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复习课堂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中   作者:李玉兰
[导读]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比如,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等。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六小学  李玉兰  516211

摘要: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比如,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等。以往的复习课,惯例都是让学生先做大量的复习题、测评卷,再由老师评讲,学生听,订正错题,以大量做试卷为主……。这样的陈旧及千篇一律复习课模式,加上应试的沉重压力,使得教学难以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学生主体地位也得不到尊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是难以提高。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是老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效课堂;复习课;效率  
        高效的复习课应是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要重视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聚零归整、条理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 巧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导学提纲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我们在确定每一节复习课的复习目标时,确定的教学目标要全面、准确、有度。导学提纲复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并不是问题的简单罗列,而是重点突出在一个“导”字上做文章:问题呈现一定的梯度,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轻松学习。例如在《计算与应用》的课复习课上,我先抛出一个问题:我们所学过的计算包括有哪?引导学生主动打开知识记忆大门,把加、减、乘、除以大提纲形式板书,再把分支的导学提纲以梯度形式展开——你能分别举出例子吗?你能说说例子的算理算法吗?你能用表格等形式整理出这些算理的方法吗?要注意什么?小组分享整理的方法分别有哪些?讨论:计算之间有什么关系?有相同点吗?一步一步紧紧围绕导学的目标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复习课堂上带着目标进行复习,由浅到难,逐步深入,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网络。
        二、知识再现,唤起学生正确回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如在设计复习课基础训练时,可以采用学生平时学习多发的错题而进行编拟,把问题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再次练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正确回忆,再辩论中,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与正确理解。过于依赖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训练,这样就缺乏因材施教,既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也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如在整理计算错题的复习课上,我先让学生在以往的试卷及作业中整理出错过的题目,要求学生先自我分析为什么会错,找出错的原因在哪里,复习课上在小组中交流。再在小组内结合自己的组员出错率高的题目中选出有代表性与针对性的习题,重新做一遍看能不能都做对。习题结束后做最后总结与评价。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并根据反馈信息,再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的同步发展,共同进步。
        三、系统整理,引起知识再联系。



        复习整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用不同的方式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就是高效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如在《图形与几何》的复习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课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整理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等,来整理图形特征知识点便于记忆与理解。把整理出来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交流,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四、深化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复习课上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例如在复习露在外面的面面积计算题:边长为2厘米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后表面积减少了多少?课堂上多数的学生的解题方法是:先算出6个正方形的面积总和2×2×6×6减去拼成长方形的面积12×2×4+2×2×2等于减去的面积;还有一种解题方法是:先算出6个正方形一个有6×6=36个面,减去拼成长方形4×6+2=26个小正方形面,剩下10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减少的面积;我引导他们再细心观察,问:还有更优化的计算方法吗?学生沉默了,最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我先算拼成的长方形一共重叠了2×5=10个面,减去的面积就是重叠面的面积10×2×2。课堂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多听学生的想法,以学生“操练”为主,多鼓励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动手解答问题、用嘴说出答案(甚至是鼓励多种答案),从而使复习课成为提升能力、全面发展自己的高效课堂。
        五、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自我提升。
        同时复习课应关注评价练习,因为评价练习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验收。课堂中,学生能对自己的表现或者同学之间的想法的合理评价,能提升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理解的一个概括性总结。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并在评价中不断提升自我评价的能力,真正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改变教学中低效的教学方法。高效的复习课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以无效接替有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复习效率,获得复习课堂的高效与实效。
参考文献:
[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3]许冉.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和复习课的有效设计[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