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身份证:37078119870327****
摘要:混凝土裂缝一直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控制内容之一。一方面,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会对建筑整体的视觉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混凝土裂缝如果扩展到一定长度或宽度,将会对整个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寻可以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建筑工程;原因;对策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由于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很难全面地对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进行实时全面的跟踪监控,致使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进行非常困难。而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迅速扩大,商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广泛应用,最终造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就归咎于混凝土裂缝。
1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
细小的混凝土裂缝虽然不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性造成威胁,但却很容易对建筑工程的外观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当混凝土的裂缝较大时,则将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存在于外墙、地下室或洗手间、厨房间等对防水有要求的建筑部位的混凝土产生裂缝时,将会严重降低建筑工程的防水能力,造成漏水、渗水问题出现,而如果裂缝产生的位置位于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则这些裂缝的存在将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荷载类型,将混凝土的裂缝分为变形裂缝和荷载裂缝两大类,其中变形裂缝是指由于结构或构件发生变形产生的应力造成的混凝土裂缝,荷载裂缝则是指外力作用下引起的裂缝。也可以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时间,将混凝土裂缝分为完工以后出现裂缝以及施工过程中形成裂缝两大类。
2.1外界温度变化造成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或变化幅度较大时,混凝土将随之发生热胀冷缩的行为,这样就使得混凝土内部存在一定的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温度应力时,混凝土的整体性将会被破坏,从而形成温度裂缝。
2.2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形成应力裂缝
应力裂缝产生的位置多是构件截面发生急剧变化的位置,因为在构件截面发生急剧变化的位置,往往会存在应力集中地现象。因此,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应力集中出现的可能性,并适当对构件的强度进行增强。在对建筑构件的配筋进行计算时,充分考虑各种受力的不利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将配筋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产生超筋和少筋的情况。
2.3塑性收缩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由于塑性收缩导致的裂缝,一般呈现出两端细、中间宽的形态,且裂缝之间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相关统计结果发现,这些裂缝中较短的一般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较长的裂缝长度则可以达到两米或三米,宽度也在一毫米到五毫米之间。造成这种塑性裂缝产生的原因一般是,混凝土在发生终凝之前,受到了高温或大风的影响,混凝土表面迅速失水而又得不到补充,致使混凝土体积迅速收缩,而混凝土此时又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抗衡这种收缩变形,最终造成塑性裂缝的产生。
2.5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裂缝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方可拆模。但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很容易被破坏。而由于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工人的技术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对成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拆模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造成漏浆、支撑下沉等问题,最终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
3.1在混凝土中加入合成纤维,提高其抗拉强度
混凝土体积随外界温度变化发生热胀冷缩,并最终形成裂缝,主要原因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于温度应力。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合成纤维的方法,可以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起到一定的补充增强作用,从而降低或阻止混泥土的开裂。另外,合成纤维的加入还具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综合性能,可以提高早期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3.2控制原料选取
在进行施工时,原材料的质量会影响项目的质量。因此,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选择施工材料。确保原料质量,并将其存放至干燥通风处,避免湿度过大导致原料变质。同时,需要确保配置过程的科学性。在选择水泥时,首先需要进行试验,确保材料安定性,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泥用量的控制。最后,将钢筋原料加入混凝土中可以使其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的控制裂缝产生。
3.3温度控制
由于外部因素,混凝土在制备过程中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温度变化,添加粉煤灰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改善混凝土本身的功能。此外,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破裂。另外,还应该控制好浇筑方面,因其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发生裂缝的现象,由于夏季与冬季的温差较大,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混凝土会变硬,因此应使用冷却板来控制混凝土中的裂缝。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浇灌振捣在混凝土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其可以通过保温养护来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的开裂。
3.4改进配比控制
在处理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骨料的吸收率大,并且骨料中的干塑料和金含量也高,则混凝土会有较高的收缩率。为了使混凝土材料可泵性、抗渗性、和易性、扛离析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加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适当添加进混凝土材料内,反过来,减少了渗水的可能性,并且极大地避免了裂缝问题。与此同时,在设定混凝土材料配比时,需要对其现场具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在后期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不断调整。
3.5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包括推移式和分层式的连续浇筑方法两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旧混凝土的接缝处进行细致的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粘接密实。采用分层式或推移式的混凝土连续浇筑方法时,首先要确保前层混凝土与后层混凝土之间浇筑间隔的时间尽量减少,并保证后层混泥土可以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成,其次,混凝土浇筑时,摊铺厚度要考虑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并进行必要的振捣,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3.6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进行早期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以达到。混凝土的养护可以分为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两种,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养护一般为自然养护。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并通过铺盖薄膜或草帘等来避免混凝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产生塑性裂缝。对已经暴露在空气中的混凝土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将覆盖物卷起,并用抹子搓压混凝土的表面至少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格外注意覆盖物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的表面。
4结语
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且由于其形成原因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此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势必对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才能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宋国柱.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1(03):24-25.
[2]孙泉.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解析[J].居业,2020(06):89+91.
[3]吴必忠,吴寅初.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1):89-90.
[4]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分析[J].居舍,20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