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伟 张雯晴
国网临夏供电公司 甘肃省临夏市 731100
摘要:在对于用电安全智能检测终端进行设计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于双cpu控制模式的利用,进行数据采集模块的设置,进行电流互感器的增添。针对于传输通道以及供电模块进行抑制脉冲干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处理高维多元异构数据,遵循用电安全标准,对其进行严格检测,从而减小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终端研究;智能检测;用电安全
1 用电安全智能检测终端设计
1.1 智能检测终端结构设计
虽然智能检测终端结构是一个整体性结构,但是为了便于后续维护,提高该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将其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将核心设置为双cpu,具体模块包括了电源模块,控制输出模块,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信号模块。
在对于管理cpu进行选择时,将其核心芯片设置为Lpc4357芯片,主控制模块主要包括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接口,键盘输出接口以及芯片,计量模块主要包括了控制输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执行cpu所使用的l pc4008芯片。通过对于cpu的管理,实现两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利用启动数据的发送来进行命令的传递。
1.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这一部分的芯片主要使用的是att7022b专用三相电能计量芯片,时钟信号源的振荡频率为5.5Mhz,瓷片电容同时配备两个,同时其与REFCAP 引脚距离较近,与其他信号线距离比较远,根据GND信号参考值,进行信号的输入。
主机和att7022b之间具有六条连线,这些线分别具备了不同的功能,其中spi通讯接口线由四条,另外还有RESET 复位控制线以及IRQ 握手信号线。执行cpu能够控制RESET信号,使其保持和执行cpu的同步工作。再进一个对于芯片的抗干扰能力进行增强的过程当中。在REFCAP 引脚进行了0.1f的去耦电容的连接,通过低通滤波器的设置,来尽可能的对于spi接口信号的震荡进行降低。
在具体设计通行电路时,应该保持电网和芯片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提高相互之间的抗干扰能力,保证电压和电流之间的转换。
1.3 供电模块以及传输通道抗干扰设计
在对于安全智能终端检测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检测时可以发现,脉冲干扰是一个非常容易遇到的问题,可能会造成多源异构数据混淆,从而影响检测的数据。通过对于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过程通道和供电模块更容易造成干扰,因此本文针对两个不同的块进行分别设计。
在具体分析时,根据干扰持续时间的不同,进行了不同措施的设计:假设持续时间大于一秒,那么则认为其属于停电干扰,欠电压干扰或者是过电压干扰,所采取的措施为稳定电压以及电路;假设持续时间大于十毫秒且小于一秒,那么则认为其属于降出干扰,下线干扰或者是浪涌干扰,由于其具备的幅度大,变化快的特点,很容易烧毁设备,因此在压敏电阻以及瞬态抑制二极管时,可以选择快速响应的电压。不仅如此,在输入交流电的一端还可以进行低通滤波器的设置,尽可能的降低自身设备的干扰。
在针对于传输通道干扰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外部接口的电路以及内部重建都会对其产生干扰。在双cpu的设置下,脉冲信号可能会发生畸变,碰到干扰,衰减以及延迟等问题,可以通过光耦隔离阻断,降低各个模块的相互干扰,为了消除传输信道当中的干扰,需要在主控制模块,通讯模块以及采集模块之间都进行光耦隔离阻断的设置,这种方式还可以防止其他噪声的干扰。除此之外,如果传输的线路较长,在阻抗不匹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信号反射的情况,从而导致信号失真,因此还应该进行相映电阻的设置,通常情况下,将其设计为120Ω。
在这一模块收集到的数据,经过传输通道的传输,使其到达管理cpu,在降维处理后,可以对于用电安全情况进行详细判断。
1.4 基于大数据的用电数据将为处理
在针对于目前所使用的监测终端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多元异构数据,这种数据就叫高维度以及大数量的特点,分析处理困难,检测结果准确性低。所以在得到最终数据之前,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
首先设置N 维特征向量数据集K =(k 1,k 2,……K n ),将其进行重新组合,保证其主成分不相关的较少且关联信息较多的G =(G 1,G 2,……G n ),具体表达式如下所示。
.png)
通过以上运算,能够对于特征值顺序进行排列,通过此来对于主成分进行数据比重的设置,以此来判断用电数据的有效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5 用电安全智能检测
在对于用电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之后,能够对于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以此来对于用电安全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会对于实时功率因素,实时负荷,电压,稳定性,功率电流,电压以及发电量等数据进行全方面的检测,同时还要检测设备所处的湿度和温度。用电安全标准如下表1所示。
.png)
通过对于上图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用途有着不同的用电安全标准,因此在进行数据检测时,要根据具体的安全标准来进行个性化检测,同时针对具体异常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2 用电安全智能终端性能测试
2.1 终端精度校正
在完成终端设计之后,还应该有针对性的调整其终端精度,防止具体使用过程当中的误差。
2.2 终端检测数据延迟对比测试
终端检测数据传输延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因此要进行重点测试,可以将其与传统监测终端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上述检测数据可知,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安全智能检测终端延迟时间较短,检测数据可靠性更高,利用质量更高。
3结论
本文通过对于用电安全以及大数据的分析,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用电安全智能检测终端设计,主要针对其抗干扰能力以及数据延迟情况进行改进,通过降维处理高维多元异构数据,来提高监测终端的检测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强.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安全监控预警云平台设计探索[J].电力设备管理,2021(01):127-129.
[2]戴金晶,邵淇峰.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广电安全态势感知管理平台设计及其应用初探[J].中国有线电视,2018(08):955-958.
[3]欧阳莎茜. 运用大数据制定园区安全环保用电策略的实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