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让偏远山区学前教育更上一层楼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董春燕
[导读]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春燕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石门幼儿园  672700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各个学校,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从当前的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来看,虽有些地区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偏远山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仍存在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偏远地区的学前教育如果能与信息技术整合,才能更进一步推动幼儿园教育改革,也能让幼儿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关键字:学前教育;偏远山区;信息技术;运用
前言:
        现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同时还很大程度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为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新课改的落实,教育领域都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这也为偏远山区的学前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其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但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等制约,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山区中,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仍很缓慢,如何在学前教育发展好信息技术,是摆在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认识
        幼儿园管理者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幼儿园信息技术的发展。就目前来说,信息技术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和更好的前景,但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很好的引入信息技术,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最主要原因是幼儿园管理者的教学理念固步自封。想要开展好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从幼儿身边熟悉的生活入手,信心技术的应用恰好适合孩子们的天性。有实验证明,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这也需要幼儿园相关管理中大量应用新媒体信息技术,让所有教师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
        例如,由于偏远山区的教学观念较为保守,在这些地区的幼儿园里,最主要还是要依靠传统的游戏手段来开展工作,而且有大部分幼儿园为了提高入园率,将大部分资金都用在园内游乐设施的建设上,而不是用在教育教学设备的增加上,这就使得幼儿园学前教育工作停滞不前。所以,对于幼儿园管理来讲,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更需要对幼儿园信息化教育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将之前旧有的教学思想模式进行转变,积极采取强力措施来将幼儿园的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提高上去,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推进幼儿园学前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另外幼儿园也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宣传影响,可适当组织教师参观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程度,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是社会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同时也是顺应教学改革的基本需求。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想让幼儿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就要转变人才观,由知识型人才向素质型人才转变。


        二、引进师资力量,改善贫困地区办园条件
        现阶段,偏远山区幼儿园所关注的问题必须集中在对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的培养上,要想让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偏远山区的学前教学领域,需要在财政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改善偏远贫困山区的办园条件,并吸引到一些年轻的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前来工作,引进专业教师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培训机制,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有正确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将信息技术积极的运用在学前教育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要完成理论到技能的转变是需要靠实践来完成的。
        例如,幼儿园管理者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幼儿园规范办园标准,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运用融入日常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对幼儿教师的文化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出新的限制,在幼儿园任职的人员,须懂得计算机的操作,并懂得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以此作为任职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技能,这样能够加强偏远山区幼儿园的达标建设。对在职教师还要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周围可用的资源来提高教师的任教水平,可以优先选取一些教学观念较新、技术水平也较好的年轻教师,采用讲座、交流、进修的方式进行培训,待回到园内可以去培训其他教师,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资金。
        三、发掘教育资源,让信息技术教育本土化
        在信息时代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将原有教育环境中获取资源的限制快速打破,一个开放。丰富、立体的网络化教育资源呈现在人们面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选择首先要对自身实际情况作为考量,在偏远山区的幼儿园首先要顾及本地教育情况的特殊性,这样既能适应本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又能保持原有教育特征的含义。偏远贫困地区在自然环境与信息技术结合方面有天然独特的优势,而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这些优势来打造属于自己具有本土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在各个季节带领幼儿去体验大自然的变化,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特点,采集不同形状好看的植物,并将它们制作成标本展示此出来。同时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与他们的共同成长,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活动轨迹用镜头记录下来。事后教师可以将记录下的镜头制作成课件,通过信息技术播放出来,也可将这些资源上传到网络上,让大山之外的孩子也对这样的生活充满向往,这也教育幼儿要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并有改变自己现状的勇气和力量。这对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精神有着巨大的助力作用,从而更热爱生活,端正学习态度和增强学习素养。除此以外,幼儿园还要不定期组织一次大型活动,并适时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让幼儿充分感受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带来的改变,继而逐步推进偏远山区个性化的教育风格的发展。
结论: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优化我国偏远山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最佳途径便是学前信息化建设,所以,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活动相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偏远山区的幼儿园应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这需要幼儿园的管理者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知,并引进更优秀的师资力量,逐步改善偏远山区的办园条件,还要最大化的发掘教育资源,构建起本土化信息教育,从而让山区学前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周高凤.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幼儿德育教学策略[J].家长,2019(27):69-72.
[2]李萍,汤欢.农村幼儿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浅议[J].新西部,2017(31):167+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