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焕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十八大以来,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护主义抬头、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退出主义”的政策等冲击,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国际秩序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习近平始终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习近平多边主义外交观的科学内涵。他提出的多边主义外交思想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政策和策略,是世界发展之潮流。新时代,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将指引我国多边外交迈向新起点,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行动指南。当前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多边主义对我国践行多边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习近平;多边主义;外交思想;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秩序与地区热点问题等诸多困境,自特朗普当政主张的“美国优先”、“退出主义”成为美国单边外交的战略出发点以来,这些问题使得全球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重的情形下,国际社会无法同时兼顾而急需一个新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1]“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多边主义是的大多数国家的外交策略,我国不仅顺应世界发展形势,更坚定了走习近平多边主义外交之路,与世界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一.多边主义的概念与发展
“多边主义”来源于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一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它是目前国际社会外交体系中的一种制度形式,对这一概念的讨论却是在二战结束后才开始提出。根据约翰·鲁杰的观点:“多边主义的核心是指按照某种原则来协调三个或者更多国家之间的关系。”[2]这个概念是从多边主义的制度形式来界定的,可以看出需具备三个要求:首先,为区别于双边的特征,其行为主体需包含三个及以上。其次,强调协调与合作模式作为核心要义,最后,必须立足于共同利益之上。
自约翰·鲁杰成功地提出多边主义以来,它在20年内获得蓬勃的发展。在1970年之后的三十年里,国际条例的数量曾增至三倍多,导致了国际制度的大量增加。多边主义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是完善全球治理的本质要求,更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与多边主义付诸于实践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和国际联盟的创立相比,21世纪多边主义是对之前的一种补充,并进行创造性的批判和继承,也使多边主义产生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应当把它视为一个从上至下的多边主义体制性的设计,从行为体上看,突破了以往只能是主权国家参与的形式,体现了更加开放包容的模式,从规范方式看,强调了法制化和公平正义,注重契约精神与零和博弈的方式。
中国依据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对多边主义做出以下基本界定: 一是相互尊重,积极构建伙伴关系;二是同舟共济,携手维护普遍安全;三是合作共赢,共谋全球发展繁荣;四是改革创新,推动完善全球治理。[3]中国阐释的多边主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习近平在同金砖国家会晤中阐释其核心概念:全球范围内的事应当由各国商量着办,不能由个别或者部分国家来做主,没有任何制度注定高人一等,应当是各国共同努力造福全人类。习近平再次在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峰会上再次呼吁:“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是中国多边主义外交理念的合作基础,此后这句话在G20峰会、WIC、全球治理会议等多边外交场合中多次强调。
二.习近平多边主义外交观的主要思想
(一)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强调伙伴之间的休戚与共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把握世界安全与发展的环境,植根于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大前提,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旗帜鲜明的阐释了周边外交工作的理念和新的指导方针,首次提出要在周边外交里要融入“亲诚惠容”理念。在此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在公开会议上提出“多边外交和各领域外交工作”的方针,近来习近平接连出席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峰会、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国一般辩论等系列讲话,秉承了以往以“周边外交”为首要的外交理念,扩大了多边外交的地理范围、种族范围和国家发展程度,开始全面开放多边外交格局,彰显了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普惠性。习近平多边外交思想重视对伙伴关系的共同利益,积极建设多边外交国际合作新平台,吸引世界各国加入“中国模式”的多边外交,享受全球治理所带来的红利,致力于开发对世界伙伴关系的新境界,打造全新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新模式。这种弘扬传统友好合作大国关系,又倡导“周边”为首要多边外交战略布局,还不断升华与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合作关系,创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从而开启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篇章。
“合则强,孤则弱”为多边主义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指出: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4]一体化过程的依赖性和依存性的体制基本建成,国家之间的未来联系的联动性越发明显,让世界各国深深体会到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世界人民的利益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结合为一体!
(二)坚信多边主义是时代潮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重返联合国是边主义是时代潮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我国的多边外交工作的历史新开端,开始借助联合国提供的平台开展多边外交政策和行动,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将多边外交列为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多边主义对解决国际争议问题的优势接连体现,成为战后国际关系在实践上的指导性方针。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中,各国累积的治理困境也愈发明显,而世界体系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治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在维护自产阶级的核心利益,而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为了合作性发展想进行更高级的体制改革唤起了希望之光,G20、金砖国家等多国际平台中都不断呼吁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多边外交,反对西方超级大国的“西方治理”,例如,2010年世界银行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我国成为世行的第三大股东;IMF改革方案在2016年正式生效,新兴国家在国际经济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等可以看出我国多边主义外交不单是对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关系原则的摒弃,显示出中国特色大国多边外交的实践创新。
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领航者,坚持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多边主义交流方式是全球和地区事务和国际多边架构下的“诺亚方舟”。习近平强调:联合国的75年,是多边主义快速发展的75年。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5] 联合国是当前国际形势下多边主义的核心力量,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支持多边主义手段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三)以实践行动为导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多边主义是对世界的重新认识和规划,是中国世界观和外交思想在国际秩序的创新性发展,为我国社会改革发展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秩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利的条件。“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多边外交的战略方针和目的,代表正义、和平、包容、合作共赢的方针,凸显了中国是如何以行为处理与他国的关系的理念。
我国不断丰富和充实国际秩序多边外交的内容,努力推动各国全球治理多边外交关系的进展。如中欧全面多边外交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处理与西方或发达国家关系的范例,是开展习近平多边外交理念的成果。中欧尽管分别处于两种迥异的社会制度和文明框架下,分别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最发达国家联盟的代表,也是国际社会中两个名列前茅的经济财团。中欧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最大范围与最具活力的对外交往合作伙伴,使得中欧交往远超双边合作范围,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国互利共赢的典型示范。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外交思想的核心目标,我国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多边外交活动,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得到完善的制度保障。我国在多边层面上积极通过上合组织、亚信峰会等多边交流方式,促使形成兼顾多方利益促进国家在金贸、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交流的多边渠道;在应对新冠肺炎世界性公共危机时,我们不单对我国公民的生命安全负责,进行了全免费的治疗,同时也对国际社会给予防治救助,给予世卫共五千万美元帮助,向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医疗物资等实质性帮助。中国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同世界各国一道,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习近平多边主义外交观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逐步靠拢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身上负担着全球治理的光荣使命。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多边主义,积极开展多边主义及其事务,中国要以全面多边外交政策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指明方向,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制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推卸在全球治理的应有责任而急于“脱钩”“退群”,面对如此境况,中国仍坚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提倡与践行多边主义,深入认识全球治理问题,引领了国际治理体系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并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并吸取别国优秀经验,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质的突破。
鉴往事,知来者。多边在以往是我国走向开放的纽带,也是新时代的中国展现世界良好风貌与担当的基本途径,更是丰富全球治理理论的必要路径。中国特色多边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协和万邦”“四海一家”理念,继承发展了新中国优良外交传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多边领域的生动体现,为世界多边主义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无论是面对新冠肺炎,还是经济发展、社会和平、国家主权都要走多边主义之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已经过时,不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应倡导《联合国宪章》宗旨,维护国际基本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协调作用,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9.
[2]约翰·鲁杰主.多边主义[M].苏长和,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9.
[3]杨洁篪.倡导国际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主旨演讲[N],新华社,2019.2
[4]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央文献出版局2018版
[5]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9
作者简介:丁 焕 1996.10 汉族 硕士 贵州黔南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