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集团的应用研究 ——以海尔为例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 陈珍俊
[导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逐渐融入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众多工作都在
      陈珍俊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041004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逐渐融入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众多工作都在基于信息技术完成,信息技术融入财务管理工作中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为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规范财务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增强企业集团市场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务部门机构冗杂问题,很多企业集团都在积极尝试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也因此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
      因此,本文将以海尔集团作为研究对象,从财务共享模式应用优势入手,探讨海尔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以期能够降低企业集团运营管理风险,进一步将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的监管成本得以降低,使得企业快速的发展,进而为其他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与运用提供理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务共享;集团企业;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21st?century?is?the?information?age,?information?technology?has?gradually?integrated?into?all?fields?of?social?activities,?many?work?is?completed?based?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technology?into?financial?management?has?becomeaninevitable?trend.Information?technology?has?created?favorableconditions?forthe?construction?of?enterprise?financial?sharing?mode,?which?can?effectively?reduce?operating?costs,?standardiefinancial?processes,?improve?financial?management?efficiency and?enhanc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enterprise?group?market.?To?some?extent,?many?enterprise?groups?are?actively?trying?to?build?a?financial?sharing?model?that?meets?the?needsof?enterprise?development.?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financial?sharing?mode?has?become?the?key?content?of?many?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
      Therefore,?this?paper?will?take?Haier?Group?as?the?research?object,?from?the?financial?sharing?model?application?advantage,?discusses?Haier?enterprise?group?financial?sharing?model?construction,?in?order?to?reduce?the?enterprise?group?operation?management?risk,?Further?improve?the?operational?efficiency?of?enterprises,?so?that?the?cost?of?supervision?can?bereduced,?rapid?development?of?enterprises,?and?provide?theory?and?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other?enterprises'?financial?sharing?model.
       Key Words:Financial Sharing;group enterprise;haier group



目录

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集团的应用研究    I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1、理论意义    1
2、现实意义    1
二、 财务共享相关理论    2
(一)财务共享内涵    2
(二)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    3
三、企业集团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必要性    4
(一)企业集团的经营特点    4
(二)企业集团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    4
1、降低经营成本    4
2、规范财务流程    5
3、提升财务效率    5
四、案例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6
(一)海尔集团简介    6
(三)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策略分析    6
五、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中的问题分析    8
(一)监管难度大,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8
(二)技术要求高,财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8
(三)构建成本高,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9
六、对集团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议    9
(一)完善财务共享模式的配套制度,确保系统正常行    9
(二)加强财务共享模式管控,主动防御各种风险发生    9
(三)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节约系统维护成本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从现代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各大产业都在走向集约化、集团化,集团经营将成为主流方式趋势,这是行业发展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需要。但企业集团不同于中小型企业经营,经营管理中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多,涉及到多个相关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产生的财务数据信息量庞大,财务管理难度高。当前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如果想要稳住竞争优势,那么就一定要有良好财务状态作为坚实的后方,必须有高质量的财务管理措施保驾护航,尤其是对企业集团来说,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保障财务管理质量至关重要。倘若企业集团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将引起一系列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使企业陷入困境,影响相关联的其他子公司、分公司的正常经营。而财务共享模式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了途径,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走向了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同时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值得研究和探讨。因此,本文将针对财务共享模式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应用以海尔为例展开分析,并对常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有很多的理论研究,但是关于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缺乏。我国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当前中国企业的共享服务理论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其运行效果与方式在理论上可以进行更深入研究。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具体说明企业在选择这种模式时应有的效果和优势,提出企业应用的保障措施,有助于推进企业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更加深入的研究,丰富了财务共享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国外具有一定的实证性研究,而在我国对于模式的研究并不完善。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选择上,根据我国企业经济环境特点和有关行业的背景,结合国外一些成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建立适合国内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模式体系。通过对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进行研究,尝试选择符合海尔集团自身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实现海尔集团内部的最大效益并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研究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不仅有助于本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对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提供一些启示。


二、财务共享相关理论
      财务共享符合新时代经济环境,符合激烈市场竞争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管理。为了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提出合理建议,有必要深入了解财务共享的概念与发展形势。因此,下面本文将通过几点来分析财务共享概念:
(一)财务共享内涵
      财务共享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目的,向企业内外提供服务的分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兴起的新兴事物。构建财务共享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海量财务数据处理与核算难度,而且能够减少财务管理的诸多中间流程,使财务业务得到最大简化,废除多余的步骤和流程。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集团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于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财务模块构建,以市场化视角,以业务流程核心为标准,实施多样化的管理。管理目标是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集约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务管理中的沟通不畅问题,消除了由于地域分散、集团部门独立造成的信息死角。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将业务单位与财务进行了有机结合,强化了企业运营能力,有效避免了财务管理失控问题的发生,为企业成本压缩、资源配置优化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然而,法国学者让?梯若尔(Jean Tirole)在论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中指出,财务共享模式将成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主流模式,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集团公司运营成本,使企业集团成本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企业利润空间,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显然专家学者对于构建企业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模式的必要性给予了肯定,但同样指出了很多企业在构建方面存在问题。
(二)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经营成本在不断提高,利润空间却在不断缩小。为了形成强而有力的竞争优势,形成市场买断,企业集团应运而生。
      但通过对企业集团特点的了解可知道,企业集团经济活动涉及到诸多的利益相关方,如:存在控制关系、投资关系、控股关系的子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所以财务信息量非常大,且数据分散、繁杂,处理难度较大。
      为了企业集团解决财务管理问题,20世纪80年代,诸多发达国家的集团公司开始尝试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模式应运而生,这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首批进行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企业以制造业企业集团为主,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分散于企业各个分支的财务业务活动从原来的业务单元中剥离出来进行合并或重新整合,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统一专业的管理,从而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但由于受到当时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财务共享模式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开始被广泛应用。
      从我国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来看,是随着我国跨国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后发展起来的。2008年后,我国众多企业走出国门,投资项目、并购项目遍布全球,在众多国家都设置了分支机构。2010年,国内财务共享中心构建逐步成熟,应用优势开始彰显,国内大量大型企业开始构建财务共享模式。
三、企业集团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必要性
(一)企业集团的经营特点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是以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为核心母公司,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子公司,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通俗来讲,就是有控制关系或经济关系的企业群体。企业集团能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幅度提升市场竞争力,消除市场负面影响,形成市场买断,增强自身市场风险抵抗能力,突破有限经营规模,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及利润空间,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企业集团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
      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集团加强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分析企业集团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
1、降低经营成本
      从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经济全球化将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才能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利润空间,使企业具备市场竞争优势。而传统企业集团经营中,不同区域,不同分支机构的财务数据处理都需要配置人员,都需要进行财务部门基础建设,而且数据处理效率低,数据沟通传输成本高,且核算处理有效性易受到人为干扰,并不利于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给企业集团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而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必为每个区域和分支机构设置全配置的财务人员,财务部门人员结构得到优化,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大幅度降低,而且相关部门的基础建设成本也得到了节约,可基于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直接进行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更加细致,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在线处理,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经营成本降低,可获得更加的成本优势。
2、规范财务流程
      企业集团多是跨行业、跨区域,甚至是跨国企业,财务活动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方。而实际上,一些企业集团缺乏统一的财务政策,部分实施统一财务政策的企业却缺乏相应的执行力,这便会影响财务管理质量,影响财务合并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甚至是对企业财务决策造成不同程度的误导,导致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无疑增加了财务风险。而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统一规范、统一流程、统一体系下进行集约化的财务管理,对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业务进行了整合,对经办人的要求统一,财务处理口径和尺度统一,大幅提高规范性的同时,更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
3、提升财务效率
      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具有滞后性,且处理与核算耗时长,很多时候并不能为财务决策提供及时的参考,尤其是对跨国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而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渠道分支机构与总公司就进行数据传输,沟通效率更高、更及时,而且核算过程信息化、自动化,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更大帮助,使有限资源创造更多价值。
四、案例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冰箱总厂,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在互联网时代勇于创新,共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海尔旗下,有30多国家建立本土的相关场所在全球,实现了研发、制造和营销的网络布局。海尔重点发展的产业有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公司从生产冰箱到现在的热水器、厨电、空调器等产业,它开始逐渐涉猎到各行业。
(二)海尔集团财务共享策略分析
      财务共享流程的建设是海尔构建FSSC计划中的难点,企业要针对自身的战略目标进行流程设置,这既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也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流程的学习和调整。海尔集团从2006年提出“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开始,在共享服务建设进度上采取了稳步推进的策略。按照发展的成熟情况可以划分3个时期:初创期(2007年-2010年),发展期(2011年-2012年)和成熟期(2013年至今)。
      在过渡初期,集团注重的是共享中心的推行方式。推行最开始是试点实施,在开始运营时,根据试点园区的运行情况和适应程度探究出一套适合海尔的运行模式,并逐步实施,最后全面实施。海尔集团财务共享建设团队的推进过程为,先是推行到集团所在地青岛地区的所有分支机构,等到运行稳定再逐步推行到总部地区范围以外的地区公司,全过程耗时超过3年;此后,利用成熟的“云服务”模式在2014年到2015年的时间里建立基于“云+端”的全球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从而极大地推广了海外共享服务。目前海尔FSSC拥有员工260余人,主要为全球600余家法人公司提供共享服务。
1、初创期
      在财务共享服务的初创期(2007年-2010年),会计核算效率明显提高,企业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速度也有所加速,但同时也出现营运资本管理绩效下降的消极作用。因为当财务共享服务处于初创期时,流程在不断调整和适应本企业财务状况,加上与原有体系的融合问题,以及相关人员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等因素,在初创阶段企业对财务共享的研发也会直接导致资金的大量投入流出。因此,初创阶段成效尚未明显展现出来。
2、发展期
      在财务服务共享的发展期(2011-2012年),海尔集团开始有计划并逐步推行财务共享的服务范围。其先集中进行财务管理,再到试运行财务共享信息平台,最后再全面运行相关的信息平台。在发展期开始的第一年,海尔的财务共享也仅在部分子公司试运行,其服务范围较为局限,到了第二年,才开始逐步扩大范围,此时,财务共享的相关效用也开始逐步释放。从效果来看,虽然部分要素的营运资本管理绩效在发展期并没有明显改善,但是分渠道的营运资本管理绩效逐年提高,并且比行业平均水平要高,总体来说财务共享服务还是初见成效。
3、成熟期
      在财务共享服务的成熟期(2013年至今),针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已进入最后的完善阶段,此阶段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得到明显改善,各个财务流程走入正轨。目前财务共享中心有260人,人数下降至原集团财会人员的14.4%,人均效率却不降反增。以财务共享中心中的开票岗位为例,人均开票率较共享服务实施前提高了近45%,关账时间从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短至仅需3个工作日。
五、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中的问题分析
      海尔集团应积极运用财务管理中心服务,构建新型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塑造自身的市场优势。但实际上,构建财务共享模式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面对一些问题。若想更好的应用财务共享中心服务,就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些问题。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探讨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中的常见问题:
(一)监管难度大,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通过对财务共享模式特点的了解可知道,财务共享中心服务要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虽然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但同时也给财务监管带来了挑战。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都可能受到破坏,信息安全性、完整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而且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舞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些操作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章,为盗取财务信息或商业机密,不仅会插入非法外置硬件设备,而且可能会串改程序代码,浏览未授权内容,截取财务数据,伪造财务信息,无疑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解决监管问题是企业集团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关键。
(二)技术要求高,财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实际上,对国内企业来说,财务共享中心服务仍属于新兴事物,作为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与方式,必然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利益分配、财务决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便会造成相关部门难以适应,工作配合度低,无疑会引起一系列财务风险问题。而且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工作内容也与以往不同,对相关财务人员提出了职业能力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由于核算与处理基于计算机完成,就要求工作人具备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电算化专业知识。实际上,很多企业不具备电算化专业人才。如果相关操作人员职能能力不符合要求,难以展开高质量的工作,将带来财务风险,甚至是影响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构建成本高,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构建财务共享模式无疑需要投入一部分的资金与人力资源。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由于财务共享中心服务基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现,构建财务共享模式自然要购买相关机器设备、系统软件。而且软件硬件系统的维护与管理都会产生费用,如果维护资金投入不足,将直接影响财务共享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甚至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维护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另外,由于财务共享系统的操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要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而培训过程就要投入一定人力成本。如何解决财务共享模式构建的成本问题,是通过财务共享模式提升企业优势的关键因素。
六、对集团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议
      构建财务共享模式过程中同样需要面对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来谈一谈对集团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共享模式的配套制度,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是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基础。企业应针对财务共享模式的特征和管理需求,构建配套监督管理制度。例如,对软硬件系统的操作进行规范,要求系统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重复操作、遗漏操作、错误操作、避免越权操作,要求建立操作日志,从而做到有据可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财务共享模式管控,主动防御各种风险发生
      财务共享模式应用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而适应期间就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甚至带来财务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问题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对企业的信贷信誉造成负面影响,影响股东的投资信心。因此,集团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系统前,应设置相关风险预案,考虑到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从而应对因财务共享系统引起的风险问题。另外,为降低人为风险,应对相关人员设置明确的操作与访问权限,明确财务共享系统管理的权责。而且要定期对软件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测试,确保软件具有较高安全性和稳定性。若在财务共享系统的构建中,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便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问题,使企业遭受损失,甚至是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密对企业造成打击。
(三)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节约系统维护成本
      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必然要一定成本投入,而如何将成本投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是提升企业成本优势的关键所在。财务共享系统的构建应运行管理效益原则,把成本问题考虑再内。而运用云技术则能大幅度降低财务共享模式构建中的成本投入,避免不必要的软硬件系统维护成本,减少系统建设投入资金。具体讲,集团企业可根据管理需求,结合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通过租用云服务器的方式来进行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租用云服务器能节约设备购置费用,服务器维护通常由云供应商进行,也节省了系统维护费用。但由于数据储存在云服务器当中,为保障数据安全型,企业就要定期进行备份。
结论
      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海尔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成功应用为我国集团企业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财务共享服务是大型企业集团在迈向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由于我国具有独特的国情和市场环境,仅仅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模式是行不通的。
      因此对于我国的企业集团来说,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的时候,要找到一个符合市场状况、适合自身企业文化特色的发展模式。并且在探索适合自己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做到不断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找寻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佳.基于财务共享的远程报账系统设计研究——以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为例[J].财会通讯,2017(34):94-97+4.
      [2]孙喆.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7(11):283-284.
      [3]李欣. 营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完善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09):68-70+81.
      [4]高婧文.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财务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5]王玮. “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平台案例分析及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6]贺星.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OL].商业经济研究,2018(05):58-60
      [7]闫华红,孙曌君.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基于蒙牛集团的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6(12):28-29.
      [8]贾如,余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企业集团的应用——以海尔集团为例[J].绿色财会,2016(04):12-15.
      [9]杨琳. 中国石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运行调查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177-178.
      [10]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7(10):59-66+97.
      [11]杨方平.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集团企业应用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89-90.
      [12]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7(07):57-6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