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利用探究——以重庆市武隆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张旭鑫
[导读]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人民群众留住乡愁,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任重道远。

重庆市武隆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  张旭鑫  重庆市武隆博物馆

摘要: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人民群众留住乡愁,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任重道远。文章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庆市武隆区文物保护利用现状进行探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物保护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对此,本文围绕重庆市武隆区文物保护与利用等现实问题展开分析,进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路径。
        1文物概况
        重庆市武隆区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深厚。一是不可移动文物类型多样。现地面不可移动文物点1504处,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长孙无忌墓、和平中学旧址、江口汉墓群、土坎商周遗址、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大石箐石林寺、李进士故里题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二是可移动文物历史年代久远,种类齐全。主要馆藏新石器时代至今各历史时期的文物,有石器、青铜器、陶器、木器、金器、银器等各种类型文物3818件(套),在1200件(套)的文物中鉴定出珍贵文物137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8件(套),三级文物124件(套)),另还有2000余件(套)文物未定级。
        2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物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以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谭家庙等文物保护单位为例,房屋产权属于私人所有,当地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居住的只剩老年人。加之文化程度有限,对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比较淡薄。
        第二,保护经费投入不足。因地方财力有限,缺少充足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急需大面积修缮,所需经费较多,而当前地方财政很难拿出几百上千万的资金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
        第三,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基层文物管理部门编制较少,专业技术人员极为有限,但总体文物数量众多且偏远分散,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较大。



        3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第一,大力宣传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紧密依靠当地政府的配合,通过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文物保护相关知识,从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第二,深入到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增强各部门单位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3.2 进一步增加文物保护经费
        第一,保障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将保护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第二,做好项目储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提前谋划项目,编制保护方案,储备一批成熟的修缮保护项目,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3.3 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专业队伍
        第一,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主动与我国各大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有效增加高校人才的就业率,为打造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选择合适的方式对现有人员进行系统性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
        3.4 拓展文物合理利用
        加强文物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合理适度利用文物,满足当代生活和百姓需求,是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推进文物利用,优化馆藏文物结构;充分发挥文物资源教育功能,推出更多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展示;讲好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使文物真正发挥服务公众、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作用。
        3.5 持续赋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整合我区优质文物资源,以文促旅,通过连片保护利用等方式,如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与仙女山景区、长孙无忌墓与芙蓉洞景区、后坪坝苏维埃政府遗址与天池苗寨景区、和平中学旧址与大石箐石林寺等资源有机结合,推出一系列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等项目,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姜保国.在乡村振兴中做好文物保护的建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9,(3):59-60.doi:10.3969/j.issn.1003-9589.2019.03.015.
[2]陈刚.新时期基层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再探讨[J].大众文艺,2018,(3).38-39.
[3]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奋进力量[N]. 惠梦.??中国财经报. 2021-07-01 (005)
[4]历史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J]. 周乾松.??理论探索.?2011(04)
[5]新农村建设中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索[J]. 杨蕾.??价值工程.?20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