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福保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13
摘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位工作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将成为单位人才作用发挥出的主要推动力,是单位面对严峻竞争的核心力量之一。同时,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则体现在社会资源的二次分配,是处理社会收入矛盾、经济矛盾的主要措施,也是保障人民基本利益的主要措施。但是,无论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都需要关注其针对性,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规律。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思考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单位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但同时也是我国单位长久以来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很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到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直接生搬硬套其他单位的管理模式,从而就导致了大量相似性多大的且被人诟病的单位管理模式。而从社会保障工作来看,则同样应当对焦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关注好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和人员发展的贫富问题,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保证更多人的基本利益。
一、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情况分析
(一)经济改变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力资源工作的变动,这就需要单位能够做好适应性工作。从“十四五规划”期间所指出的方向来看,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应当是向着高质量经济的方向前进,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从当前的客观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此前相对比,却也出现了减缓的情况。那么在经济发展节奏放慢的基础上必然会给单位带来影响,从而降低单位的应频率。但是在高质量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却又表现出了高素质人才的极大渴望,因此就便造成了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求职难问题和用工难问题,使单位和劳动者无法实现有效的对接。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已经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了影响。
(二)社保领域的诉求的改变
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保障领域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那么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员工的社会保障感受便直接体现在自身的薪酬方面。同时,由于社保问题会直接对员工的薪酬造成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员工对社保问题的诉求也自然是不同的,从而也增加了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困难度和复杂度。
(三)职员工作关系不稳定
一般认为,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单位也需要及时关注职工工作的不稳定因素。经济的发展变动必然带动员工的薪酬变动和社保变动。因此,越是变动,员工越希望进入到一个稳定的职位上,减少大环境变动带来的影响。基于此,针对这一问题,单位便应当做好员工的补偿机制,确保员工工作关系的稳定性,夯实单位的人员基础。
二、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思考
(一)针对策略变化做好优化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展开过程中,单位首先需要对焦策略来做好具体的优化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应当明确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以及市场的竞争环境。但是其根本目的仍是保证单位人力资源格局的稳定性,以及单位发展条件的稳定性。因此,就需要单位在优化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首先是做好单位内部的部门分析工作,明确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板块,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对衔接漏洞问题、对责任分担问题先行进行处理,以此来在工作秩序的角度保证单位内部的稳定性。其次,则是应当完善单位内部的补偿机制,越是在变动的环境下,越是要稳住人心。通过补偿机制能够进一步保证员工的利益,从而避免出现频繁的人员变动问题,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展开。
(二)加强干部团队的建设工作
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团队的建设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团队是单位任何工作开展的主体力量。而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则应当始终将团队干部的培养放在首位。一个团队的干部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的所在,也是一个团队文化和方向的体现。基于此,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团队干部的人员管理能力,尤其是要多去观察团队内的其他人员,掌握这些人员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是针对人员的能力差异来做好人员的协调工作,保证人员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则是结合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人员的实际需求,从而给予人员相应的心理建设,挺好团队人员的幸福感和归宿感,也提高团队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切实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基于经济新常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如何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对焦人员这一变量因素,充分发挥人员积极作用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方式。那么从具体的人员积极性调动来看,流程上主要范围人员的招聘录用、人员的培训和人员的晋升等方面。而从内容上来看,主要表现为人员的薪酬管理和日常考核。同时薪酬管理也可以划分为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此外,同样是要做好责任的分工,尤其是要对焦部门的责任,明确部门工作交接前后的应当完成的相关事宜,以此来防止出现部门之间的相互推卸,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四)坚持群众为核心的工作理念
社会保障工作的本质是针对社会资源的一次再分配,是保证更多人基本利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工作展开中,就需要始终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紧紧抓住民生建设,以及紧紧联络群众和社会保障,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切实对焦当下的人民需求,帮助人民解决生活中的刚需问题。同时,则是需要在社会保障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多去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群,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展开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局势,以及更为复杂的环境。社会保障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切实对焦“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协调统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切实发挥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工作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管红霞.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考[J]. 管理工程师, 2016, 21(004):56-58.
[2] 郭建萍.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考[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 000(010):80-80.
[3] 吕朋辉.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考[J]. 今日财富, 2018, 000(004):P.151-151.
[4] 王春霞.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考[J]. 卷宗, 2017, 000(026):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