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以四大艺术流派及代表作品为例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赵紫薇
[导读] 艺术是人类感性层面最高的表现形式,哲学是人类理性层面最高的表现形式。

河北师范大学  赵紫薇

摘  要:艺术是人类感性层面最高的表现形式,哲学是人类理性层面最高的表现形式。艺术中渗透着思维方式、概念认知;哲学中散发着对人生的探索、对情感的归纳、对世界的再开发;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艺术史的长河中,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其主张思想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也体现了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想及主张。
关键词:艺术哲学;四大艺术流派;泉;拾穗者
        一、引言
        艺术的本质是表现反映现实又高于现实生活。只有这样,艺术才能起到感染人、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哲学家不仅认为艺术中包含着哲学,而且现代西方哲学家还认为正是艺术才能弥补哲学中的不足,只有在艺术的帮助下,哲学才能澄清一些复杂的问题;而艺术家也并不对哲学反感抵触,相反的,普遍艺术家以其作品中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为荣,甚至认为那些哲学家没有照顾到的地方该由艺术家来做补充。由此可以看出,哲学和艺术在某些方面其实是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联系。
        二、欧洲的四大艺术流派
        19世纪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大革命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贫穷与富贵之间的鸿沟、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摩擦都在这一时期发生,因此,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产生了划时代的思想理念,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洗涤着人们的内心。
        (一)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美术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并迅速扩散到欧美地区。新古典主义不屑于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繁琐华丽,寄希望于通过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审美来反对当时盛行的世俗享乐主义。运用古典时期的美学规范,表现理性美,选取古希腊罗马严肃宏达题材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体现了在共和国的斗争中勇敢争取自由的代表,充满英雄主义色彩;风格简约古朴、庄重典雅,强调素描关系而轻视色彩,边缘线清晰,形体优美流畅,追求构图形式上的完美。
        (二)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大革命失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失望且沮丧,他们通过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主义来抒发心中的苦闷。浪漫主义理念与理性相对立,主要表现在:注重自身内在情感的表达,不拘泥表现形式与内容,通过幻想甚至表现梦境等手段超越现实,自由奔放。?
        (三)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兴起于法国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看清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及反抗情绪;宗教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问题,同时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使人们对进步有着深刻的信念,希望在艺术中看到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这些社会因素都促使着部分画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目光看世界。他们摒弃了浪漫主义的主观理想化和自身的内心表达、梦幻理想世界及激情化的手法,而把目光投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讽刺。因此他们要求真实反映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披露和讽刺批判。


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性,直接表现当代的风貌与斗争。
        (四)印象主义
        印象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期。一些年轻的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硬性规章制度表示不满,受到“颜色是物体反射的光”这一科学证据的启发,主张走出室内,在户外直接对景写生,他们走出昏暗的画室,沉醉于绚烂瑰丽的大自然。在表现自然风光的过程中,他们着重于对自然光与色的变化及描绘,他们视光为“绘画大师”,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光线的强弱及冷暖变化。大多数印象派都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干净清新透亮。他们重视光色而轻视结构,模糊边缘线,以求达到“客观而真实的再现对景色的瞬间印象”的效果。

        三、《泉》与哲学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启蒙运动兴起,法国大革命随之而来,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反抗在这时爆发。人们迫切追求思想解放和人民解放,探索理性社会的步伐有初步成果。这段时期,旧体质下陈旧腐朽的旧艺术风格遭到资产阶级的排斥,新古典主义美术在这时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他们倡导自由、平等与和平,歌颂英雄主义。安格尔的《泉》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安格尔所强调的永恒美与自然美的审美特质。他心目中的美是理性的,但同时也是一种理想美,一种不切实际的纯粹的形式美感。《泉》采用古典范式,表现理性美,以古希腊神话中象征爱与美的维纳斯女神为蓝本勾勒出自然的理想美。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人体美也来自于大自然。《泉》中右侧的躯干扭转和水罐中清水流出的动态与左侧的平静形成对比,也反映了物质是处于运动中的,绘画中也需有运动的物质,如清水,展现活力、生机与自由。还有一些对画的解读:体现出女性的解放,脱离了束缚的枷锁。
        四、《拾穗者》与哲学
        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夺取权力,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压迫使得人民沮丧与不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秉承真实表现现实,披露现实丑陋并加以批判。米勒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米勒出身于农村,他善于以农民的眼光看世界,描写农民生活的真实。代表作品《拾穗者》中朴实而庄严的农民形象体现出米勒对农民的歌颂。《拾穗者》也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肯定普通人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披露资本主义的丑陋嘴脸。
        五、结论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又涉及到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影响必然致使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哲学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艺术也不能脱离哲学。哲学中包含艺术,艺术中包含哲学。
        欧洲社会行为文化影响着欧洲的思想文化变化,同时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许多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都会受到社会、哲学的影响,或多或少有其影子。感性同时理性地体会艺术,赏析艺术的美、深入体会艺术表达的哲学内涵是对艺术最好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