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怀理论的军事课“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女子学院军事课教学改革为例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3月第6期   作者:易永平
[导读]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课(简称军事课)是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易永平
        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课(简称军事课)是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实施国防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的重要途径。军事课以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和关怀理论为研究视角,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提高,以培养具有忧患意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女性为目标,开展“教研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与评价、全要素协同育人机制”的军事课“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关怀理论   军事课   四位一体 混合式教学改革
        
        一、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全民国防教育对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
        国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依靠强大的国防,国家才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繁荣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在“强军梦”和“强国梦”的新形势下,我国进入了全民国防的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课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理论素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2.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是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改革的现实诉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我国必须增强国防综合实力,迎接挑战,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行稳致远,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进行深度研究与改革实践,有利于提升国防教育教实效,为国防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提高国防综合实力。
        3.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的困境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当前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如:针对大纲要求与实际操作的容量性遴选矛盾,梳理解构教材,重塑教学内容,如何实现教学内容高阶性与学生认知模式创新的高效匹配;针对教学供给侧与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侧的差异化诉求,聚焦学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根据不同专业情况,以应用为主导,确定不同的突破口,如何实现课程目标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链接;针对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应用结合不紧密的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社会实践为重要渠道,融入社会大课堂,如何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同时如何注重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知信行合一。因此军事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改革的现实举措
        基于关怀理论,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构建了“教研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与评价全要素协同育人机制”的军事课“ 三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四位一体”育人体系的构建,推动形成了协同育人、运行有序、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格局;人才培养定位准确、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手段先进的教育教学格局;机制健全、全程把控、精准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格局。
        1.整合协作共享的教研资源平台。
        借助合作单位湖南省国防教育研究院的合力,整合省内军地共建的国防教育教研资源平台,在课程教学、实践实训、文化活动、学术交流四个领域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共建共享。组织管理上实现统一领导、统筹安排;运行机制上实现国家主导、军地协作、需求对接、资源共享。
        重塑教材体系为国防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军事思想教育、战争认知教育、技术创新教育、军事技能训练6大模块16个教学专题,构建系统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开发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资源,自创视频库(邀请省内外军事专家,和教育电视台国防教育频道联合打造)、概念库、案例库、习题库等“四库”;共享在线阅读室,推荐系列优质教材和《孙子兵法》《战争论》等经典著作,介绍军事前沿最新知识,构建配套的教学资源体系。
        军事技能训练(以下简称军训)跨学科对接社会学等专业,设置医疗救护等项目,引进激光模拟打靶系统,增强军训挑战度。建设军兵种知识展览室(融入“两弹一星”精神等10个课程思政元素,现场教学素材400多张图片)。打造女大学生评军事热点、讲述湖湘女杰故事、宣传国防法规等特色实践项目,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构建军事课“四结合”理论教学新模式;实践教学“训练+比赛”新模式。
        军事理论课教学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四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力求打造“课堂转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金课”,形成学生全程参与,主动探索的体验式教学。
        线上“导学课堂”奠基“理论认知”。

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为中心构建“导学课堂”的“问题链”,驱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视频、查阅概念库、阅读经典名著、参与在线讨论等任务,传承知识。线下“翻转课堂”助推“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变身“课堂设计师”,攻关教学重点难点,解锁“问题链”,构架课程知识体系;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翻转课堂”的“反馈链”,多元研学活动助推学生能力发展。线上线下“拓展课堂”推动“知行合一”。单元检测、项目实践、在线主题讨论等方式,评价反思等手段,形成“拓展课堂”的“诊断链”,驱动学生学以致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深度融合,形成“理论奠基+活动助推+实践内化”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推动学习理念个性化、学习方式自主化、交流互动多元化。
        理论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形成“三段五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三段”: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拓学,层层进阶。“五环”: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点评总结→应用拓展,环环相扣。坚持学生中心,以问思教、以学促教、以评优教,持续改进。采用智慧教学手段,应用理论讲授、任务驱动、启发对话、案例分析、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学校主课堂、社会大课堂与网络全课堂相结合,形成了“三段五环式交互化关怀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军事技能训练实施“训练+比赛”“以老带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军事技能实践教学内容任务化,以竞赛形式完成军训任务完善军训自训模式。
        3.构建“关怀管理、过程评价、知行合一”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
        将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和关怀理论融入教育教学改革中,建立“学生主体、平等对话、积极关怀”的关怀型师生关系,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实践体验-对话交流 -总结认可流程,采用探究对话法、场景体验法、项目驱动法、问题教学法、认可评价法等方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构建多维度的教学互动模式,通过学习通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对学生学习进行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精准管理与过程评价,教师全程关怀学生知识与情感、品德的同步提升给予学生积极、充分、持续的过程管理与评价。把理论考核和军事技能训练、网络学习、课堂表现、社会实践等行为结合考核,实现知行合一的科学评价。
        4.构建“理论课程育人和训练实践育人、军事特色育人、红色文化育人”融合融通的全要素协同育人机制。
        理论课程育人主要通过对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等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报效国家、献身国防的思想。
        训练实践育人主要通过军事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顽强拼搏的过硬作风,塑造优良品格。
        军事特色育人,开展具有浓厚军事特色的活动。开展“爱我国防”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国防教育进主题班会、讲述湖湘女杰故事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关心国防、服务国家的活动中培育“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红色文化育人。军事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自建军兵种知识展览室(融入“两弹一星”精神等10个课程思政元素)作为现场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聚焦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链接全民国防教育。巧妙地将毛泽东、刘少奇等湖南红色文化代表人物的故事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学;组织大学生参观湖湘国防教育基地,讲述湖湘女杰故事,宣传国防法规,融入社会大课堂,潜移默化地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学习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英雄的伟大精神,使红色基因在大学生中固化为优良的作风和优秀的品质。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灌输教育与启发式教育结合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充分发挥特色活动育人、优秀文化育人和课程思政育人的教育整体效应,使国防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
        三、二、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改革的未来方向
        深入领会新时期立德树人,强军铸魂的根本要求,致力于打造有“新意”有“军魂”有“高度”的金课。
        着眼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前沿性,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密切关注军事、国防发展的时代进程,及时跟进现代战争、国防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将学术研究前沿理论成果和军事领域国防科技发展动态融入课程,聚合教学素材,持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容含金量。
        着眼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加强课程思政,培育具有爱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引领大学生思想,增强大学生知识兴军、科技强军、人才领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着眼继续深化线上线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注重启发性教学、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加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高度融合,线上教学强调知识点的全面性,线下课堂讲授突出专题探讨的精专性;提高团队教学实践的智慧化水平。
        着眼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推广运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加大与教育电视台合作力度,面向湖南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实施远程教育扶贫。打造系列精品国防教育公开课,使辐射面更广,影响更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