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霞飞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学校 311804
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着对学生要求的不断提升,学校为少先队开展的教育活动也需要不断地深化,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德育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少先队活动和学校德育的深入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将少先队活动融入德育中,可以有效地共享资源,提高德育水平。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小学德育;实效性
引言:作为教育过程的基础环节,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阶段小学生思想懵懂,三观还没有形成,是最容易被引导的,因此对其知识水平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有个代表性的学生组织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少先队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组织,可以作为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成长的榜样。
一、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活跃,因此想要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就需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来组织特别的活动,趣味性活动可以使学生保持一定的活动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展示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生动形象。趣味性的活动,可以提高少先队活动的效率,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二)针对性原则
少先队的活动必须切合实际,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来设计和组织。例如,关于学生之间集体合作的主题,就可以通过“团结力量大”的主题队会来探讨,而关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助人为乐”的相关活动来展示。
(三)地方特色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少先队的活动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特色,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俗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说红色革命根据地和旅游场所,都可以为少先队活动提供养分。
(四)主体性原则
应当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少先队活动,充分重视少先队成员的主体作用,以便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有效影响。让少先队员自发地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组织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
二、为何开展少先队活动能促进德育实效化
(一)对德育有引导作用
少先队的主要活动对象是少先队的成员,主要是为了引导少先队员在日常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也应该采取积极的教育方针,鼓励少先队成为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栋梁之才,怀抱理想和抱负,保持坚定,激励自己前进。
(二)实践中加强教育
为了帮助少先队员建立良好的意识,学校定期组织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意识观念。这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把课本中正确价值观转化为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多道理。德育以理论为重点,而少先队则注重实践,有效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充分发挥自主管理作用
自主管理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少先队和德育管理。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少先队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自主管理,以及将自主管理通过实践展现出来。为了显示自主管理的效果,可以对自主管理的成果进行评估,还可以设置自主管理的奖品,为了赢得奖品,学生会更积极地进行自主管理。
三、如何通过少先队活动让小学德育实效化
(一)重视活动的开展
新课改要求向学生提供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要求的提出,对少先队的道德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要求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部门关注少先队的活动,并将德育地位提升到相当于智育的同等水平。作为德育活动的一部分,学校需要增加少先队的德育活动时间,组织了少先队的德育活动,并使少先队的德育活动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学校可以建立适当的德育规则,创造有利于少先队德育的环境,以科学的形式进行德育,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少先队的德育活动真正促进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少先队德育活动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来选题
在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准确地选择主题,是有效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基础条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确定主题,就必须经常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例如,高年级的孩子喜欢梳妆打扮,就可以举办关于“真善美”的主题队会,让学生明白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只有内在美才是经久不衰的;如果个别学生带着糖果等零食去上学,就可以通过队会让学生知道吃零食的危害,并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许多沉迷网游的孩子来说,可以从电子游戏的危险、如何以文明和环保的方式使用互联网、如何合理地利用科学来学习等等角度,来让学生明白网络游戏的危害。
(三)根据需求做活动
新教育理念要求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少先队活动应该以实际为基础,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必须运用全面发展理念,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与学生一起组织和开展活动。例如,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教师可以举办主题活动,带学生们庆祝“六一儿童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校都会“六一儿童节”庆典,教师会根据学校的要求,待定学生准备相关的节目。如果学校没有组织活动,班级可以自行组织,老师会按照学生的特长来安排节目,学生什么都不用考虑,只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编排节目就行了……这样,学生就只有被安排的份,其主观能动性根本得不到展现。教师应该在“六一儿童节”之初,先征求学生们的意见,收集学生们关于“六一”活动的想法。这样,学生的需要就可以得到满足,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确定庆祝的形式。毕竟,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活动,将提高少先队活动的效率。
(四)创新活动新模式
少先队的活动应该注重于活动方式的创新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活动模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忠诚、责任心,帮助他们适应社会,促进全面发展。比如说可以邀请社区成员参与少先队的活动,并在开展活动时加强与他们的互动;也可以到纪念馆以志愿者的身份让少先队员来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组织少先队成员参加社区小讲堂,与社区的儿童互动,促进团结和奉献精神的形成;组织学生进入公园等公共场所,捡垃圾,清理环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组织学生,把书籍、文具、书包、零食、衣服等物品捐给贫困家庭,了解贫困儿童的生活,珍惜生命。
(五)课外延伸来深化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只是活动的过程,还需要在活动之后进行主题的深化和成果的巩固,也就是所谓的课外延伸。首先,要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反馈,利用他们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在下次队活动前五分钟总结前一次队活动的教训,并继续引导学生升华。其次,为了引导学生落实活动中提出的要求,对活动课要做出相关的决定,并由班委会仔细监督执行情况。例如,在《争当雷锋式的好少年》活动结束后,应在适当的时候称赞关心群体和帮助他人的同学,并将其评为“校园文明之星”。又如《文明上网绿色上网》活动后,及时赞美纠正不良习惯的同学,鼓励进步和良性竞争。
四、结束语
少先队的活动应该以少先队的成员为基础,不仅要注重他们的个体性,还要注重培养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教育环境。关于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只有通过努力改进少先队活动的形式,增加活动的活力和趣味性,使其现代化和创新化,从而适应时代,融入各个地区,并让少先队活动更加接地气,才能提高小学德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少先队活动与班级德育管理进行有效融合[J].新课程(教研版),2019,000(007):286-287.
[2]王颖.少先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张燕弟.浅析农村小学提高主题班队会活动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2019,000(034):P.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