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冰锋
荆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摘 要】本文结合落实支部工作条例要求,就不断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了拓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提升执行力;搭建高质量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支部工作条例 服务型党组织
新时期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落实支部工作条例要求,不断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落实支部工作条例,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1)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许多改革发展举措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基层党支部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化服务上来,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来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应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各级党组织应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
(2)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夯实党建基础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支部建设作出规范,以此为遵循,基层党组织要完成好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就要以服务的理念推进工作,以服务的方法开展活动,以服务的举措巩固核心,从而动员、组织、宣传、教育、团结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组织保障。支部工作条例属于党的组织法规制度中的基础主干法规,是《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重点制定的条例。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条例》的出台为支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践行党宗旨的有力推手,也是新时期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必然需求,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真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愿望,提升党组织的向心力。要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进一步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二、落实支部工作条例,拓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一)服务功能的强化。现代社会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更加注重管理、教育、领导与监督职能,强调转变传统的思维理念与方法,利用新型服务模式提升领导效率,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凝聚人心、服务广大的社会群众,建立起夯实的党政组织。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搞好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建立职工诉求办理制度,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党员和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党员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公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服务内涵的延伸。部分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是以群众的生活层面为主,忽视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服务内容并不全面;部分党组织对于服务对象的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现阶段要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要探索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
(三)服务理念的创新。基层党组织应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按照信息社会的特点来创新服务方法,更加注重服务的针对性。要建立服务网络和社会资源整合机制,保证服务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切实把握群众的实际需求,真正的考虑到群众的生活工作需求;要对服务的运作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整个服务流程的科学化,并实现服务形式的多样化转变。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要从实际出发,对服务群众的各项运行程序进行针对性设计,保证在具体服务落实上更具有常态化和流程化。要实现组织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需要基层党组织对现有的服务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对企业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并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企业组织的优势,实现共同服务。
三、落实支部工作条例,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考学评学、谈心谈话等各项制度,全方位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不断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牢固树立服务能力就是执政能力、服务水平就是执政水平的理念,尽快实现从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职能转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自觉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切实做好各项工作。要把党内监督贯穿在各项活动中,坚持日常监督与重点督促检查相结合、组织谈话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使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履职尽责的意识,在监督中得到加强。
(二)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提升执行力
进一步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建立完善以各级党组织的多级信息收集、报送、处理一体的畅通制度,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服务群众台账制度,对重点问题实行分类建档。建立首问负责制,对受理的干部职工诉求,进一步明确最先接待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建立健全督促办理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和工作效率。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基层把刚刚处于萌芽状态的矛盾化解掉,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建立健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活动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日常运转等方面的经费保障,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正常运行。
(三)搭建高质量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力
加强组织工作信息发布平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党内信息互通平台、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进一步构建服务导向、直面基层的服务体系,深化推进“一站式服务”、“党员干部入户谈心服务”等做法,努力做好各级基层党组“一对一”结对工作。向结对党组织提供帮扶和支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和沟通机制,做好关心爱护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工作,坚持定期帮扶与及时帮助相结合,使党员能够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党员更加为党努力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