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麦热姆妮萨•麦提努日
[导读] 玉米种植管理中,加强对于栽培技术的科学调控以及合理实施也是非常
       麦热姆妮萨·麦提努日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农业农村局 848000

       摘要:玉米种植管理中,加强对于栽培技术的科学调控以及合理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明确做好玉米种植中的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以提升玉米种植的稳产高产,主要从玉米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已期能够为未来玉米种植水平的提升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栽培;病虫害
       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各行各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经济水平也有明显增长,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各类机械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种植户对于农产品种植所投入的精力以及努力也越来越高,预期的收入目标也在不断增长,需要对相关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1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1 种子选择与处理
       玉米栽培技术常用的主要为移栽以及直播两种,移栽方式的运用范围比较广泛,在移栽之前需要进行播种育苗,对玉米种子进行合理的选择,将干瘪、病种、破种等及时去除,保障所选择的种子颗粒饱满、大小一致,如种子条件较差,可以通过温汤浸种的方式来促进其出苗率的提升,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肥团育苗或者育苗盘等方式来进行育苗处理,育苗土壤需要进行反复翻均,提升土壤肥力水平,保障其吸水量以及肥力持有量符合玉米的育苗需求,在育苗育种时需要进行盖膜处理,避免温度异常导致出现育种失败的情况,需根据盘内的实际干湿程度撒入适量的水满足水分的供应要求[1]。
       1.2 精心整地
       玉米种植地区翻耕土地工作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可通过人工翻动或者机械设备翻耕的方式进行翻动处理,提升土壤的松散程度,促进玉米发芽以及生长质量的提升,为玉米的播种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玉米土壤翻耕时需要确保土块大小均匀,避免土块过大覆盖种子,同时需要保证土块的软硬度适中,避免土块过硬,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生长,只要保证土块松软以及大小合理才能够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符合相应的育苗要求,满足其后期的生长条件,玉米栽培地区的秸秆需要及时运离田地,避免秸秆残留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以及生长。玉米土地翻耕整理时,需要保证种植区处于同一水平面范围之内,避免存在高低不平等情况,要保证玉米种植前期整地工作及时到位,才能够确保玉米田地的灌溉以及生产质量。
       1.3 播种技术
       (1)适时播种。玉米播种时间的合理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玉米播种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播种时间,避免错过播种时期,导致出现出苗异常情况,大部分地区的玉米播种时间一般集中在4月20日至5月5日之间[2]。(2)合理密植。玉米播种时合理控制播种密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播种密度均会对其产量产生影响,既要保证其密度适宜,也要保证其田间的通风质量以及玉米的光照情况,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玉米品种类型来进行适当调整,符合其最佳的生长条件。


       1.4 田间配置
       玉米播种之后的田间管理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来进行适当工作的调整,如玉米植株较大,如种植过密,则会出现倒伏或者生长不良情况,影响玉米的生产产量,如种植密度过稀会导致土壤利用率下降,不符合农业生产力增加的基础方向,玉米在移栽之前需要保证田间配置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需要参考以往的种植经验以及玉米品种进行合理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由相应的农业技术人员来进行针对性的种植指导,保证种植的合理性。在玉米田间种植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作物来进行配套种植增强玉米的病害抵抗能力,玉米的移栽操作需要选择大小适宜的玉米苗株为两叶一心或者三叶一心,可以通过同向移栽以及苗分级移栽等措施的实施,来保证玉米田间苗株长势一致,为玉米的后期生长奠定基础[3]。
       1.5 科学施肥
       玉米种植中科学合理的进行底肥施加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复合肥施加来提升土壤栽培土地的肥力水平,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玉米种植中非常常见的病害主要为斑病、纹枯病或者黑粉病,不同病害在防治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玉米斑病又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过多以及温度较高的时期,高温高湿的条件是玉米斑病的主要基础,玉米斑病发病的叶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斑点,且斑点面积会逐渐扩大向周围扩散,为了能够提升对于玉米斑病的防治效果,需要加强对于玉米种植地区的排风以及灌水控制,合理的对肥料进行施加,提升对于斑病的控制质量。另外,需要尽可能选择抗性能力比较强的品种来降低疾病情况的出现,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会导致玉米秸秆出现腐烂情况直至死亡,玉米的产量也会有所降低。针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首先需要将其病菌进行灭杀,降低病菌的大量存在以及传播,加重玉米纹枯病的发病率,可在其发病前期通过药物使用的方式来进行预防和处理,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黑粉病菌侵染所致,玉米黑粉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很容易出现大范围发病情况[4]。因此,需要提早做好预防措施,尽早将黑粉病菌进行消灭,避免其在农事活动以及降雨等各类情况影响下,出现大范围发病等情况,可以在玉米播种时期将玉米种子与药物进行混合来起到预防效果。
       2.2 玉米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生长中常见的虫害类型主要为玉米螟以及蚜虫,对玉米的长势均会产生严重影响,玉米芽虫为黑色的小虫,其繁殖能力以及繁殖量非常强,会对玉米的植株叶片产生啃食,导致玉米出现产量下降等情况。玉米螟会从玉米的叶子直接进入到玉米植株内部,对玉米的植株产生破坏影响玉米的正常结穗,导致其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在实际玉米害虫防治时,需要控制好用药量,既要保证防治效果,也要保证环境稳定。
       结束语
       综上可知,玉米种植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既要选择高质量的玉米种植品种,还需要做好种植技术的调整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强化,来促进玉米的进一步生长。
       参考文献:
[1]何正奎, 王巧云. 试论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农村科学实验, 2019, 000(008):52-52.
[2]蒋守义. 刍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种子科技, 2019, 37(04):6-6.
[3]邹开福. 吉林白城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 2020, v.40;No.776(20):67-67.
[4]张立飞.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 农家科技:中旬刊, 2020(4):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