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峰
陕西省子长市杨家园则镇史家畔小学 717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解决农村地区学生上学问题,我国正在不断建设和完善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体制。虽然寄宿制的学校可以帮助一些农村家庭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之外的课余生活也不容忽视。农村寄宿小学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存在想家的情况,合理有效的课余生活将会对农村寄宿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课余生活;调查研究
一、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现状
1.学生课余生活内容单调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回家的时间很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部分学校为了避免小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出现危险,都会用作业和补课的方法来填充课余时间。即便安排了课余活动,也只是进行一些单一的课余活动。长此以往,小学生会感到厌烦和疲倦,进而会抵触出逃,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学生自主安排能力不足
寄宿小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受学习安全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余时间都会被学校安排,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不足。另外,由于小学生之间存在着主体差异性老师在实际课余活动安排中通常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小学生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生自己安排课余活动的自主性不强。小学生无法自主安排课余时间和课余活动,长时间下去会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寄宿学校基础设施不健全
寄宿学校课余活动的开展要以健全的基础设施为保障,足够的安全保障一切课余活动的前提。但是,在农村大部分的寄宿学校里,受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很多农村寄宿小学的活动场地普遍存在着缺陷,学校缺少足够的娱乐器材和相关的活动设施,进而无法有效开展课余活动。另外,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一部分的农村老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他们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充足的时间为寄宿小学生设计课余活动内容。
二、改善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课余生活的措施
1.创设多元课余生活
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寄宿制小学里的老师不仅要传授小学生学习知识,还需要帮助小学生有效规划课余活动内容,保证寄宿小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获得充实的课余生活。因此,有关老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丰富课余活动内容,创设多元的课余生活。
例如,课余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活动,通过兴趣调查,安排一些大部分小学生都会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活动。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卫生大检查活动,督促小学生之间相互监督,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保健意识,促使小学生进一步适应独立的生活状态,提升农村寄宿小学的管理效率。
2.转变传统管理理念
农村寄宿制小学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的限制,通常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相关的管理理念也比较落后。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农村小学寄宿制,相关学校和老师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切实提高寄宿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
例如,某些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通常占用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额外补课和作业。不良的管理模式导致寄宿小学生无法做到劳逸结合,学习效率低下,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该合理分析该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方案,保证寄宿小学生的休息活动时间,让农村小学生在寄宿学校里快乐的生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实地调查显示,师资队伍不健全以成为困扰农村小学寄宿制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村老师通常身兼数职,无法全面照顾到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如若遇到安全事件,老师也缺少处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如果想要提升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对原有老师的培训工作,多组织老师去其他先进单位进行参观和学习,提升原有老师的管理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农村寄宿小学生安排丰富的课余活动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水平。
4.完善学校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课余活动的基础,在资金充沛的情况下,学校应该要有意识的完善硬件设施,为小学建设一些多样的活动场所、图书馆等,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宿舍条件,提升小学生的居住环境质量。同时,学校也要不定期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小学生的日常需求,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日常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尽可能多的关注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通过改进管理理念,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设置活动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建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小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确保农村寄宿小学生能有一个充实高效的课余生活。
参考文献:
[1]胡传双,於荣.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 (12) : 116-118.
[2]白亮,范亮.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6 (4) : 27-32.
[3]张近峰.建立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 590.
[4]刘代越.“乡村少年宫”是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的快乐新天地[J].学周刊,2015 (35) :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