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志
丰宁国有林场管理处干沟门林场 068350
摘要:在园林建设工作中,为了有效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升园林的生态效益,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率。生物防治技术的原则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具有不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目前已逐步应用推广。本文主要探讨了生物防治技术在城市园林植保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为了维护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和科学的应用方法,应用生态平衡的教导理论,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防治工作,维护园林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与此同时,在生态控制措施下的园林建设工作,要尽最大程度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农药残留,造成植物的生长问题,维护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实现健康建设。在维护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威胁性,要采用有效的生态控制手段,采用多元化的科学手段,包括人工手段、生物手段和物理手段。在满足园林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展现生态秀美的现代化园林。
2 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2.1 具有极强的优越性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喷洒化学农药对相关病虫害进行防治,该方法会改变生物周边的环境,增加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且化学残留物还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而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自身和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相关绿色植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不但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好,而且还较少的使用了对生物有害的化学农药,减少了相关农药残留物在植物中的成分,保护了生态环境。
2.2 全面掌握病虫害的治理状况
使用生物技术不但可以防治相关害虫类,还能够通过此技术方法保证生态系统内各项植物的生态平衡,从一定程度上维护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状态,最后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 病虫害现状
3.1 环境质量不高
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下降显著,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不达标,大气污染严重,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污染,部分植物没有良好的栖息地,自身抗病能力下降,只能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帮助他们正常生长,这也体现了,目前阶段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不高。
3.2 防治理念滞后
采用传统的防治模式,只应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其中以化学防治为主。虽然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很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效抑制病虫害的蔓延发展,但化学药剂中存在大量有害物质,会污染自然环境,长期使用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残留的化学物质也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
4 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4.1 使用生物农药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新型生物农药应运而生。生物农药非化学合成,也称作天然农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消杀。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虫害,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对人畜的危害也很小,同时还能有效地保护害虫天敌,进一步预防了虫害对树木的侵袭。生物农药的类型包括:第一,昆虫病原细菌。
通过令特定害虫患微生物感染病,阻碍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主要应用于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第二,昆虫病原真菌病毒。以昆虫病原真菌为农药主体,防治效果比较好。第三,天然生物农药。通过提取植物中含有的稳定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植物源农药。第四,昆虫病原病毒。这种生物农药归属于国内外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新研究方向,具有安全高效、污染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种防治方式对人畜安全无害,没有任何残留,是一种全新的绿色农药。当前使用比较成熟的是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4.2 天敌防治
应积极引进害虫天敌,达到病虫防治的目的。“以虫治虫”的方法在我国古代即已应用,古人在种植柑橘树时,会使用黄蚁消灭害虫。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也可采取同样方式。天敌主要包含捕食性、寄生性两种,如蜘蛛、鸟类、昆虫、线虫等。在研究中发现,毛虫赤眼蜂在防治松叶蛾、舟蛾科害虫时效果明显,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若植被易发生松叶蛾、舟蛾类虫害,可引进毛虫赤眼蜂、瓢虫、蚂蚁等益虫。在园林中引入鸟类,不仅能够防治害虫,还可进一步提高园林的观赏性。据调查显示,灰喜鹊、啄木鸟、大山雀等对植物虫害防治作用明显。可在园林植物上部悬挂人工鸟,通过仿鸟叫声诱集益鸟前来园林定居,捕食植物表面及内部的害虫,降低植物病虫害发生率。病原线虫能够寄生于病虫体内,如斯氏线虫,该寄生虫寄主广泛,能够短时间内快速搜索寄主并寄生,有效杀灭钻蛀性害虫。为提升病原线虫防治效果,还可联合化学物质(如光敏性物质)保护植物。注意在引进天敌的同时,应协调生物和化学防治间的关系,若使用农药,应选择对天敌生存环境无影响的药物。
4.3 提升病虫害防治质量
其一,要提升园林养护工作的管理力度,投入有效资金进行有效的人力安排。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升苗木管理力度,实现健康的养护管理。确保苗木处于茁壮的生长状态,提升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采用科学有效的养护方式,了解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规律,针对性地解决病虫害问题。在养护过程中,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区域和发生情况进行实际工作。其二,病虫害通常发生在植物抗病能力不强的阶段,为了提升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要实现规律的养护管理,定期进行浇水、除草施肥等工作,定期进行苗木的修剪工作,确保植物得到应有的生长条件,确保植物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为了提升园林景观的美观性,要维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提升植物在不利环境中的适应性,提升抗病能力。另外,还要经常挖掘土壤,通过松土的方式,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确保植物根部不会出现缺氧和缺水等问题。为了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还要定期进行土中病菌和虫卵的消除工作,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4.4 培育优质植物种子
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探讨,制定优良的基因生物方案,把植株内的生物基因进行重新系统整合,从而获得较好的基因。目前,重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2种,即杂交筛选和基因工程,2种有机生物的完美结合,加大了园林等相关植物的抗体基因,使得植物在抗虫、抗病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以后的农业和园林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结束语
通过生物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消灭害虫,保护植被健康成长,维持园林美观性,还避免了传统化学防治可能带来的污染,维持了生态平衡,值得推广。本文主要介绍生态控制措施在园林建设工作中的应用,提出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维持绿化园林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绿化园林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丽美.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2020(10):37-38.
[2] 徐晓侠.论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0(03):90.
[3] 庄韵琪.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7):149+160.
[4] 叶林盛.生物技术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9(13):88-89.
[5] 占胜平.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9(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