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沧源县烟后玉米产业种植管理技术 现状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田立新
[导读] 烟后玉米种植是沧源县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县委、政
       田立新
       云南省沧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677499
       摘要:烟后玉米种植是沧源县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加大烟后种植推广力度,既增加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有效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粮食产量,但在近几年烟后玉米种植过程中,笔者在实际生产中调查发现存在不足的问题,笔者通过本文与同行探讨烟后玉米种植一些存在问题,仅供同行参考学习。
       关键词: 烟后玉米  种植技术管理  对策
       沧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县国土面积217.8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4839亩,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9.8%,坝区仅占0.02%,县境内最高海拨2600米,最低海拨680米,年均气温18—22℃,年降雨量1763.5毫米,森林覆盖率74.2%。2020年全县辖区内共有6乡4镇,93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和一个国营勐省农场管委会,859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38222户,农业总人口145951人,农业劳动力95080个,2020年末实有耕地44.33万亩,其中:水田9.08万亩,旱地35.25万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83726.08万元,粮食总产达7.8万吨,农民人均口粮436公斤,农民所得总额154467.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83元。
1、沧源县烟后玉米种植现状
       烟后玉米种植是沧源县多年推广的一项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技术措施,也为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20年底沧源县烟后种植涉及全县8个乡镇、29个行政村、农村2646户、农业农村人口10584人,全县完成烟后玉米种植面积达21932.7亩,实现总产量767.6445万公斤,单产350公斤,烟后玉米种植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253.47元,确保了山区农民的粮食安全问题,也促进了农业农村社会的发展稳定。
2  沧源县烟后玉米种植技术管理存在问题
       烟后玉米是指利用热区资源优势,烤烟收获后种植一季玉米,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强化种植技术管理,获得玉米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增收的一种植模式。笔者认为,目前,我县烟后玉米种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当地政府、农业部门的引导、组织生产、加工销售的服务体系,玉米生产种植比较简单、粗糙,生产出来的玉米过于普通,在市场上难以形成价位优势的价位。
2.2  当地群众种植的玉米品种多、乱、杂,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玉米品种,存在着自产自销的思想意识形态,没有考虑玉米生产种植规模,没有市场竞争力。
2.3  当地群众在种植管理技术上过于粗放、种植管理不到位,生产投入不到位,生产种植出来的玉米产量低,达不到预期的玉米产量和经济生产目标。
2.4  当地群众缺乏大市场意识、自主生产经营意识,玉米种植没有能很好的开发利用玉米的实用价值,造成玉米种植经济效益较低,收入较少。
3  解决沧源县烟后玉米种植技术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3.1 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应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引进玉米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做好烟后玉米种植生产规划,特别是在坝区(烟后水稻田)加大种植一些鲜食糯玉米、甜脆玉米,提升鲜食玉米的经济价值,在旱地烤烟面积部分,加大青贮玉米种植推广力度,提升玉米经济生物产量及利用价值,确实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3.2  农业部门积极引进开放优质鲜食玉米、甜脆玉米和青贮玉米的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技术,加大农民群众对鲜食玉米、甜脆玉米和青贮玉米的认识、接收和推广应用,逐步淘汰一些利用价值低、抗病性差和市场价值低的玉米品种。


3.3  强化对当地群众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管理的思想意识,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种植玉米的思想意识,因此,争取做到每亩能增收1500-3600元的目标,烟后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和甜脆种植技术管理环节应做到:(1)青贮玉米选择适宜范围广(海拔在800米-2000米)、抗倒力强、生物产量高的玉米品种:如:红单6号、云瑞668、亲瑞189、富裕109等植株高大的玉米品种;鲜食玉米和甜脆玉米:如:云海甜白糯、筑糯10号、臻玉白糯等品种;(2)、适时播种:烤烟种植区域种植青贮玉米,力争做到7月底8月上、中旬种植完成,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在4500株-5000株,实现生物亩产量在3.8吨-4吨,按照每吨400元计,预计可实现经济效益每亩1520元-1600元的经济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可增收720元-1000元;种植鲜食玉米和甜脆玉米,种植密度4000株-4500株,在可实现4000元-4500元/亩,减除生产成本,每亩可有3000元-3500元的经济收入,比普通种植玉米亩增收2000元-2800元。(3)、及时进行田地间处理工作:①、青贮玉米种植田、地块进行翻耕处理,耙碎、耙细和整平地块,增施优质农家肥,减少化工肥料的应用,每亩500-1000公斤的优质农家肥,种植规格为:株距40㎝×行距60㎝或株距40㎝×行距70㎝,每塘留2株,确保每亩4500株-5000株,确保青贮玉米产量在4.5吨-5吨的生物产量;、鲜食糯玉和甜脆玉种植:田、地块进行翻耕处理,耙碎、耙细和整平地块,增施优质农家肥,每亩500-1000公斤的优质农家肥,种植规格为:株距40㎝×行距80㎝或株距40㎝×行距70㎝,每塘留2株,确保每亩4100株-4700株,确保鲜食玉米产值在3000元 - 3600元;(4)、加强田间管理技术工作:①、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当玉米叶片达到3-4片叶时,应及时间苗、定苗,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去杂留纯,苗不足的要及时补苗;、中耕除草:在玉米生长至3-4片叶时,结合追施苗肥进行一次中耕除草定苗;、及时追施苗肥:在玉米3-4片叶时追施苗肥,尿素10-15公斤窝施肥并及时培土,在玉米生长至6-7片叶时亩用尿素15-20公斤,进行深施肥并培土;在玉米抽雄期前后主攻施入壮杆和穗肥,亩用尿素15-20公斤、钾肥15公斤进行窝施,并及时培土;④、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一是地下虫害防治,土蚕:采用糖醋液诱杀成虫,每亩用90%敌百虫1份调匀或用包菜水加适量农药制成毒饵诱杀成虫,在虫龄在1-3龄幼虫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喷施防治;玉米螟虫,在玉米7-8叶时,用杀虫双水剂兑水喷施;在大喇叭口期用杀虫双大粒剂点心防治;在玉米生长至6-8片叶时,要注重防治草地贪夜娥:(1)、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2)、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3)、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①、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②、应急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二是病害防治:在玉米抽雄期前后,亩用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纹枯病,亩用50%多菌灵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茎腐病。
3.4  积极引进玉米加工生产合作社,特别是对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和甜脆玉米的加工生产合作社,改变当地群众种植玉米的传统习惯,做到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合作社企业,生产企业合作社负责提供玉米种子,当地农民负责种植管理的种植模式,销售方面由生产合作社经营,只有通过改变现有的种植经营模式,才能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改变传统玉米生产的种植模式,开放利用好玉米的最佳经济效益。
   4  经济效益分析
     沧源县的烟后玉米种植发展潜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有积极调动现有的自然资源,通过挖掘增产潜力、开拓市场销路,才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如坝区水田烟后可全部种植鲜食糯玉米6000亩,按照每亩3500元-4000元的经济目标,可实现2100万元-2400万元,可带动坝区农民6500户39000人增收900元以上;山区旱地烟后种植青贮玉米15932.7亩,按照每亩每吨400元的收购价计,可实现637.308万元,可带的6400户32000人增收800元以上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技人员培训教材》上册,主编:云南省农业厅,时间:2012年3月。
       2、《云南省粮食稳定增产十大科技措施》,主编:道金荣、傅杨,时间:2016年12月   云南省科技出版社
       3、《2011年粮食生产主要科技增产措施》培训材料,主编:云南省农业厅、云南农业科学院,时间:2011年7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