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身份证:43020219841119****
摘要: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的情况,保证对系统的运行作出精确的控制。因此,传感器技术的提升能够推动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的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对提升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传感器技术;应用
1传感器技术
传感装置是基于设施确定的参数指标,将从现场测量到的信息转变成相应数值的元件。现如今,在工业项目中有较好的应用情境,其被看作人体感官的进一步扩大途径。在机械电气自动化系统内,传感装置能够发挥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在其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以为维护机组设备提供实时数据。在各领域生产水平的提高趋势下,对传感装置也有新的应用标准,由此推动此类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及研究。目前,其已经出现在多个行业中,且其自身的集成化指数也被大幅提升。经过改进的传感装置,其体量轻盈,不会占用过多空间,运转稳定性也实现逐步提高,使得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得以加深。不仅提高技术含量,还保障生产活动的经济性,开发适宜的生产链,通过大批量生产的方式,适应当前社会对机械电气管控的需要。可以说,传感器技术的适应前景一片光明。目前,机械电气的控制系统内,该项技术所展现出的价值已经不容忽视,其维护机械电气平稳运转的基本需要,同时,其能准确地采集机械电气设备工作期间的实时数据,且控制数据不易被外界因素干扰。
2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工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工业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所在。因此将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化应用于工业产业,带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重要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还不成熟,其对于社会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有限。当务之急就是要展开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的优化创新,不断地实现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提高机械电气一体化技术的性能和作用。因此可以说,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的创新发展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如,机械电气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中不仅提高了工程整体效率,也减少了成本与资源的支出。而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机械工程效率与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升级。如,数控机床设备中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其极大程度提高了数控机床加工操作的便捷性,改变了传统的机械制造加工的生产模式,解放了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人工劳动力。
3传感器技术在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3.1数控机床领域的传感器技术
数控机床是进行机械生产、机械加工的重要技术设备,也是目前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应用的主要方向。由于传感器技术在数控机床中逐渐普及,数控机床的性能相比过去有了明显提升,并且满足了很多全新的技术要求。在数控机床中,通过使用传感器可以让技术人员能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策略,确保数控机床的运行精度。而且数控机床也因为传感器的发展朝着小体积、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可以对批量生产时刻保持检测,让零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数控机床在工作中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热能,导致周围的温度发生转变,即便是比较微小的温度变化,都会导致较大的精度变化。所以,在机床工作过程中需要用传感器时刻监控周围的温度,并利用温度数据确定温度控制策略,降低周围温度的起伏,确保零件加工的总体质量。另一方面,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零部件夹紧,但是如果施加的力过大会导致零部件损坏,力度过小则会导致零件在加工时发生位移,导致零件报废,降低零件加工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不合理的力度控制也会导致数控机床的磨损,导致机床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必须要有传感器时刻分析零部件的受力情况,并依靠智能技术来对加紧力度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加工精度。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机床零件加工的质量稳定性,防止加工过程中出现误差,而且可以选择到最合适的切削角度和力度,维持机床工作的最佳功率。例如根据零件受力的变化,来对切削的扭矩作出调整,就能获得最合理的切削质量和效率。
3.2交通领域
汽车行业中运用此项技术一般体现在驱动装置上,以此强化车辆对所处客观条件的适应性。比如,行驶在较为复杂的道路上,为保证人员安全,便可借力于此类技术。合理应用此项技术,既能强化相应对象在高温方面的适应力,又可增强其面对高压的水平。车辆发动装置中,使用此项技术,能全面把控车辆制造过程,还能控制车辆日常使用期间发生振荡的概率,以达到全方位控制的目的,提高成车辆使用的安全系数。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基本都会设置压力的传感装置,车辆驶过时,控制中心会直接得到车辆当前的总重量,以此快速得出是否存有超载的问题。传感器技术使用,合理代替原本人工机械体系,推动交通领域的高效发展,打造一体化的运作模型框架,切实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使得交通领域的各环节均得到强化,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优化,而车辆制造的一体化模式需依靠相应服务功能实现。因为此类技术的扩展应用,多种测量参数逐渐衍生出来,比如压力、冷却水等,不同测量功能的传感装置,切实提高交通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另外,传感装置在交通道路上也有较好的应用。
3.3工业机器人
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大量的工业机器人都被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工业机器人可以有效地代替一部分人工的操作,并且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恶劣环境,从而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从而有效提升工业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同时,工业机器人能够解决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疲劳问题,减少因为人为因素所导致的误差率和失误率,保证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而为了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这些功能,就需要利用传感器让工业机器人能对周围的情况、零部件的加工状态做出感知,自动地对零部件加工的位置、加工工艺做出微调,保证机器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所以,传感器就是机器人的感官系统,可以有效识别周边的情况,机器人会利用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自主调整,技术人员也能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监控机器人的状态,并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做好调整。
3.4温度测量
当前不论是在工业企业通信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温度测量都是重要的内容。如,在工业生产中,较多行业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要求能够对工业生产中的温度进行精确及时的测量。同时在生活中,各种温度传感器的应用能够提高对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以此次的新冠疫情为例,市面上出现较多的传感温度测量仪。可以说这都是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应用所带来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变化。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温度测量主要有非接触式测量和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是采用特定的电磁波信号传感器,对被测量物的电磁波信号进行接收和分析。而接触式则是采用能够进行热传递作用的传感器,对被测量物体的温度进行有效直接感知。
4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传感器技术,其衡量着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各行业机械电气设备中更是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尝试。与此同时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发展更代表着我国机械化程度,对社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中,有效推动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的智能化、微型化和人性化发展。在未来的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研究中,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传感器技术的深度研究,更好地实现传感器技术同机械电气一体化技术的有机整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传全.传感器技术在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22):212-213.
[2]何峰.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5):77.
[3]田树军.传感器技术在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20(03):197-198.
[4]李楷.机械电气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技术的运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