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永不熄灭的思想明灯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赵玉萍
[导读]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纲领性文件
        赵玉萍
        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党校讲师 江苏 海门 226100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不断推进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核心内容、当代价值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迈进了一大步,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有一盏明灯始终照耀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就是《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性质,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它被称作“共产党人的圣经”。恩格斯说,“不管这个《宣言》多老”,这部著作“永远值得一读”。[1]斯大林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歌中之歌’”。当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我们仍需要研读经典,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继续以《宣言》为指引,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拥有了自己的行动纲领,将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征程。
        (一)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取代封建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贫富差距,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和凸显,社会两级分化,无产者普遍贫困化。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到死”的口号,标志着无产阶级的崛起。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工人痛斥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发出了反对私有制的呼声。1836年至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要求给与工人选举权,工人组织了全国宪章派协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群众性的工人政党产生。列宁曾经盛赞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这一系列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了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行动纲领,缺乏组织纪律,导致当时一系列的工人运动都以失败告终。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行动纲领和指路明灯。
(二)思想基础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经历了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有的学者开展关注、研究现实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产生了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乌托邦》,在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自由美满的乐园。19世纪机器大工业时代到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成熟,空想社会主义也逐渐进入顶峰时期,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对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进行了理论探索和社会实验,但都没有成功的找到出路。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找到了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在私有制,但只是从道德层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并没有提出彻底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
(三)理论基石
        马克思在青年时撰写了《青年在择业时的考虑》,立志要为全人类的福祉工作。此后,马克思围绕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宣言》发表前夕,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存在着自身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这两大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变迁,是历史不可抗拒的规律。恩格斯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现实问题,密切观察英国工人运动,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经过一系列理论准备,《共产党宣言》的观点思想已基本确立。
        二、《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唯物史观是贯穿《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红线,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推导一系列重大理论判断的分析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严谨的分析社会矛盾,论述了阶级斗争、两个必然、两个决裂、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这些理论互相联系,构成了《宣言》的核心思想。
(一)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这里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阶级斗争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历史现象,在资本主义阶段,逐渐变得简单化,社会变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无产阶级要实现“幽灵”到推翻资产阶级,必须要通过阶级斗争。
(二)资产阶级灭亡不可避免
        马克思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入手,分析了资产阶级积极作用及历史局限性。资产阶级获得政治地位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资本无限扩张,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由于它的占有本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资本主义取代封建所有制关系一样,资本主义在此时已经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
(三)无产阶级胜利不可避免。
        资产阶级不会自己消灭自己,它只会由一个外在的力量来迫使它灭亡,这就是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以资本不断改造世界文明,使人于人的关系成为金钱关系,劳动异化,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维持生存。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想尽一切办法改良资本主义,为继续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而不断陷入经济危机。在这个过程中,无产阶级逐渐从分散的、无意识的反抗走向无产者的联合,逐渐成长为一个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革命的阶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 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在阶级斗争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
        (三)人的自由发展理论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把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归结为人的自由发展,未来理想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在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构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人类发展的方向,指明了道路。共产主义是以自由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自由是人的生存状况,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马克思认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人或者依赖人,或者依赖物,都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共产主义阶段,人彻底摆脱对人、物的依赖,达到了彻底自由的状态,人的自由发展的阶级局限被彻底打破。一句话,人实现了彻底的自由和个性独立。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人人平等,自由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自由的社会,“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6]。所谓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个性、能力的综合发展,还意味着人的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随着资本主义的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对抗性社会形态的终结,人类为物质生活资料而竞争厮杀的动物般历史就终结了,人的历史真正开始了。“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在共产主义社会,一切剥削和控制都不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实现了和谐统一。
        三、《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诞生至今已经173年,其蕴含的思想博大深邃,涵盖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它为过去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指导,也为新时代开创美好社会提供了思想渊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永不熄灭的思想明灯。
        (一)《共产党宣言》是穿越时空的经典
        目前有一些认识误区,认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那个工业革命时代已经彻底远去了,共产主义幽灵、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等等这些词汇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式。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和自身矛盾,不断从《共产党宣言》中寻找答案,进行改良,进而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存在时间,这恰恰证明了《共产党宣言》的强大生命力,它的光芒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更加耀眼,它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更加得到体现。我们今天重温《共产党宣言》,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指南
        《宣言》中不仅包含的暴力革命的理论,其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信仰”的论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大启示作用。《宣言》从理论上证明了资产阶级的失败和无产阶级的胜利,而中国共产党用建党100年的成绩从实践上证明了无产阶级必将胜利。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回到共产主义的起点《宣言》中去寻找终极答案。《宣言》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点是当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指南,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
        (三)《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宝库
        尽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非常漫长,这个过程有曲折,有反复,但是总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体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要保持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开放性。社会主义制度有优越性,但是由于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起步都比落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8]社会主义必须探索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世界性认同,在世界历史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我们要超越狭隘民族国家利益,积极为全世界人类解放提供“中国方略”,传承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时代精神,激活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生命力,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样本。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2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第38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第40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第41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第422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第239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383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