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实施 汪小龙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汪小龙
[导读]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建立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引入,并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问题发挥导向价值,不断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分析,帮助他们发展数学思维。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文竹中学  汪小龙   343409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建立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引入,并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问题发挥导向价值,不断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分析,帮助他们发展数学思维。但目前,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注入式”的教学思想,并将知识传输到学生头脑中,这样造成学生的学习变得较为被动,发展数学思维自然也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这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无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
        引言
        学习数学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要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是包含问题的材料、信息,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并考虑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性以及接受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应充分体现情境性、问题性、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等。设计的问题情境不仅要使数学教学效果提高,还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探究和创新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以发挥问题情境给学生带来的帮助。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充分利用外界的客观事物来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再通过学生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而言难免会产生思维障碍,对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并使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外显出来。首先,问题需要具有情境性,换句话说,教师所选择的问题需要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具有“问题性”,进而使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除此之外,问题情境也需要具有启发性与针对性,使问题真正能够达到引发学生联想与思考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2.1设计试误型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创新性和严谨性。设计以上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通过对试误型情境的设计,可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给学生一定的犯错机会,通过对错误的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知识,以减少今后犯同类错误的可能性。这种情境的设计既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又可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


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些专项问题加强练习,如果在解题过程中依旧出错,可让学生自主找出错误原因。学生会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因式分解含义理解不准确、看不出公因式或提取不彻底、常用数平方记忆不熟练、乘法公式运用不灵活等。教师再让学生针对自己常犯的错误做大量的练习并整理错题本,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改正错误。
        2.2在因材施教法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巧妙地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将变得更简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真实认知能力进行分析与掌握,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确保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和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相关联,这样可以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对所创设问题情境的度进行准确把握,避免出现问题情境设置过于简单或难度过高,这样都是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习数学能力。对于成绩相对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问题的难度,而对于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置相对简单一些的问题。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每一位学生。
        2.3情境教学贯穿动手实践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而非纸上谈兵,因此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善于运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营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例如,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运用裁剪角、动手拼的方法去构建角;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量角器的方法去分别量出三个角,进一步巩固刚刚构建角的结果;最后,通过情境引导学生绘制辅助线,有理有据地证明出前两步实验猜想的准确性.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善于质疑的好习惯,通过运用已学知识推理解决问题,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实验精神.又如,有一个矩形的空地,现计划将其栽种花和草坪,要求栽花面积与种草坪的面积相同,现请学生设计(设计方案要求为:实用、美观),设计后大家一起探究,选出最优设计方案.设置开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又通过分组合作讨论、验证,评选得到了最优设计方案.在学习实践中学生收获了尊重和信心,在分享中收获了喜悦。
        结束语:
        利用好教学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除了文中列举的几种外,还有认知冲突型情境、思维策略型情境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并综合运用教学情境。此外,情境的设置还要有启发性、合理性、开放性、真实性等。
参考文献:
[1]王道往.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3):68+70.
[2]马树成.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科普童话,2020(21):60.
[3]刘智.浅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