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的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涂颖
[导读]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与成员角色发生了改变。
        涂颖
        南昌航空大学幼儿园,江西南昌,33063
        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与成员角色发生了改变。如何做合格父母成为家庭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然而,父母的偏宠偏爱、照搬模仿和责任教育缺失的问题制约了孩子的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为此,需要构建和谐有序的家庭关系、公平有效的差异化教育、与时俱进的家长培训机制应对二孩家庭教育,以增强孩子们的幸福感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二孩;家庭教育;和谐;成长
        一、前言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在孩子不再孤独和可以相互进步的认知中,年轻父母生育了第二胎,使得一孩家庭逐渐转型为二孩家庭。二孩的出生,打破了近四十年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成员角色也发生改变[1]。从一个向二个孩子的关注转变,从一个孩子的资源独享到二个孩子的资源分享,使得二孩家庭教育的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2]。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所以,父母不仅要养好孩子,更要育好孩子,培养合格的父母成为较为急迫的事态[3]。

        二孩时代,家庭教育准备好了吗?
        二、二孩家庭的教育问题
(1)大宝的不适应行为
        二孩的到来,父母对大宝的关注明显减少,家庭所有的资源不再是大宝的独享。面对原本属于自己的爱被分享,觉得自己不再重要和父母不再爱自己,大宝容易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尤其在大宝小宝在发生争执,父母不问来由,往往要求大宝退让。二孩出生,父母忽视家庭结构变化给大宝带来的影响,没有关注大宝的内心变化和及时消除大宝的失落孤寂感。
(2)父母的偏宠偏爱行为
        二孩的到来,对比两个孩子的行为,父母不知不觉对其中一个孩子产生了偏爱。在买礼物的时候,受宠的孩子想买就买;在游乐场的时候,受宠的孩子想玩就玩。作为父母有一定的偏向是正常的,但是不能过度的偏爱。过度的宠爱,受宠的孩子容易养成自私自利、恃宠而骄、随心所欲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受到冷落的孩子容易造成童心的缺乏,遇事敏感,也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父母的照搬模仿行为
        有的父母感觉第一胎教育效果很好,小孩懂事、学习好、性格好,第二胎教育就更不在话下,只要按照第一胎的教育经验照搬模仿就可以了。然而,随着二孩的出生,家庭结构、家庭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初父母完全围绕大宝教育的情势在小宝身上不可能重现,这就决定大宝的教育经验不可能千篇一律应用于小宝上,要因材施教。
(4)孩子的责任缺失行为
        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二孩们都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很容易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大手大脚,没了再买,坏了再买。孩子们不知道爱惜,不能够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在家庭生活,甚至在整理图书或文具的学习层面上,父母亲自上阵,孩子们根本不用操心。种种因果,使他们的责任心丧失。
(5)父母的不和睦行为
    父母经常争吵,甚至通过暴力解决家庭问题,使得家庭关系呈现不和睦。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硝烟战火”的家庭中,二孩们容易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长期浸没在不良家庭氛围中,使得大小宝在处理人际交往中往往抱着不信任的态度,一旦有摩擦,容易与人发生争执,情绪失控,甚至通过暴力解决冲突。
(6)大众传媒的不良行为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大众传媒,一方面给家庭教育传播了正能量和展示了生动感人、催人奋进的教育素材;但另一方面充斥了大量夸张、不实、冲突、不和谐的负面题材。孩子们心理正在成长,不具备完全辨别能力,使得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三、二孩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1)在意识层面,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家庭中,每个孩子是平等的,在家庭生活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待遇。
        在二孩家庭中,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更加要注重大宝的感受,对大宝的关心要丝毫不少,甚至比以往要更加爱他。在处理孩子们的问题时,要洞晓事情发生的全过程,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妥善地处理,使两个孩子认可与接受,营造出公平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2)在沟通层面,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不仅是二宝们的爸爸妈妈,更是他们的老师、朋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有时需要安慰,有时需要鼓励,有时需要引导。作为父母,应该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父母要不当“驯兽师”,学做“教育者”,提升孩子们的自我能力;父母要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要鼓励孩子们勇于拼搏和超越自我;父母要不当“法官”,学做“律师”,要不遗余力地呵护孩子们的权利。
(3)在教育层面,承认差异,平等做好规划
        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智商、不同情商的两个孩子,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必然存在不同。父母必须承认两者的差异,遍寻每个孩子的出彩点,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平等和发展的教育机会。
        父母必须为二孩们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规划。第一,根据孩子们的性格、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各自不同,量身定制“学习空间”;第二,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父母需要为每个孩子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4)在心性层面,培育爱心责任合作精神
        在二孩时代,父母要在生活中向二宝们灌输爱心教育、责任心教育和合作行为教育。
        让二宝们种植花草,在照料花草中培育他们的爱心;让二宝们饲养小动物,在照顾动物中学会与它们的和谐相处;让二宝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劳动中落实责任感;当玩玩具或吃食物,教育二宝们要主动将自己的玩具或食物与别人分享;当做集体游戏,教育二宝们要学会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
(5)在培训层面,建设好“家长学校”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社区要积极宣扬辖区内模范教育家庭,使父母可以学习先进家庭的教育素材;学校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使父母可以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手段。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丰富了父母的教育知识,拓展了父母的心理洞察能力,提升了父母的沟通技巧。当二孩们的心理发生变化,父母及时采取措施对孩子们进行疏导;当二孩们做错事,父母不再劈头盖脸的训斥,学会允许孩子们犯错,并耐心地接纳孩子的错误。
四、结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塑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和偶然出现的因素。在所有的因素中,家庭被列在首位。二孩们的行为处事的养成,都源自于家庭教育。
        父母应该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家庭氛围,给予二孩们公平的爱,懂得和孩子们进行积极、平等、有效的沟通,以增进孩子们的家庭归属感、成长的幸福感,促进他们的快乐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姗姗,郭力平,蒋路易,等. “二孩”家庭父母教育观调查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19,1:43-49.
[2]陈文婷,马富林. 学校视角下的“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及教育对策探究,江苏教育研究,2020,10:32-34.
[3]黄小雪. 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对二孩家庭教育的启示,长江丛刊,2020,4:126 -127.


作者简介
涂颖,1985年出生,女,小教一级,本科学历。
主要研究方向:幼儿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涂颖,2020-Y1-36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