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智
湖北省洪湖市新滩中学 433225
摘要: 初中数学打好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才会更游刃有余,因此,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的黄金阶段。在平时数学教学实践中,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传授数学知识同样重要。教师要将数学思维融入到所学数学内容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数学是一门辩证法的学科,充满了抽象化和逻辑推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在每节知识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法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传递给学生,本文就个人教学经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场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提高和学生的有效互动频率——互动式教学。所谓互动,顾名思义,教师和学生要增进沟通,互相输出,这对教师来说很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和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互动。这直接关系着整堂课的课堂效果,因此要求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尤其重要。传统的教学,教师一直在讲课,学生看似认真的听,至于教学效果怎样并不是很关心,双方都只是在完成自己所谓的“任务”。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教学氛围;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单调沉闷的学习氛围会消磨掉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造成不良后果,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本人将着重两点展开分析。
一、互动式教学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教师要提高和学生的互动频率,使整个课堂贯穿着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当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定要是有效互动,并非是传统课堂上简单的“你问我答”。首先,教师要学会导入;在每节新课的开始,引导学生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将本节课数学知识融入到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有趣。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一名引导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其次,教师要充分备好课;例如,在学习画轴对称图形时,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展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认识,紧接着指导学生举例或画出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接着继续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景问题抛给学生,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引导学生互动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掌握好氛围,把控好节奏,以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和前提。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教学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这里所提到的环境是课堂上的学习氛围“环境”,如若课堂上有不认真听课甚至捣乱的学生,可想而知,一定是会影响班内其他听课的学生的。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最基本的,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其次,在讲授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要尽可能地保证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要给学生过大压力,更多的要关注数学方面较弱的学生群体,多方面的鼓励,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慢慢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要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上课时应保持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本着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心来完成教学任务。任何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师生之间更是如此,教师用心对待学生,学生一定能感受到,即便是出于对教师的感恩,学生也会认真学习,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互助友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了基础。
初中数学作为衔接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重要桥梁,承前启后。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同时,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展开更有依据和科学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创新、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J]. 黄建国.??华夏教师.?2020(11)
[2]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 张明刚.??西部素质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