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试析 魏平杰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中   作者:魏平杰
[导读] 赏识教育是当前比较提倡的教育形式,是以肯定、鼓励学生为主要特点的教育形式。

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魏平杰

摘要:赏识教育是当前比较提倡的教育形式,是以肯定、鼓励学生为主要特点的教育形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者赏识教育流于形式,一方面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落实赏识教育的理念,抓住赏识的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评价,关怀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体育;运用策略
        赏识教育指的是教师通过表扬或鼓励等赏识性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形式。新课改背景下,各个学科都强调赏识教育的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践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学科中的具体运用,为体育教学教研提供一定的思考,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或者长辈对孩子过度溺爱,娇生惯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好,一些“小胖墩”出现了,一些逃避体育锻炼的行为出现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堪忧。再加上再加上当前大部分小学体育课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积极参与性不高,自信心难以建立。基于上述原因,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小学生准确定位自己,树立自信,进而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改善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学生的体质问题。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高认识,抓住赏识机会
        首先,学校要改变对小学体育学科和赏识教育的认识,重视体育学科,保证小学体育课
        程的设置和实施,为赏识教育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提供平台;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观念,避免毫无标准的赏识,坚持公正的原则。其次,教师应将赏识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始终,将过程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抓住赏识的机会,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例如在集体跑步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全员参与进行表扬,表扬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可以针对学生跑步时的对列排列进行表扬,表扬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可以针对学生完成跑步任务进行表扬,表扬学生的坚强意志等。教师应将表扬和肯定贯穿于体育训练的始终,看到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努力和付出。教师针对一切可以进行表扬的机会进行表扬鼓励,可以是语言方面的直接肯定,也可以是体态方面的暗示反馈,双手鼓掌、轻轻拍肩、淡淡微笑等都能成为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教师要将肯定与表扬落实到每节课中,让学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就感,强化积极的体育行为。



        (二)情感关怀,营造良好风气
        赏识教育与情感关怀是相通的,小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的同时,要注重良
        好体育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小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满足情感需求。首先,体育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体育水平,要接受个别学生的现状。例如极个别学生基于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在体育训练中明显落后于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胖胖的学生,更是不擅长体育锻炼。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歧视学生,应该换个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例如坚持、乐观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其次,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减少对小学生的斥责,或者一些伤害小学生自尊心的行为,例如不正面挖苦体育素质差的学生,选择下课的机会单独交谈;不盲目斥责上体育课乱跑的学生,探求背后的原因,给予个别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等。再次,体育教师要多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例如在进行体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练习的活动,夸一夸自己的同伴,将成功经验传授给其他同伴,增加与同学交流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温暖。再例如教师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趣味体育运动,两人三足、接力跑等,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团队合作的氛围等。总之,体育教师应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训练,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与信心。
        (三)结合学情,赏识辅导结合
        赏识教育并不是盲目地、一味地、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夸奖,还应该以提升教学质量为
        目的,这就需要将赏识教育与体育辅导相结合,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价值。首先,体育教师对小学生的体育水平和体育素养要有一个科学、明确的认识,包括对待体育学科的态度、体育训练的技巧等。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次,体育教师开展有价值的评价,仍然以鼓励肯定为主,但是要对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来改进意见。例如在进行足球训练时,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态度等优点时,应对学生在足球训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指导的时候注意态度和方法,不能打击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使得小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强化体育行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必修学科,与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别,但是都是为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长远发展。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应抓住赏识小学生的机会,肯定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努力和付出,多份关怀少份苛责,多份尊重少份专断,营造民主的、宽松的体育锻炼氛围,将积极评价与小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相结合,形成正强化,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家长,2021,(15):16-17.
[2]艾启丽.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师博览,2021,(06):89-90.
[3]齐丹.刍议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07):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