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习的蓝天碧海---语文课堂教学新探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江胜
[导读] 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共同发展的过程。
        江胜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月亮湖中学        邮编:247100

        论文内容摘要: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更新观念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天地。

        1、 创设和谐环境,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氛围。

        2、教师放手,?学生动手,培养创新精神。

        3、提问注意分层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4、营造宽松的心理空间,?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5、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

                创造学生学习的蓝天碧海
                -----语文课堂教学新探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标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基于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在课标下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呢,如何让学生青春飞扬,遨游
知识海洋进入学习中的碧海蓝天?

一、创设和谐环境,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众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教师放手,学生动手,培养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自学,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要把教师讲解的时 间缩减到最低限度,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宽到最大程度,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例如,我教《狼》这一课时,学生一致要求由他们自己登台表演屠户遇狼、惧狼、        御狼、杀狼的过程,课堂中学生小组踊跃登台表演,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道具,表演得惟妙惟肖,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自学了课文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自学后的效果往往比教师讲给他们的要好许多倍。

像《藤野先生》这样比较复杂的课文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学,藤野先生的经历和事迹学生自读、复述,效果远远比教师讲解好,至于主题思想,鼓励他们展开小组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不仅深化了课内阅读学习,也强化了写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提问注意与分层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观点,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是最近发展水平面,即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而不是远挂在天上的月亮,因此课堂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发启发诱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应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四、营造宽松的心理空间,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课堂教学本是-个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双边互动活动,营造宽松心理空间,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具有心理自由和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发展自己的认识活动,也是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强调学生个性差异的美学意义,每个学生由于文化修养,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境界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就造成了每个学生对课文见解的差异。例如对杜牧《江南南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此句讽刺了梁武帝等封建统治者耗费民力滥造寺院,有的学生却认为杜牧只是把“四百八十寺”作为六朝文化的遗迹描写,表现的文化古迹之美,与前面的“千里莺啼绿映红”句描写的自然美景想辉映。学生这种在语文学习理解上的差异,正是他们个性自由发展的表现,教师应小心呵护,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就会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张扬。

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永远比知识重要”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念,那么在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教材中记叙类的文章大都可以激发学生去想像。比如《天上街市》诗人写了天上的街市的美好,可以想象天上街市的物品,天上街市的人们生活情况等。《故乡》可以使学生想象宏儿和水生在当今社会的境况;《范进中举》可以让学生想象范进中举之后做官的情形,《孔乙已》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孔乙已的结局或者想象如果中举了会怎样.....并试着将其想象的情景描述出来,或者做一些改写续写小练习,这比单纯老师讲解的更有价值的多。
        创设一定的氛围,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激发学生的神思,从而使他们很自然地理解知识,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情趣高涨,思维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勇气。如《公输》中的人物性格鲜明而又复杂,对于“公输盘”,学生又有所闻,木匠之鼻祖,有巧夺天工之术。而在这篇文章里他却是个傲慢、虚伪、阴险、为虎作伥的帮凶,与为和平挺身而出,智勇双全的墨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于是在课堂上我避开了人物性格的分析,通过组合成剧来演这场戏,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乐有所学,教师乐有所教,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教学观念,尊重、赞赏学生。弘扬主体意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课堂教学必须标新立异,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驾驭者,只有课堂中生机盎然才能使学生生机勃勃,感觉学习时别有洞天,有柳暗花明,焕然一新的感觉,才能真正使学生笑起来,动起来。这正是我们所期待和追求的学习效果。


参考书目:《走进新课程》、《安徽教育》、《语文教学通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