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2期   作者:陈小陶
[导读]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陈小陶
        四川省西昌市第二小学    615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就是问题意识,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将重点偏向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能够推动学生思维的拓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在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要问问题,善于问问题,敢于问问题,对学生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字:小学语文;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一个人能否综合运用知识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和发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问题兴趣
        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行为进行观察,多数学生,在课堂时间内,会出现走神、溜号以及坐立难安现象。小学生年龄偏小,处于活动好动阶段,在自我控制上,其能力较低。再加上没有良好学习氛围,导致教师难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但是,小学是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极强想象能力,对未知事物,展现出极强好奇心。只有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结合小学生身心特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借助学生身心特征,为其营造适合小学语文教学氛围,进而降低学生对教学工作抵触心理,进而培养其问题意识,使其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在不同观点,提出不同问题。
        二、树立学生问题意识
        墨子提出一个影响深远的教育观点——素丝说,这是关于人性的学说,认为人性不是一出生就具备的,生来的人性如同待染的素丝,即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必须慎其所染,选择所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自身的一些心理、行为、思维方式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可塑性极强的小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更应当树立问题意识,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和热忱,给学生做好典范。问题的提出是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跳板,教师还应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搭建沟通的桥梁,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情况,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构建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打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积极思考、创新探索,提高问题意识和创造力,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三、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取得最大的效度,而想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就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很多学生对教师的印象还是威严的,唯师命是从的,导致教师让学生提问时,学生难免手足无措、彷徨不安。他们担心提问不当而被同学笑话、更担心不会提问而被老师批评。第一、建立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教师欣赏的学生是能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并告诉他们不用担心说错,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他们。

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相处中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多与学生交流。第二、消除学被同学笑话的担忧。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提问与教材毫无相干,引起同学笑话时,教师要制止住学生的嘲笑行为,对这些同学进行开导,教师自身与同学要对提问学生犯的错误持宽容理解的态度,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以后再来提问的心里顾虑。只有让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提问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敢问。
        四、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教师要根据语文知识的特点,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发思维活动,在思想上产生疑问,从而发展提问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新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启发性、开放性、现实性,要注意从教材的难点处设疑,从易错处设疑。
        例如教学《春天的雨点》时,我们除了读题质疑外,是不是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媒体打出: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的心里。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然后反复齐读,并促问,也就诱发学生提问。“读着读着,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因为学生与这两句话进行了反复对话,在对话中自然产生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的心里?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萌发出勃勃生机,那么,春天的雨点落在达丽玛的心里又会怎样呢?等等。“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请到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春天的雨点》中寻找吧。这样设计激起了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这时候教学新课内容,一定会大大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五、抓住问题的有效作用,提升学生的问题质量
        在结合问题意识理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明确这样的一个重点:开展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而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分析对其进行解答,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素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对教学的时机进行合理的掌控,在合适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游天然动物园》时,就可以结合如下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首先,教师们可以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以及学习,增强学生的基础性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疑问,使其能够主动地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如“我们要建立人工动物园的目的是什么呢?”其次,当问题提出后,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分析阐述,将自己的答案整理成小作文上交给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们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思维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合理方式,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并重视不同小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小学生,勇于提出不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一定要具有问题意识,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对自身思想以及行为加以约束,进而正确培养问题意识,在确保语文学习进度同时,提升小学生问题质量,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鑫.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256.
        [2] 吕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学教育,2020(1):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