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艺术专业助力乡村振兴景观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王娇
[导读]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和实现城镇化与“三农”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王娇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和实现城镇化与“三农”一体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推进和落实,探索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乡村现代化进程,创新乡村生态发展理念,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职业艺术专业助力乡村振兴景观规划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艺术专业;助力乡村振兴;景观规划研究
引言
        在城镇化发展之前,乡村景观的发展几乎是停滞不前的。在过去,乡村景观一直保留着当地原有的风貌、生态和农耕形态,保持着乡土特色。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人们开始把关注点放到了创建美丽乡村,并结合各种领域来合理开发美丽乡村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与日俱增,人们开始渴望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想去乡村呼吸新鲜的空气来缓解压力。所以乡村景观的发展预示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并向人文景观不断推进的趋势。
1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参与乡村振兴产生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推进企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服务与相关技术产业融合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中明确将艺术设计与相关信息产业融合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景观规划设计将是整个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内容和点睛之笔[1]。景观规划设计是离不开当地的文化特色的,由此也为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做好了协助。基于国家发展的基础和人才输出,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积极投入到为乡村规划发展中去,同时也为乡村的景观规划设计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等,从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因此,为了能够促进新乡村的建设,高校需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设计,提高新乡村建设的实战能力。
2当前乡村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原始景观受到破坏
目前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城市化”手法破坏了部分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原始景观,忽略原住居民的切身感受;“城市化”促进了乡村周边产生工业化作坊,废气被随意排放,致使乡村受到空气污染;工业用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导致水污染严重;人工无序增加农耕面积,填埋、拆除原始景观及村庄建筑,对乡村自然原始景观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农耕文化缺失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原始景观,自然聚居的聚落形态也支离破碎。
2.2人工景观痕迹生硬
自然景观被破坏,需要人工景观去进行弥补。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多数的住宅都是以小区的建设形式出现,唯一区别仅是规模大小而已,而小区内的生态环境为了方便物业管理,往往围合起来,保护起来,导致环境缺乏生气,也与外界隔离。缺少融合性。人工景观设计层次不足,各景观区域相对孤立、缺少衔接。人工景观设计片面强调优化美丽乡村环境,忽略了人的需求,限制了人的活动范围。人工景观痕迹生硬也表现在景观模式化。景观模式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明显是规划时设计者没有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盲目对城市化进行模仿。许多现代化的乡村景观都是在极力模仿城市景观,比如乡村广场的硬质化、小河两岸的硬质化等。城市的硬质化方案被强加到乡村景观的设计中,破坏了乡村特有的生态结构,并不利于乡村长期发展。乡村失去了自己本该有的特色,这不仅是乡村人的悲哀,更是乡村独特景观文化发展的断层。
2.3景观设计缺乏新意
目前,现阶段很多美丽乡村设计千篇一律,美丽乡村的新面貌充满着模式化,乡村的民俗风情和建筑风貌逐渐丢失,建筑和景观营建过于商业化和形式化。①这是因为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更多地考虑不同乡村的地域文化和环境以及人们的需求等因素,所设计的东西大多只追求观赏性而缺乏了实用价值。应在尊重当地文化和特色的基础上,来发扬当地乡村文化内涵,而不是一味地用城市化模式来进行衡量设计。
2.4乡村景观面临衰退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使得乡村景观承受的负面影响加重,呈现出剧烈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物种减少、同质性增加、传统和历史之间割裂等。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数十年内,乡村景观在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等的影响下面临着自然环境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的衰退。
2.5景观缺乏特色
在乡村休闲旅游中,一些景观需要彰显地方的特色,从而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以及良好的体验。在进行乡村休闲旅游规划时,要结合当地情况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内容,使得整个景观设计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多方位展现当地的民俗风情。但是一些设计人员在进行乡村休闲旅游景观设计时,并没有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比如在实际设计时太过注重保护这一地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融入一些新型的元素进行自然景观的不断扩展以及延伸,这就使得不同地区的景观设计差异性并不是那么明显,缺乏地区原有的特色。
3新型乡村景观规划原则
第一,坚持乡土特色原则。乡土特色是新型农村景观规划的最基本原则,只有保留住乡土乡情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情感需求,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城市居民前来参观旅游。因此在农村景观规划过程中,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文化景观和乡土景观,应对本地的民风民俗和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的开发,在坚持乡土特色的前提之下融入现代元素,提升新型农村景观的观赏性和文化性。第二,坚持有利于农业生产原则。农村景观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更好地为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服务,从整体看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没有多余的资金打造纯粹的农村景观,而是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田园综合体景观的打造之上,既体现出农村景观的特点,也能够服务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新型农村景观规划的又一重点,新型农村景观规划就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突出人的元素。在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要广泛地征求本地人民群众的意见,考虑本地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第四,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新型农村景观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考虑农村未来人口的变化情况,也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村产业发展局势,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预测,作为新型农村景观规划的重要依据。并在新型农村景观建设进程中不断地调整,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景观规划的可操作性。
4职业艺术专业助理乡村振兴景观规划研究
4.1设计打造原生态、宜居住的美丽乡村
主要体现在对主要通道的绿化带、文化小品等处理,河流、河道沿河景观处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村庄进行旧建筑修复等方面进行新农村建设。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可以借鉴“浙江新农村建设经验”,当然要实现以上的规划还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和当地乡村的村委办公室建立相关的扶持和监督政策,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保障。
4.2立足于不同乡村的特色文化内涵
不同的历史文脉和文化造就了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纹络,不能一味地东施效颦地照搬其他乡村景观设计,这样往往效果不尽人意。因而为了突出当地的景观文化特色,必须对该乡村进行深入调研,做好扎实的基本功,根据该地方的人文特色与设计师的灵感进行碰撞来创新,为乡村的文化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避免了设计的如出一辙,毫无特色。


4.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生态宜居型的乡村居住景观
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按照生态宜居的标准来进行,农村居住景观是新型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生态宜居标准,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乡村的生态环境都综合考量进来,同时要融入本地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使设计出来的乡村居住景观既符合生态宜居要求,又与本地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这就要求在乡村居住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对乡村的基本地貌和自然环境进行系统了解,并广泛征求村委会和农村居民的意见,先拿出初步的设计方案供村委会和农村居民代表进行讨论,在得到讨论结果之上对农村居住景观规划进行优化,实现居住景观生产和生活区域的合理布局,并对农村居民提出的具体要求与居住景观的功能进行结合,提升农村居住景观功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4.4“景境”合一营造美丽风貌
乡村丰富多元的生态自然环境是相对于城市的独特优势,“景境”合一即依托于乡村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打造独特的乡村自然景观,这是乡村振兴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植物景观、水域景观的规划等方面是乡村自然景观规划的基本内容。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要注意保持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合理的植物类别选择。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合理配置具有不同景观效果乔灌草本植物;水域景观包括天然形成的河道、湖泊,也包括人工干预的坑塘、沟渠等,形态丰富多样,其规划策略重在保护,对污染、景观性差的区域进行恢复治理,并结合周围环境提升滨水植物景观。
4.5明确战略思想和定位
为了使乡村休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效果和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设计开展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为后续的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结合这一地区的自然特点,发展特色化的旅游,以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做好信息的搜集工作,比如了解这一地区的原有自然条件和民俗方面的内容,大力发扬这些因素的优势,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的休闲旅游行业能够具备特色化的特点,充分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的力度。在乡村休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明确自身的战略发展定位,比如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可以以休闲度假旅游作为主题,将生态观光和特色文化进行相互的融合,不断丰富这一地区休闲旅游的发展内涵以及发展特色[2]。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要以这一战略思想作为主要的指导引领后续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不断克服在后续设计中一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困扰,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的稳定性发展。
4.6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各地区应全面掌握乡村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才队伍的总体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类型分布、区域分布和政治面貌,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的依靠。围绕一个中心、确立一个目标、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三大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人才高地,全面解决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增长乏力、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分布失衡、乡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等相关问题;明确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规范的识别体系,树立人才为先的人才观;增强乡村人才主体意识,打造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强化力量配备协同,形成管理工作合力,完善目标考核方法,提高人才管理质量。另外,还应全面改进乡村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构建乡村人才引才用才机制,强化乡村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创新乡村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健全乡村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夯实乡村人力资源基础。
4.7新旧融合
融合指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的融为一体。乡村建设中建筑形体融合、建筑材料融合、环境空间融合等,乡村的建设发展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新旧处在二元对立延续、融合。通过乡土文化资源最精华的部分进行提炼、简化、抽象对其整体体量、局部特征、外观、色彩、材质进程夸张与变形,将乡土文化元素转化成为具有原始特点的、新旧融合的,可供艺术设计创作的艺术设计符号,从而完成对乡土文化元素符号的融合与创新艺术化转化。广西德保县那温村将民族文化从多方面融入乡村建设中,将“壮”元素融入到建筑外观、场地空间、特色长廊等景观中,营造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
4.8适度开发保护原始景观,优化乡村特色生态空间
乡村是我们文化传承的最大载体,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务必坚持尊重自然、以人为本。而对于开发原始景观更应当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减少人工痕迹,不可盲目模仿城市化景观。结合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文化元素、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将这些元素与设计理念相糅合,再加以选择合乎地域特色的材料及植物,使其与自然环境相融,营造出具有乡土地域特色的自然之美。原始景观就是传统地域文化的一部分,缺失了这一部分的乡村景观本质上是不完整的,原始景观直接影响着原著居民的生活,适度开发并减少人工痕迹,在保留文化丰富性的同时提升乡村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
4.9结合乡村地域文化特色合理规划,增强人工景观灵动性
我们对于乡村景观和建筑的设计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通过拆、改、修、留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其次在对乡村传统历史建筑保留修缮过程中,可以着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历史建筑群落进行保护修复,使其可以作为乡村历史发展史的一种记录与传承。在对于乡村传统历史建筑的修复和再改造的设计应该借鉴地域原始的建筑修造方法形式,并结合现代的建筑学设计的新的理论与技术,就地取材,不仅可以尊重原始地域乡村面貌,还可以复原乡村特殊的景观。乡村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规划要在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加方便舒适地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凸显乡村美丽的景观特色,实现对地域文化的合理规划,完成科学与艺术的和谐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人居环境整治背景下,新型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原则、生态宜居原则和地方文化特色原则,将规划设计出来的景观与原有的农村景观相得益彰,与农村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需求,实现新型农村景观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仲晶晶.武威乡村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绿色科技,2020(15):26-28.
[2]李成,祁哲玮,闫雨,康霄.乡村康养景观规划设计——以泰安市北石槽村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0,35(04):86-93.
[3]蒙柯玮,刘海荣,齐立海,刘培辉.农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天津农林科技,2020(04):44-46.
[4]杨希博.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河南农业,2020(23):35-36.
[5]陈湘瑞.生态智慧视角下食用菌风情乡村景观的构思[J].中国食用菌,2020,39(08):166-168.
[6]彭婷.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探究[J].广东蚕业,2020,54(08):153-154.
[7]毛志香.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5):44-46.
[8]梁念龙.广西乡村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研究[J].现代园艺,2020,43(15):114-115.
[9]任连琨.探究乡村景观设计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园艺,2020,43(15):179-181.
[10]刘靖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景观设计的应用与开发——评《美丽乡村之农业设计》[J].中国瓜菜,2020,33(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