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何雪菲、李波
[导读] 独立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何雪菲、李波
        湖南工商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独立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独立学院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根本举措。然而,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还面临很多困境,导致了很多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目标难以达成。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要实现“课程思政”改革目标:一要深化认识、做好设计;二要完善机制、建好体系;三要加强宣传、做好指导和培训。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思政”;现实困境;破解路径
        
        独立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独立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独立学院解决自身人才培养问题的根本举措。本文对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一、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独立学院的特殊困境
        “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在学校。然而目前许多独立学院普遍存在顶层设计不到位、落实机制不明确、建设体系不完善、无特色等困境,不能满足“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
        1、顶层设计不到位
        顶层设计是“课程思政”能否达到目标的基本前提。顶层设计不到位,“课程思政”改革不可能顺利推进。因此,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要取得实效首先要务必抓好顶层设计工作,科学制订顶层设计方案。然而由于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当前有不少独立学院“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不到位,导致“课程思政”改革成效不明显。
        2、落实机制不明确
        落实机制是“课程思政”能否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然而目前许多独立学院“课程思政”落实机制不够明确。比如,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制度安排缺乏、评价监控机制还有待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还亟待完善;建设有力的保障机制还尚需健全;高效的教师团队构建机制还尚待形成等等,造成“课程思政”改革落实不力。
        3、建设体系不完善、无特色
        特色“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是“课程思政”有效落实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围绕独立学院特点设计和制定的、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很多独立学院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工作体系等在建设上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没有特色,结果是“课程思政” 建设停滞不前,改革难见成效。
        (二)教师的特殊困境
        “课程思政”改革的基础在教师。然而目前独立学院许多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认知误区、素养障碍和能力差距,阻碍了“课程思政”改革的进程。
        1、认知有误区。当前独立学院很多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笔者随机抽取了湖南多所独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育人育德工作与专业课无关。这表明,这些教师普遍对“课程思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2、素养有障碍。“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政素养。然而由于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没有有效组织专业课教师培训、没有为专业课教师搭建应有平台,加上独立学院专业课教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提升思政素养等原因,当前独立学院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普遍较弱。
        3、能力有差距。与“课程思政”改革对教师能力的要求相比,当前独立学院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还存在以下差距:一是思政素材挖掘能力还有较大成长空间。独立学院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因思政素养较弱,他们的思政素材挖掘能力较差,造成“课程思政”无内容、无素材或内容、素材挖掘不当。二是思政素材融入能力还有待加强。许多专业课教师不知道何时将思政内容或素材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多少合适?由于这种能力不足,又由于不知道融而错融、乱融,结果遭到了学生的反感,造成了“课程思政”与其目标的“背离”。三是教师的师德示范引领能力还有待提高。绝大多数独立学院教师由于师德言传身教、引领示范能力较差,他们有的在课上不能合理言传,有的在课下不能做到适时身教,在学生面前难以起到示范作用,严重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学生的特殊困境
        “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在学生。然而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同度不高,很多独立学院及独立学院中的很多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关切与诉求,导致“课程思政”缺乏针对性,改革成效难在学生身上体现。
        1、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同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独立学院很多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的认同度较低、投身改革的热情不高。笔者认为,除了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功利、学习主动性不足、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等特点对“课程思政”认同度有影响外,“后真相”这一时代背景也是导致这些学生对“课程思政”认同度不高的现实原因。在“后真相”时代,学生的认知不再受限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宣传和说教。当态度先于事实、真相遇到情感时,“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他们心中很快就会土崩瓦解,导致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难以认同。
2、学校对学生的关切与诉求不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许多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以学生为中心,领导和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关切、关注他们的合理诉求。比如,他们没有根据学生特点、价值认同实际以及思想政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改革,立德树人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独立学院“课程思政”改革的破解路径
(一)深化认识、做好设计
要深化认识。独立学院要在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课程思政”意义、作用、目标、任务、重点、难点和制约因素的认识,努力厘清“课程思政”的认识误区。
要做好顶层设计。独立学院要立足立德树人目标,压实党委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举全校之力对“课程思政”改革作出整体规划和部署;要创新党委领导、分管领导牵头落实、各职能部门和学院(部)教研室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要完善“课程思政”各项保障措施,坚决破解“课程思政”的实践困境。
(二)完善机制、建好体系
        要创新性完善“课程思政”协同推进机制。一是要创新性构建 “课程思政”制度保障机制,确保“课程思政”有制度安排、有政策支持;二是要创新性完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确保高水平“课程思政”团队及时组建,“课程思政”有为教师有位;三是要创新性健全“课程思政”跟踪反馈与评价机制,确保“课程思政”质量快速、有效提升。
要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不仅要科学构建“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工作体系,努力实现“课程思政”课程体系的全覆盖、教学体系的高质量、工作体系的高效率,还要科学构建“课程思政”研究体系、制度体系、教师能力提升体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并形成特色,以确保“课程思政”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三)加强宣传、做好指导和培训
要大力加强宣传。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文件、会议、网络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和重要性,促使教师增强“课程思政”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促进学生增进“课程思政”认同,营造师生人人关心、人人乐于参与“课程思政”改革氛围。
        要认真做好指导和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配合学校落实《“课程思政”改革方案》,认真指导各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各专业课思政资源,建立健全各部门思政理论学习机制和各院部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机制,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政治底蕴与素养;学校要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组织专业课教师认真开展“课程思政”研究,要聚力开展思政资源挖掘、思政素材融入方法、融入技巧等培训。通过研究和培训,让教师养成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教学的风格,真正关注学生的关切与合理诉求,提高“课程思政”精准性和质效;通过研究和培训,真正让教师厘清认知误区、有效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思政资源挖掘能力、思政素材融入能力和师德示范引领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慧敏.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学位论文,中国矿业大学,2019。
[2]宣页沁.“大思政”理念下独立学院“课程思政”实现的路径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3]吴晓果. 高校教师对“为谁培养人”的认同研究,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8.
[4] 孙帆;?苑秀丽. 试析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涵及其创新路径[J].山东行政学院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5]沙占华.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调查分析与路径优化—以常州市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6]周立斌;?王希艳.以双向融合为突破口,带动高校“课程思政”的整体改革[J].高教学刊,2020年第22期。
[7]沙占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逻辑必然及路径选择[J].保定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工商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我校非思政课专业教师立德树人能力有效提升研究(校教字〔2020〕15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9〕291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