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何伊娜
[导读]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何伊娜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江幼教集团城西幼儿园 311800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可以让幼儿的智力水平、思考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需要应用有效策略,充分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才能更好保证教学效果,并让幼儿更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深度学习
前言:
        区域活动,是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用心设计、创设不同的区域活动,会有效促使幼儿深度思考和学习,并让其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活动环境,或是通过巧妙设置问题等方式,强化引导幼儿思考,会更好达到教学目的。
        一、创设趣味环境,激发幼儿思考兴趣
        环境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因素,趣味的区域活动环境,会有效激发幼儿的思考兴趣,让其主动动脑。同时,也是促使幼儿深度学习的必要因素。教师在开展区域过程中,要注重创设一个富有趣味的活动环境,吸引幼儿更加关注相关活动,引发其探究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除了应用不同材料来创设环境外,教师还可以将区域活动游戏化,幼儿通过玩游戏深刻思考,从而有效促进其思维水平的发展。比如,教师开展搭积木的区域活动,为了让幼儿可以深度思考,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搭房子游戏。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多种形状的房子图片,并且准备好多种形状的积木。接下来,再向幼儿说明游戏的规则:“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搭房子的游戏,小眼睛仔细瞧瞧,图片上的房子是怎样的?谁能用积木搭建出美丽的房子,就可以得到神秘的的奖励哦!”此后,请幼儿自由结伴,四人为一组,共同去研究、尝试搭建方法。”喜欢动手是幼儿的天性,教师通过让幼儿动手搭积木,会有效促使幼儿积极去参与。同时,也会促使幼儿根据图片上的房子形状,积极去尝试搭建。当不同小组的幼儿完成后,教师再分别对其成果进行检验,并且让不同活动小组之间相互评论:“搭建成果与图片上房子的形状是否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如何调整,才能与图片上的房子完全相同?”。以此,会有效促使幼儿深度思考并学习。不仅促进了幼儿辨别能力的提高,还会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民主评比的方式,可以幼儿说说最喜欢那一组的作品,促使幼儿积极去思考所搭建的积木房子与图片有哪些不同,也会有效促进幼儿的深度思考,并让其主动去学习其中所包含的知识。
        二、准备多种材料,促使幼儿主动探索
        除了通过游戏刺激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和学习,教师还可以挖掘幼儿的探究心理,促使其主动去尝试不同的活动内容,并引发他们深度的学习和思考。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开展同一种区域活动的同时,准备多样化的活动材料,通过活动产生的现象,刺激幼儿的探究心理,进而主动去探究。

在幼儿主动探究过程中,会有效带动其深度学习相关知识,或是生活经验,从而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与此同时,也会有效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比如,幼儿教师在开展“我的花瓶”为主题的区域活动时,为了达到刺激幼儿主动探究、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多种制作材料。如:彩色纸、饮料瓶、一次性纸杯、礼物包装纸、贝壳、羽毛等材料。并且,引导幼儿运用其中部分材料去制作花瓶。这样就会有效促使幼儿积极揣摩,怎样利用现有材料,去制作个性化的花瓶。同时,还会有效促使幼儿联想,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幼儿制作完成后,教师再对幼儿的成果加以展示,让幼儿相互之间共同分享各自的作品,不仅会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还会有效促进其深度思考和学习。最后,教师再让幼儿重新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瓶,就会使幼儿快速吸取之前的经验,并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花瓶。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在创作完成花瓶后,分享一下为何要如此制作花瓶,促使幼儿深度思考,也可以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三、设计关键问题,促使幼儿深度学习
        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就需要应用教学策略,去推动幼儿思维运动,有效拓宽其思维空间,会更效带动幼儿的深度思考和学习。而引发幼儿思维运动的最好办法,就是教师立足活动内容,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点燃幼儿的求知欲。在区域活动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幼儿,用不同形式开展活动的方式,有效刺激幼儿思考。既可以让幼儿感觉到新鲜有趣,能激发探究兴趣,引发探究欲望,提升探究能力,还可以使幼儿快速吸收科学知识,提高智力水平。比如,教师在开展“夹夹乐”活动时,可以提前准备两种材料的夹取工具:一种是不锈钢筷、一种是竹筷。并且,准备好一定数量的玻璃球。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将玻璃球放到水盆中,并对幼儿说明活动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试一试,比比谁夹取的玻璃球更多。同时,让幼儿记录自己所夹取的玻璃球数量。当活动结束后,教师再提问: “哪一种工具夹取玻璃球最快捷呢”。幼儿纷纷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幼儿思考:“为何用竹筷子会更快速夹取到玻璃球呢?”继而引发幼儿深度的思考。此时,教师再度启发幼儿:“竹筷子的表面,和不锈钢筷子的表面哪个更光滑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引发思考到关于摩擦方面的问题。最终得出总结:“因为玻璃球的表面是光滑的,竹筷子表面没有不锈钢筷子的表面光滑,当两种光滑的物体相遇,就会快速滑过,所以当我们用不锈钢筷子夹取玻璃球时,会十分费力。而竹筷子表面是粗糙的,与光滑的玻璃球表面相遇,不会快速滑过,所以用竹筷子夹取玻璃球,就会十分快捷。”。以此,“环环相扣,程程递进,通过关键性问题“”有效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总结: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活动内容,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智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应用多种活动形式,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刺激幼儿的思维,让其探究心理和求知欲得到良好的开发,才能更有效促使幼儿深刻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赵玲.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18(03):64-66.
[2]孙延永.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7):38-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