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贤
金蝶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州 511400
【现象及问题】在对六年级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技能,包括加工信息的技能、学会学习的技能、兴趣、态度等进行最初诊断以及阶段性诊断后,完成学生分层,共分为了A、B、C三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做出了灵活的调整,期盼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A层学生:对比传统授课模式班级,期末测试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B/C层学生:对比A层学生,期末测试成绩提升不明显;
经过期末试卷分析,分层教育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任务进行分组,从而针对性设定不同的教务目标。在应用直接教学模式下,对于明确的学习内容,通过接受式教学均能帮助A/B/C层学生积极练习,较好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然而进行探究学习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的学生,因采用相同自由程度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没有满足B/C层学生自由探究需求,从而产生学习挫折,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适合他们自主学习的探究性学习课堂,可以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方向。
【研究预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学习方法。[1]根据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的阐述,它包括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表达结果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师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探究学习分为自由探究和定向探究,任何一次探究性学习都是由自主程度高低不同的五种探究活动组成的。
希望对探究性学习的自主程度进行探究与运用,设计出不同自主程度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提升课堂的授课效果。
【行动过程】
一、探究性学习的自主程度分类
探究性学习的每一种探究活动在学生自主程度上都存在一个连续体,自主程度最高者为自主探究,自主程度最低者为定向探究:
.png)
二、设计不同自主程度的探究性学习课堂
根据B、C两层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在字词等基础语文素养培养的探究学习课堂上,笔者将常规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按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积累课堂、阅读能力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课堂以及写作指导与练习课堂,不同类型的课堂在不同层级拟采用不同自由程度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png)
.png)
【行动效果】
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并在整个学期对B、C层学生进行了不同自主程度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对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无意识中扩大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在课堂上的运用,减少了直接教学模式的使用,设计了更多探究性学习的情景与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B层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有较大的提升,而C层的同学整理信息的能力、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能力进步比较明明显。
三、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模式其实是探究性学习课堂模式的“升级版”,对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后,学生个人责任担当能力与小组自加工(小组自评)能力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锻炼时间,学生间建立了积极互赖的关系,提升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共同学习的能力。
【反思及后期展望】
虽然进行了不同类型课堂的不同自主程度设计,但在具体课堂实施时,因为课时等其他原因,个别课时还是会改变计划,变为直接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需要笔者在完成教学计划时,对本校的各项活动安排与教学安排进行更细致的了解与预设,尽可能地减少课堂因为课时原因而不是学生学习情况而改变教学模式的情况。
再者,笔者需要对合作学习、基于问题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才能把两者更好地与探究性学习进行融合,否则还是会出现个别课堂小组合作效率低或者是学生无法在老师创设的任务情景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的情况。
最后,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通过学生学习计划访谈,学生普遍出现独立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导致较难形成小组的深入探讨氛围,影响了探究性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合理平衡文体活动与学科学习的时间分配,能有效改变此现状。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罗兴凯,李萍昌.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教育研究,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