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7期   作者:程静 姚远*
[导读] 探究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程静 姚远*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0例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临床特征。结果:10例患者中,8例T细胞淋巴瘤,主要为中晚期患者。不同性别的淋巴瘤病理类型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分期呈正相关,差异P<0.05。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在基因检测过程中6例基因缺陷,2例UNC13D突变。在治疗时多采用-94方案治疗。所有患者中,死亡共8例,死亡危险因素为严重血小板减少、EB病毒感染。结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具有多样的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多伴随EB病毒感染,需早期诊断疾病,并给予有效治疗。
关键词: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基因突变;

   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病率较低,多数患者伴随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无明显淋巴瘤症状,部分患者存在嗜血细胞综合征表现,如高血清铁蛋白、高血清乳酸脱氢酶、白细胞减少、肝脾肿大、持续性发热等,病情严重,增加诊疗难度[1]。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以触发因素进行区分,包括继发性、原发性,其中继发性与潜在疾病存在相关性,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等疾病,引起免疫系统活化机制而诱发反应性疾病,无家族史;原发性属于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遗传病,遗传基因缺陷明确。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病因为淋巴瘤,年龄越高,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需及时给予有效诊断与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引起死亡[2]。本文将以近年来1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取10例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共6例,女性患者共4例;年龄为28-71岁,年龄平均值是(52.12±4.34)岁;3例患者有糖尿病史,4例患者有冠心病史,5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1.2 方法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临床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1 软件对比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10例患者中,8例T细胞淋巴瘤,主要为中晚期患者。男性患者共6例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2例,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女性患者共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3例,皮肤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不同性别的淋巴瘤病理类型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分期呈正相关,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诊断与预后效果分析
   针对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症患者实施CT诊断,影像学特点可见,两肺上叶尖多发微结节状稍高密度影,部分边界清;余肺未见明显实变影,段以上支气管通畅;两侧肺门及纵膈区未见明显肿块或肿大淋巴结影。两侧胸膜局部增厚。心脏、大血管影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在基因检测过程中6例基因缺陷,2例UNC13D突变。在治疗时多采用-94方案治疗。所有患者中,死亡共8例,死亡危险因素为严重血小板减少、EB病毒感染。

   3、讨论
   血细胞综合症由继发性、家族性血细胞综合症组成,其中继发性血细胞综合症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其病因较多,如寄生虫、真菌、细菌与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家族性血细胞综合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为血细胞综合症常见疾病类型之一,主要症状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持续性高热、淋巴异常、肝脾肿大等[3]。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因不具有明显的淋巴瘤症状,极易出现误诊,导致病程延长,增加死亡率。因此,对于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需早期诊断疾病,结合病情实施针对性治疗[4]。当前,临床在诊断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时多采用影像学技术,如CT诊断等,有效鉴别疾病,并 明确影像学特点,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影像学资料。CT诊断技术操作方便,具有无创性特点,可及时确定患者的病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诊治方案[4]。对于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症患者,CT影像学表现特征明显,以常规扫描为基础,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实施增强扫描,病灶情况可准确反映出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影像学资料,术前诊断更具有定量性与定位性[5]。近年来,随着CT技术不断发展,螺旋CT应用于临床且应用成熟,相比于传统CT,螺旋CT诊断具有较多优点,如可形成与血管造影相类似图像,具有稳定的技术质量;三维重建可以不同角度将血管结构进行;具有较快成像速度,少受或者不受搏动、蠕动、吞咽、呼吸等伪影干扰;对钙化斑块快速识别[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不同性别的淋巴瘤病理类型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分期呈正相关,差异P<0.05。
   综上所述,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具有多样的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多伴随EB病毒感染,需早期诊断疾病,并给予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 黎永谦,陈素珊,陈曼娜,等. 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5):63-67.
   [2] 刘琼,管妍,黄东平,等. 以皮肌炎为首发表现的皮肤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29(1):253-258.
   [3] 李佩章,王英,庞乃奇,等. 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附20例分析)[J]. 山东医药,2017,57(31):47-49.
   [4] 文菁菁,许芳,周巧林,等. 成年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白血病·淋巴瘤,2021,30(2):78-81.
   [5] 黄亮. 18例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 江西医药,2019,54(7):772-774,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