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管理视域下的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月第6期   作者:罗姝娴 邬静 廖永好
[导读]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诈骗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
        罗姝娴  邬静  廖永好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诈骗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而近些年来,诈骗分子屡屡将其魔爪伸向了高校校园,严重损害了高校学生的财产甚至是人身安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些年来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案情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校园网络诈骗的基本类型,从校园管理视域下对校园网络诈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推动建立校园网络诈骗的风险研究机制。
        关键词:校园管理视域  校园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风险防范
        
一、校园网络诈骗的相关研究
2020年3月19日发布的《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校园网络诈骗受害群体趋向年轻化,00后和90后已成为主要的受骗群体。高校学生群体日常频繁接触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致使该群体几乎占据了受骗群体的“半壁江山”。
二、校园网络诈骗的类型
从警方公布的8种常见诈骗方式发起调查,受骗人群占比排名前5的分别是网络兼职,注销贷款或信用类账户,冒充熟人借款,虚假中奖,非正规网络平台购物。从这些警方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得知网络诈骗的形式多样且更新速度快,以其犯罪主体的团队化和隐蔽化,犯罪空间的虚拟化等特征,使学生们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里,防不胜防。其中“网络兼职”这一诈骗方式几乎占据了网络诈骗方式的“半壁江山”。
三、校园网络诈骗的原因
(一)高校对校园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高
高校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无法从学校获取有关网络诈骗的经验。另外,高校注重表面宣传对于学生关于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树立未落到实处。大部分高校虽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或开设相关课程,但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枯燥,并且缺少课后交流总结,未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学生对于校园网络诈骗的学习接受度普遍较低,未建立完备的风险防范机制。
(二)学校尚未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高校掌握着几乎所有在校生的个人信息数据,例如学籍信息,家庭信息等,高校内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其保管的学生个人信息数据没有建立完备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造成学生个人数据的泄露。在另一方面,高校内各社团组织也会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因其管理不善导致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卖给一些公司或组织,这一切都将给学生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高校未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未建立双向联合驱动机制
在解决校园网络诈骗的问题上主要发挥的是高校自身校内各部门的作用,未与公安部门建立双向联合驱动机制。公安部门在防范网络安全诈骗以及事后的追踪和救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未与公安部门在此问题上开展深入协作,导致其在解决校园网络诈骗以及建立防范机制方面上鲜有成效。
四、大学生校园网络诈骗应对防范措施
    学校面对日益严重的校园网络诈骗问题,因此,发挥学校自身在管理方面的优势是解决该问题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利用自己内部资源优势持续努力,推进学校建立校园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机制。
(一)辅导员带领学工处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1.辅导员应积极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实施者和领导者,其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辅导员应走在网络安全知识学习前沿,在了解网络诈骗知识的领域中应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同时,辅导员应深入掌握校园网络诈骗的最新类型,把握其原因和特征,为预防学生陷入此类案件做好准备。
2.辅导员采用新型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辅导员在面对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时,应改变陈旧的教育模式,将过去“说教式”的输出模式,改为“沟通式”的模式。据我们调查所知,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典型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类教育,这些教育形式更贴近如今年轻一代思维模式。辅导员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线上与线下教育模式相结合,发挥新型网络安全教育模式的优势,引导学生提高防骗识骗能力。
3.辅导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高校学生在大学独立生活前,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但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他们追求新颖,崇拜时尚,超前消费。因此,在他们不够健全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下,各类新式的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受骗人数也逐年增长。辅导员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二)保卫处发挥警校协作和宣传教育工作
1.保卫部门应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力协作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形成保卫部门与公安机关的联合驱动机制。保卫部门应定期邀请网络侦查民警开展防骗案例讲座,结合当地受骗案例分析。一方面利用民警执法办案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解各种新型网络诈骗方式以及受骗后的救济方法。建立校园诈骗公安机关的快速通道,进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依法从严从快惩处。另一方面,保卫部门联合公安部门设立专门针对高校校园网络诈骗咨询服务队伍,为高校学生提供人工咨询服务,解决涉及网络诈骗的各类问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2.保卫部门针对校园网络诈骗隐患进行定期排查
保卫部门积极开展高校校园网络诈骗隐患的排除活动,动员全校师生进行不良诈骗信息广告的清扫活动,有序稳妥化解校园网络诈骗的风险,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融入校园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学校师生的个人信息极易泄露。因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应当利用其技术和资源优势建立信息安全防护机制,拦截电脑与网络上的安全隐患。并且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病毒疫情的时候,网络安全学院的各位师生充分做好预防工作以减少病毒造成的危害。
(四)发挥高校内部各学生组织的能动性
1.法律协会、法律宣传志愿支队定期开展关于网络诈骗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联合校新媒体部门定期推送相关文章,提示学生各类新型网络诈骗类型,宣传正确的受骗救济方法。并邀请法学院相关专业老师以讲座、交流会的形式对受骗时具体的报警、资金停止支付和追回等应对措施进行讨论。
2.新媒体中心根据本校所发生的网络诈骗案例进行追踪报道,筛选出典型案例,以此为材料制作宣传文案,定期在各个学院公众号上推广,将网络安全知识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方方面面。
五、结语
近年来,高校学生受校园网络诈骗的事件频发,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从校园管理视域下为构建高校学生校园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机制提供参考,推动高校建立校园网络预警监督机制和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增强高校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为社会的稳定与民族的未来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明楷.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J]政治与法律,2016(02):2—16
[2] 孙剑斐.大数据时代校园网络诈骗及解决策略[J]信息与电脑.2019:194-196
[3] 姚东升,邬宏伟,沈彦骅.“校园无诈”何以可能?---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困境破解[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02):68-72
[4] 林传銮,林鲁文,戴文坤.校园管理视域下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防治研究——基于福建师范大学的调查[J]高校后勤研究. 2021,(03):37-43
[5][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64

        作者简介:罗姝娴、邬静、廖永好,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
        项目课题:本文系“校园网络诈骗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