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分析与思考——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丁晔
[导读] 当今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
        丁晔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 当今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然而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会面临哪些影响?高职院校采取哪些对策可以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呢?笔者从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和特征着手,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为例,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给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并为高职院校提供对策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国际化  疫情影响  对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新时代中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工作。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成为2019年由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十大战略任务之一。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印发,着眼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重点部署。当今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世界各国发展环境变化错综复杂,《意见》的出台“宣示了我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的坚定决心,以及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坚强信心。在教育国际化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会面临哪些影响?高职院校采取哪些对策可以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呢?
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及特点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重点和新增长点,然而国内学术界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仍尚未形成统一认知。从教育层次出发,高职教育国际化通常被界定为趋势、过程和活动的综合体,而从院校类属特征出发,高职教育国际化通常又被看作是一种发展模式或发展路径。笔者认为,要科学表述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必须先明确高职教育国际化应有的特征。高职教育体系本身是一个集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路径、职业教育内容、职业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其国际化特征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系统性:一是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国际化。教学理念国际化要求高职院校从提升教育水平、开放教育市场、共享教育资源等角度出发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化;二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世界各国劳务市场界限逐渐模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走向国际化,要求我国高职院校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既能够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国际视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和技能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三是高职教育路径国际化,要求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化办学标准、国际先进教学资源,引导国内外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等;四是高职教育内容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化既可以是增设与国际市场需求相关专业课程,也可以是在保持中国文化前提下,优化国内外教育资源,将国际化元素融入到原有专业课程中去,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此外,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就业创业国际化同样不可或缺;五是教育活动国际化,主要指学生和教师的国际流动、学术科研交流与合作、国际职业资格技能大赛等。
        在研究现有学术界不同观点和高职教育国际化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有机融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多以国际化教育教学活动为形式,互相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推动高职院校内涵提升外延拓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专业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共享和融合。
二、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以“省内领航、全国标杆、世界水平”为目标,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下称“无锡机电高职”)以党的建设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信息化、国际化和示范服务等方面力求达到一流水平,努力建成省内领航、全国标杆、世界水平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其中,坚持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被列为学校领航计划建设方案中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对接国际标准是重点任务之一。
        (一)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国际化
        从教育理念层面来看,无锡机电高职明确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注重职业教育国际宣传,致力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在校园内德国歌德学院PASCH德语课堂项目、德国工商大会AHK和德国手工业协会HWK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已基本建成具有国际氛围的教学区、实训区和资源中心,为学生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职业资格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借助中外合作项目,学校利用网络媒体、影像书籍、讲座等形式在学生入学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中宣传介绍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知识,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培养学生国际化意识。此外,学校对内在校园主干道、建筑物和公共场所均设置中外对照的标示牌,对外编译、修订、完善中英文、中德文对照宣传资料,如校园网、宣传手册等,以网络媒体、印刷出版物等媒介,以出国师生、来校交流境外师生、国外来访人员等平台,力求加大对外中国职业学校的宣传力度,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
        (二)教育路径和教学内容国际化
        教育路径国际化和教学课程国际化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建设。无锡机电高职国际化课程建设稳中求进。目前,学校电信系软件技术专业引进印度“NIIT”项目,机电系模具技术专业和自动化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引进德国AHK职业证书培养项目,数控技术专业2020年新增德国HWK中外合作项目,将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学校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中。学校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实现实验实训国际化。除去吸收国际先进职业标准以外,学校还计划引入国外优质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资源,争取学校学生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85%以上。
        (三)教育教学活动国际化
        无锡机电高职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已有十余年,尤其是与德国学校和德国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自2005年起与德国诺伊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友好学校,达成师生文化互访交流活动意向。两校自成为友好学校以来,每年互派师生代表团定期交流互访。另外,无锡机电高职自2011年起与瑞典库勒高中,自2019起与德国和美综合中学建立友好学校,达成师生文化互访交流活动意向。自2014年起,无锡机电高职与德国歌德学院开展合作,加入歌德学院中国PASCH项目,成为歌德学院伙伴学校。学校依托“歌德课堂项目”实施德语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德语、德语国家和德语国家文化,常年保持歌德课堂德语班3个,德语课程已渗透到学校机电系、自动化系AHK班级。学校德语水平等级证书A1级通过率达95%以上,A2级通过率达85%以上。在歌德学院支持下,学校通过“德语教师进修项目”、“教育传播者项目”、“德国师范生实习项目”、“学生德国夏令营项目”、“中德短期交换生项目”等开展师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三年均有歌德德语班学生入选“德国夏令营项目”、“中德短期交换生项目”。2019年学校4名学生成功赴奥地利留学(大学预科班),目前已有学生完成预科学业,考取相应的奥地利大学。在稳重推进歌德学院PASCH项目以外,学校以自身专业优势为基础,积极研究国际技能比赛的赛项、要求,组建国际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国际技能大赛。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冲击,目前学术界观点不一。一部分学者如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研究教授兼创始主任菲利普·G. 阿特巴赫、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汉斯·德维特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新冠状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冲击有限。尽管短期内,高等教育国际流动性会下降,国际流动模式在疫情结束后可能会面临重组,但是总的来说,这场危机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中长期影响并不大。而另外一部分学者如英国牛津大学教育系教授、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蒙·马金森却持有相反观点:新冠状肺炎疫情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极大地改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全球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上教育教学飞速发展进步,尽管未来传统课堂教学需求不会减少,但是线上教学不再会被视作传统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线上课程和教学会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的一个趋势,未来学生的国际流动模式可能会转变为线上虚拟流动。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是以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内从上至下仍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政策,高职教育国际化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方面并无太大影响,而教学内容和教育活动国际化则或多或少受到疫情一定程度冲击。
        (一)国际化意识淡化
        虽然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但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学校整体重心倾向于集体抗疫防疫,有关国际化发展的讲座等聚集活动暂且搁置。学校学生本身相比较普高学生而言,学习动机更为功利,本身也较为缺乏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意识。在各国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学生受网络媒体等信息渠道上国际医疗保健和紧急援助方面各国声誉及各种健康安全问题影响,原本初步建立起的国际化意识也受到冲击,自身国际化发展欲望再度被冲淡。
        (二)国际化教学内容部分停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歌德德语项目德语课程教学暂停。此外,介绍外国文史、地理、宗教、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国际教育选修课均替换为防疫选修课。为执行防疫标准,学校实验实训课程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三)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暂停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学校人员国际交流活动冲击最为明显。人员国际交流是国际交流中最活跃、最基本的方面,主要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国际交流。无锡机电高职原定为2020年3月回访德国和美综合中学交流活动未能成行。按计划原定春季学期“德国师范生实习项目”德国师范生来我校实习交流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未能实现。歌德学院2020-2021中德伙伴交换生项目也宣布暂停。此外,入选暑期德国夏令营的学生和德国课程进修项目的教师均未能成行。
         四、疫情影响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承认国内、国际文化和种族的多元是一个国家教育体制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各国、各地区人民实现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是一直立足于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文化的互相理解之上。高职教育国际化是促进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跨文化交际本身是关注不同交际对象国家的语言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关注理解其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跨文化视角是公平地考量多种文化(包括国内和国外的),而不仅仅是考量一两种主流文化。需要这种视角来鼓励‘差异的非偏见意识’,并推进‘致力于长期不懈地、反思地发现和接受这些差异。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警示全世界“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尊重、理解、合作、共生,如疫情这般世界共同的灾难只有全人类共同合作才能够迎刃而解。在全球疫情大爆发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中高职院校要摒弃唯技能、唯经济的功利思想,强调中西方人文价值观的共通性,增强人文教育和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理念的同时,防范在国际化中失去本土文化的特色,并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做好学校学生国际化意识培养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与学校国际友好学校以及歌德学院定期线上会议交流,利用友好学校平台宣传国内在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传播人文交流与合作信息,增强国内国外对彼此社会文化的理解、尊重与互信,增加对友好学校师生及歌德学院疫情结束后来访的吸引力。
        (二)提升教师外语实力,建立高职教育国际化专业师资和管理团队  
        除去学校外语专职教师队伍以外,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良好外语水平的专业(理论+实训)教师团队,跟踪专业国际发展动态,接受最新专业知识,接触最先进机器设备,做到在“引进来”和“走出去”国际化进程中游刃有余。学校可以利用外语专职教师或依托歌德德语项目组开展教师外语能力提升课程。
        (三)推动在线教育和课程开发,“走出去”和“引进来”齐头并进
        虽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步控制,疫情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冲击会逐渐削弱,国际化人员和资源的流动也会逐步恢复以往生机。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上教育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日渐成为重要趋势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至2020年4月20日,世界191个国家超过15亿名大中小学生停课,占比约90.2%。为应对这一情况,采用在线方式进行远程教学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发布的远程教学解决方案中所推荐的疫情期间世界范围内可免费获取的27个学习应用程序和平台中,中国多个线上教学网站榜上有名。杨宗凯指出,在线教育的发展打破了高校物理空间的围墙,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网络空间,疫情期间中国线上平台的“出海”成为了信息化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契机。[] 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轨”齐头并进。因此,积极引进国外优质专业课程、教材和资源的同时,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和“一带一路”战略决定了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输出应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努力方向。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传统合作模式基础之上,加强与“走出去”的校企在线上教育方面的合作,以其优势产业和技术为依托,开发从理论教学到虚拟实践教学线上资源,并利用先进的在线教育平台,向世界输出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课程。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带来一定影响,但是高职院校可以在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暂缓期间,厚积薄发,强化人文交流与合作,解决好相互理解与互信问题,提升学校教师综合实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教学,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支持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EB/OL].(2019-11-21)[2020-08-12]. http://ex.cssn.cn/jjx/jjx_xjpxsdzgtsshzyjjsx/201911/t20191121_5046348.html?COLLCC=697945638.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0-08-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2/23/c_1124154392.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大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教育部国际司(港澳台办)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答记者问问[EB/OL].(2020-06-18) [2020-08-1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006/t20200617_466545.html.
4. ALTBACH P G, DE WIT H. COVID-19: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revolution that isn’t[EB/OL].(2020-03-14)[2020-08-12]. https://www.universityworldnews.com/post.php?story=20200312143728370.
5. 蒋晓萍.高等教育国际化评析[J].教育导刊,2009(12 上):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