网、高空作业、临时用电等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事故发生,损害的不仅是工人的生命安全,也不利于企业后期发展[4]。这就要做好对现场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作业意识。实际操作时,要监督施工人员落实到位安全规章守则,规范化作业。同时企业也要确保现场防护措施到位,设备质量安全。从多方面努力,打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有数据显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企业尽可能对施工条件进行优化,实施具体的人性化管理,也可以明显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例如依据天气和施工环境等,对施工时间进行科学划分,落实人性化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三)质量管理
        在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只有做好了基础的质量管理,才能使施工现场管理高效发挥。施工单位应该设立一套高标准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通过多渠道监督施工过程,做好施工质量检测与核查,保证工程符合质量相关标准。其次,通过对每一环节实行责任划分,来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做到全面化的质量管理。通过责任到人,明确职责,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确保施工高质高效。
        (四)进度管理
        上文提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利润空间开始逐步缩水,开源节流迫在眉睫。建筑施工的进度节奏如果能被合理控制,将会有效的节约施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紧密相关,施工单位若做好施工材料、工程设备的采购工作管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定时进行,就能让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效能最大化[5]。同时,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与前期规划交叉比对,实时了解计划偏差,并及时的发现问题点并解决等。
        结语:
        面对建筑施工市场的与日俱进,企业若想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标新立异,抓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反思不足。基于此出发点,施工单位要结合现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上下人员的安全意识,降本经营既要追求利润空间也要保证材料的实用性。与此同时,企业要优化内部队伍,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给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工作到实处,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管理工作要点的若干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56-57.
[2]薛永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与具体管理方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6(23):278.
[3]孙二鹏.关于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00120-00120.
[4]边合顺,董智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 J ].科技展望, 2016 (28).
[5]蒋目超.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7):00219-00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