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罗秋菊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罗秋菊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呈现出明显的应用价值。在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方法中,微课凭借着其鲜明的特点被广大教师广泛应用于很多科目的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教学者对微课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加深。

广东省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  罗秋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呈现出明显的应用价值。在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方法中,微课凭借着其鲜明的特点被广大教师广泛应用于很多科目的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教学者对微课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加深。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借用微课形象生动的特点改变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现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本文将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引导其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的体验。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积极参考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数学知识本就抽象晦涩,再加上小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吃力,但微课直观、精简的特点刚好可以有效克服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内容,完善课后辅导计划,促进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提升学习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喜好在微课视频中适当添加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动画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等因素,令其对微课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1]。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利用微课内容为学生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利用动画形象和配音相结合的形式向其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其产生疑问,之后教师自然而然地将相应的数学知识渗透在微课中,在其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以“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环节为例,微课中可以引入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画角色,展示一段羊村长给小羊们上课的视频,在视频中通过羊村长的角色提问:“用三根火柴棒能够组成什么样的图案呢?”引导学生用火柴棒摆出三角形的图案,之后羊村长再次提问:“将其中一根火柴棒去掉会出现什么图形呢?”利用这一问题可以自然地引入角的相关知识。
        二、拓展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部分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其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将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物品与微课向融合,带领学生开拓视野,锻炼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2]。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与之密切相关的物品,利用该物品快速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将该物品作为演示道具,直观展现部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学规律的探究和分析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拓展和延伸,为拓展知识面提供便利条件。
        以“认识时间”的教学环节为例,微课中可以同时展示手表、闹钟、钟表等物品,利用生活化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了解时钟的基本构造和运转原理,为其深刻理解时间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利用生活化物品实现知识拓展,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对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突破重难点,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是有限的,对于部分重难点知识难以快速理解其内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重难点知识进行拆分和转化,通过一种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其拆解为多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在逐层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该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变化规律通过直观的图形和物品演示出来,将抽象的动态变化转换为具象思维,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混合运算”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学重难点内容是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和正确的计算方法,微课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讲解重点,展示多个不同的混合运算的算式。针对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中,微课可以将一个混合算式作为范例,将其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书写步骤都依次、详细地展现出来,针对需要重点注意或者容易出错的地方,可以通过改变数字颜色和画边框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标记。在微课的结尾处,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混合计算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计算方式进行应用训练,进一步巩固其基础知识。
        四、课后辅导,实现因材施教
        在课后复习环节,学生会产生记忆模糊甚至遗忘的状态,在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的情况下难以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教师可以针对这种现象设计微课内容,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将多个不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的微课视频中进行针对性讲解,促使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按照自身实际学习情况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思考深度的微课视频,促进其在微课视频的观看和学习中能够快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课后辅导质量。
        以“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可以针对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租船问题和周期问题等内容分别设计不同的微课视频,针对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设计解析易错点的微课视频,将书写位置错误、余数大于除数等学生在实际答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解析,展示其正确的解题过程。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作业本中出现的问题选择相对应的微课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后辅导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应用的教学资料越来越多,但是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也要把握好时间、方式、频率等,具体的使用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不能滥用,以免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各项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提升自主能动性,促进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闫婧.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考试周刊,2020(A5):87-88.
[2]张莲荷.小学数学课后复习的设计探讨[J].考试周刊,2020(A5):91-92.
[3]何连生.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