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霞
山东莘县燕店镇中心小学 252413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互联网技术逐渐实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微课这种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付诸实践,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本文基于微课角度,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创新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微课;小学音乐教育;策略探究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教学手段渐渐涌现。基于教育行业而言,微课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微课模式优化了以往传统的教学系统,为教师设计教案提供了便利性,有助于学生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展开学习,完善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加强微课的科学运用,对于教学以及学生而言,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帮助作用。
一、借助微课,完成课堂教学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入可谓是任何一门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借助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教师在传授的相关内容,明确认识到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及任务,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做到针对性认真听讲,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能够结合导入环节所明确的教学目标来综合评价和发散自己的听课成效。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落实查漏补缺工作。微课的应用,为教师开展课堂导入教学提供了便利性。教师可以通过教室中配备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相关微课视频,完成新课知识的导入教学,利用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进而取得显著的导入效果。例如,在“红眼睛,绿眼睛”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在课前准备环节设计的相关微课视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呈现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微课视频,进而促进学生对该首歌曲产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然后在课堂教学的正式开展过程中,教师能够完成高效教学,同时有助于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保持一致步伐,进而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1]
二、通过微课,提高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音乐作品倘若没有节奏色彩,则不能认定为音乐,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往往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节奏感可谓是教师的关键任务,然而不断重复的训练是深化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会因为时间因素而几乎很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节奏训练时间,这对于学生准确把握音乐节奏、深化节奏感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节奏训练时间,同时充分尊重在节奏训练活动中学生之间存在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适当提高节奏训练难度系数,促进学生深化节奏感,进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基于此,需要教师通过微课组织节奏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节奏训练,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课进行节奏训练,增强学习质量。
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单单是引导学生学会富含情感的演唱,而且需要帮助学生把握演唱期间的连续附点节奏,同时需要对学生提高节奏感训练力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微课视频,并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基于节奏层面欣赏该首歌曲,通过视频的不断观看,加深学生对其节奏的熟悉感,并通过反复的训练准确把握该节奏,感受其中所孕育的乐观情感,进而 提高节奏感。通过在小学音乐课程组织的节奏训练活动中运用微课,有助于学生的训练突破欲望教学中时空的限制,无论在任何时间都能够观看和学习微课视频中呈现的节奏知识,利用微课体会节奏、准确把握节奏,进而取得良好的节奏训练效果,提高音乐整体教学质量。
三、借助问题,调动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角度而言,音乐就是单纯地唱歌,但是基于艺术层面而言,音乐并非局限于唱歌范围。所以,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简谱歌唱教学活动时,学生往往对“哆来咪发”等不同音符组合成的复合型简谱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和掌握专业乐理知识,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层面出发,借助微课教学的多元化特点,将原本枯燥无趣的乐理知识通过学生喜欢的事物呈现出来,进而增强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例如,在“八音盒”歌曲的欣赏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根据节奏完成音符的正确判断。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前涉及微课视频,将八音盒呈现的更加动态化、直观化,通过动态形式的八音盒图像加上音符的同时播放,利用动态视频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八音盒图像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适时引进音符相关知识,将本节课的乐理知识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乐感,促进学生完善自身的乐理知识框架。
四、通过微课完善音乐信息
音乐具有十分广泛的范围,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充斥着音乐,且种类多样化,在小学时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仅仅是凤毛麟角。在现阶段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部分音乐作品是简谱和线谱,涉及到的音乐种类以及乐理知识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在组织相应课堂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受到制约和局限。如何优化音乐教学期间学生一无所知的不良现象,是教师深度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所具备的互联网技术,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在组织相应教学活动时展开微课教学,促进学生丰富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涵养,例如,在“火把节之夜”歌曲的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认真欣赏线谱音乐。因为学生尚未全面了解乐曲中呈现的火把节和乐器阮,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前搜集有关火把节的一系列资料以及阮的乐器背景等,进一步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呈现出来,引动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为学生填充音乐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无限魅力。[2]
结语
微课依托的是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通过微课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秉承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促进学生完善音乐素养,进一步促进微课在小学时期的音乐教育中实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黎丽.借助微课创新小学音乐教育的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2):51-52.
[2]郑雪纯.浅析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