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背景下藏传念珠文化民俗性意义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彭扬飞
[导读] 随着近年来藏族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藏族文化热
        彭扬飞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摘要]随着近年来藏族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藏族文化热,而西藏佛珠作为藏传藏佛教重要法器,在传播藏族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佛珠文化的总体情形,包括佛珠的历史起源、佛珠简单的持用与佩戴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其次,阐述了西藏佛珠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与载体,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具体包括西藏佛珠对菩提子文化的影响、对佛珠种类的联动影响以及对西藏佛珠重要配饰——“天珠”的影响。最后,从西藏佛珠的现实意义着手,探究了西藏佛珠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意义,包括其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揭示西藏佛珠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 藏传佛教;佛珠;天珠;社会生活;影响;价值;意义
一、绪论
        佛珠是佛教徒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佛珠的用途与意义也随之扩大,并变得愈为多元化。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省会,经济文化发展较西藏其他地区繁荣,所以此次调查地点选择在西藏拉萨。
(一)、选题缘由   
        本文的选题与笔者的兴趣爱好息息相关。因从中学开始,笔者就对西藏宗教历史、佛教文化进行过一定的探索与学习,而且,笔者自认是一位资深文玩爱好者,对西藏佛珠及其饰品的了解也较为透彻,故对西藏佛教念珠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研究兴趣。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梳理西藏佛珠的起源,揭示其文化内涵、社会影响和价值意义,为人们了解和认识西藏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提供一个独特的视域。
(二)、研究意义
        西藏佛珠在车轮滚滚的时代进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新的时代价值,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有一定的学术化、规范化和正确且符合时代潮流的研究成果来指导现状。
        本文的研究意义是:研究西藏佛珠的起源、内涵及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与价值意义,让西藏佛珠发挥其积极的影响力,实现其净化人心、抚慰心灵的价值意义,让喜欢西藏佛珠的人们对其能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知,让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与文化熏陶。

二、佛珠文化概述
        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佛教是汉代传入中国的,具体有两种说法:一说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1年汉哀帝时期,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使者伊存,得其口授《浮屠经》,为佛传入中国之开始;另一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遣中郎将蔡愔到天竺求佛法,以白马负经而归,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作为佛教徒随身法具,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珠也随之传来。因此,汉地佛珠出现的时间最早应在公元前后。而佛教正式传入西藏是在公元七世纪,那么,西藏佛珠出现的最早时间亦应在七世纪。

三、西藏佛珠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
(一)西藏佛珠对菩提子文化的影响
        首先,何为菩提?菩提(Bodhi),意译为觉、智等。中国佛书中曾借用老庄术语,旧译为“道”,后新译为“觉”。如《大智度论》卷四云:“菩提名诸佛道。”《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藏语菩提子(Bo-di-ci)是指菩提之果,而非指菩提树之果实,产于雪山附近。其树属一年生草本,春天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呈穗状;夏秋之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俗用为念佛之数珠,故称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校量数珠功德经》曰:“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 []
        可见,菩提子最初是作为佛教僧俗信众念佛的数珠而出现于世的,是佛珠的一种;而现今,随着文玩菩提市场的发展,菩提子泛指可以用来穿制成数珠法器或者文玩手串的热带、亚热带坚果类植物种实,总计有200-300种之多,主要作为学佛念经修行的法器或者文人雅士把玩的手串珠饰而备受追捧。[]正是因为菩提子的含义极其丰富,且寓意深远而美好,所以菩提子已成为西藏佛教念珠的主要载体。随着西藏佛珠市场的兴起,对菩提子文化产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曾不为人知的菩提子,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潮流,流向世界各地。在藏地你会看见不管男女老少,手或脖上都会有一串菩提子,它们代表着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树木果实,还要更深层次的寓意。譬如,白如意豆菩提子,传说这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神豆;太阳子菩提,象征藏传密教中的大日如来,他随缘化现于人世间,破诸黑暗,开显菩提心,光照众生,为世间带来无限光芒;蝉蛹菩提,像一个饱满的鸣叫的蝉,蝉与禅同音,取其禅学佛法之一等等,诸如此类,更是数不胜数。
        如今,西藏佛珠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而不断地发展与优化,时时刻刻都推动着菩提子文化产业或事业的发展,业已成为一种不可小视的文化趋势。
(二)、 西藏佛珠种类的联动作用
        在藏地一串念珠上肯定会有许许多多的配饰珠子,分别为三通佛头、腰珠、计数器等配饰,正是因为配饰珠子的原因,带动起各式各样的种类的影响。而绿松石就是一种重要的被其影响的配饰。《尚书?禹贡》所云之“铅松怪石”,实为绿松石。从斐里岗文化直至明清时代,绿松石一直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饰品。藏地的绿松石,材质古朴而旧味,已被信仰宗教之人把玩出亮滑的包浆,被制作成佛珠,也具有不菲价格。
        中医药典籍《本草纲目》记载:琥珀可以宁心神、安五脏、明心绪、定神魄。它与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学相互对应,为视为佛教七宝之一。琥珀在藏地也是一种常见的念珠上的配饰。说到琥珀就不能不谈及它的同胞兄弟——蜜蜡。藏传佛教密宗和《华严》、《法华》等经典,都记载有以蜜蜡来供奉诸佛,以表示心佛合一的内容。④古代善男信女都说西藏蜜蜡念珠因长时间在佛前供奉,蕴藏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拉萨的冲赛康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佛珠配饰材料,已经形成了一条商业与文化相交的风景线。
        西藏佛珠拥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宗教内涵,种类联动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种,藏传念珠不断的兴起,联动起琉璃水晶材质、原生态椰壳材质念珠、骨质念珠、玛瑙石、木材沉香、珊瑚、珍珠、砗磲、贝类、青金石、石榴石,甚至包括金属种类等,使它们的价格都出现了上涨趋势。
(三)西藏佛珠重要配饰—天珠的影响效应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时,带了一尊从印度请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作为陪嫁,之后,此佛像最终坐落在拉萨大昭寺的释迦殿内,且被藏族人民镶上了百余颗各式各样的天珠,以作为对佛陀的供养和装饰,其中包括九眼天珠、二眼天珠、宝瓶天珠、虎纹天珠等等,这是最具魅力的天珠故事。
        天珠,藏语叫斯(si),汉语译为“斯”或“瑟”,又称“天降石”。《藏汉大辞典》对天珠的解释为:“亚玛瑙,猫睛石,一种宝石,俗称九眼珠。入药能治脑溢血”。相传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它诞生于古代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古象雄王国,是雍仲本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宝之首。
        从西藏考古的有关文献来看,在藏西与藏南地区的古代象雄人墓地中均发现有特殊符号或纹饰的珠子,与今天所说的“天珠”十分相似,很有可能属于藏族地区最为古老、最为原始的苯教饰品。

苯教崇敬大自然,所以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图案在珠子中多有体现。后来,天珠又被用作佛教的圣物,作为藏传密教之天珠,具有护佑众生、祛病消灾、吉祥安康等寓意。
        随着西藏佛珠热升温,也大大程度上影响了天珠饰品,使天珠市场生机勃勃、熠熠生辉,亦使天珠在国内外市场展现出独特作用与艺术价值。
四、西藏佛珠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意义
(一)西藏佛珠对当今社会生活的政治意义
        西藏佛教念珠在大众文化中生生不息,不断散发着属于那一圣地的魅力。佛珠手链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很流行,尤其是在中国、日本等佛教影像深远的国家。⑤组成手链的佛珠,不同的颗数代表不同的含义。佛珠手链戴在手上,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人们要慈悲,要去恶从善。人们有了佛珠的依衬,心中便会逐渐产生善意,产生禅意,使这个利益当头、浮躁喧嚣的社会,能有一丝清流之气,使更多的人,更多的事都能保持那一份纯洁与和平。故一定程度上,佛珠有利于当今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政治和平化,社会和谐化,使芸芸众生以修正行为、觉悟良善,来改善人际关系,营造社会和谐。正是因为佛珠所蕴含着一种行善积德的思想观念的传播,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心灵感应渐渐地发生变化,每一个人如同一个生物细胞的有机分子,部分发生良性变化,整体也会受其影响,这样,便使得整个社会也逐步趋向和谐与稳定。
        藏传佛教的不断传播,也影响着内地佛教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西藏佛珠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002年,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在星云大师的迎请下,前往台湾接受瞻仰,短短37天里,得到了500万台湾人的参拜,造成了巨大轰动。此后,由星云大师开始的一批台湾僧人开始来中国大陆进行佛教交流,这被称为促进两岸文化及宗教交流的“破冰之旅”。在此交流活动中,海峡两岸的关系不断融洽,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而西藏佛珠作为交流的礼品,已成为两岸同胞关系融合的加速器。
        西藏佛珠作为一种神圣的宗教工具与法器,体现着宗教的本质特征。宗教本身具有心灵慰藉功能和道德规范作用⑦,从而宗教可以协调社会稳定,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宗教在精神上类似文化归属地和心灵港湾,可以作用于人的身、心、灵,为内心提供一种温暖和安全感,从而通过矫正人的行为来促进社会发展,营造一种良好与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西藏佛珠不管是作为庄严的宗教法器,还是时尚的装饰品,都能表现出在国家富强、社会昌盛的今天,人们为了共创和谐社会、共建和谐家园、共享和谐生活的“慈悲善根”。⑧

(二) 西藏佛珠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意义
        现如今,随着西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更多的人们开始了解和接触这一中国西南地区的神圣地域,而西藏佛珠作为一张旅游藏区的明信片,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西藏佛珠的不断发展与传播,如今喜爱佩戴佛珠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也会问到季节不同应该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佛珠,一个小小的推动,使整个佛珠文化产业在春夏秋冬都能生生不息,从而加速佛珠文化产业的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例如,在炎热的夏季,人们会适合选择浅色、透质的佛珠饰品,比如粉色、白色,水晶、玉髓质地的。这样的佛珠饰品可以表现出飘逸、活泼的感觉。反之,秋冬季节,就适合佩戴色深、质厚的佛珠饰品,比如茶晶、玛瑙等质地的。除了从季节、着装来选择佛珠饰,人们还根据性别、年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佛珠饰品。⑨一般女性适合佩戴体现自身温婉、柔美特性的佛珠饰品,比如蓝色的或粉色的水晶质地的佛珠,适合年轻的女性朋友,红玛瑙、紫水晶的适合成熟的女性;男性适合选择蓝宝石或砗磲、木质的佛珠饰品,这样可以体现其成熟、稳重的特性。故四季变化和年龄、性别等各不相同的因素所造成的消费需求,促进了佛珠产业链的不断发展。
        西藏佛珠因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殊的宗功用,从而使之在佛珠饰品圈里成为最闪亮的那一颗星。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日益火爆,很多人发现自己朋友圈中越来越多人做起了文玩杂项的副业⑩。拉萨这座城市里,就有很多的年轻人,为文玩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而在这众多杂项中,西藏佛珠是最火爆的生意之一。文玩市场波涛汹涌大浪淘沙,而西藏佛珠在这一场大浪潮中仍能屹立不倒,已表明其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文玩这一方式,不管中年“油腻大叔”,还是90后“佛系青年”,都在文玩圈把玩西藏佛珠,让西藏佛珠在文玩市场开辟新的天地。
        根据相关资料,国内佛珠或手串的年产值已达十数亿元人民币①①。2004年11月22日,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一条清朝西藏佛珠蜜蜡手串(18粒),已拍卖出41800元人民币;2007年1月28日,北京大得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藏传蜜蜡佛珠串(38粒),已拍卖出48000元人民币…
西藏佛珠在文玩市场、珠饰品圈、拍卖市场等领域大放光彩,推动着佛珠产业链的发展,也时刻影响着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
(三)西藏佛珠对当今社会生活的文化意义
        在那遥远的原始社会,藏族的先民们崇信万物有灵,进行原始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从远古的藏族神话中,可以窥见藏族原始宗教飘忽迷蒙的灵雾[]②。从而也使得西藏佛珠依附上神秘力量,拥有特殊的魅力。
如今的时尚,不仅仅是美观的装饰与个性的彰显,也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流行热。社会的富足与进步赋予时尚更多的是一种风格和气质,是一种个性追求的外在张力①③。这与西藏佛珠气质颇为合拍,西藏佛珠内在蕴含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聚合了众多跨越民族和种族的宗教观念与信仰意义。在文玩市场新兴的今天,西藏佛珠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藏佛珠当然也不仅仅是一件饰品,它更代表了一种信仰的生活态度。携带一串菩提佛珠,是会给人增福无量的。在如今忙碌浮躁的现代生活中,佛珠作为一种净化心灵的物品,既可使人们得到精神寄托,也可让人们体悟禅意的佛教文化,传播慈悲修行的禅意理念,促进佛教文化的发展。如今,藏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既是新时代藏区社会发展的特点,也是新时代藏区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与社会文明和文化建设相结合。而西藏佛珠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的神圣宝地,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朝圣的天堂。作为西藏本科高校的一名学生,笔者对西藏充满着崇高的情怀与不解的美意。笔者研究西藏佛教念珠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与意义,也是保持着对佛珠文化爱好的初心与钻研的细心。纵观学界,对于西藏佛珠进行研究的一类学术论文甚少,而且多是星星点点的只言片语的介绍,故笔者希望此篇论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界更多研究者和爱好者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西藏佛珠,补充这一研究领域的缺失。
六、致谢
   感谢一直支持我完成此篇论文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感谢拉萨市的热心市民,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菩提”条。
2.《佛光大辞典》和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菩提子”条。
3.《百度百科》“菩提子”条
4.冯小舟:《佛珠收藏鉴赏指南》,第324页。
5.张志国、张子元:《何颖 绽放在佛珠饰品上的女人花》,《绿色中国》,2014年第18期。
6.郭树涵:《谁是文玩菩提子佛珠背后的推手》,《中国新时代》,2014年第10期。
7.唐明丽:《佛珠的构成要素、制作仪轨及宗教功用》,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6月。
8.冯小舟:《佛珠收藏鉴赏指南》序,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9.李楠:《佛珠背后的故事》,《软件和信息服务》,2013年第8期。
10.郭树涵:《谁是文玩菩提子佛珠背后的推手》,《中国新时代》2014年第10期。
11.于乃昌:《西藏审美文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郭树涵:《谁是文玩菩提子佛珠背后的推手》,《中国新时代》2014年第10期。
13.陈虹主编:《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论文集 第1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彭扬飞(1999-),男,壮族,籍贯湖南祁东。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现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本文为2019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背景下西藏佛教念珠文化产业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调查研究——以拉萨地区为例》(项目编号:X2019106950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