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威麦尔耶姆·萨伍提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842200
摘要:玉米产业在农业发展进程中占领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玉米既可作为粗粮满足人类饮食需求,又可用作饲料来源供给养殖业,在此发展背景下,玉米种植规模日益扩大,并取得良好的种植效益,但是,也会面临病虫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为此,文章对玉米常见病虫害种类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希望为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率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管理
玉米作为重要农业经济作物,对农业发展水平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玉米实际生产环节中,难以避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进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玉米生产效益。那么要想为生产玉米经济作物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强化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不可少,这可从根本上保障玉米丰产、增质,并为促使农民增收、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
由于玉米生长周期较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并主要集中在夏季生长,因此,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玉米一旦出现病虫害,就会在影响其产量的基础上,大大降低玉米品质,进而对玉米产业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玉米病虫害进行综合分析,将玉米常见病虫害总结为以下几种:
1.1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尤为高发,也可称之为玉米条斑病。该病害会严重损害玉米叶片及叶鞘,进而抑制玉米的正常生长。通常情况下,玉米在受到大斑病感染后,其叶片会出现棱状斑块,在发病初期,其斑点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会逐渐扩大,最终形成大斑块,而玉米叶片会在大斑块的影响下逐渐枯萎死亡,并导致玉米大范围减产[1]。
1.2黑穗病
黑穗病不仅会对玉米产生深远影响,还会危害其他高粱作物,因此,强化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极为重要。黑穗病一般会发生在玉米果穗上,玉米到了染病后期,会出现植株矮小、患病部位膨大等现象,待玉米果实抽穗后,就会伴有大量黑粉。有研究表明,黑穗病是玉米种子自带病菌或在土壤中感染病菌所致,因此,该病害的传播能力相对较强,对玉米的生长影响较大。
1.3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因此,也是各界人士急需攻克的难题。当玉米到了乳熟期,最易发生青枯病害,起初玉米叶片会呈凸起状,随着病害的蔓延,玉米叶片则表现出灰青色干枯现象,并慢慢转移到玉米根茎,造成根茎腐烂及玉米大范围倒伏现象。
1.4玉米螟和桃蛀螟
玉米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虫害就是玉米螟和桃蛀螟,这两种病害会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玉米螟虫会以破坏玉米茎秆为主,并在破坏玉米组织的基础上,影响玉米养分的传输,同时,大大降低玉米植株的抗风能力,每遇雷雨天气,就会出现茎秆折断等现象。而桃蛀螟多集中在夏季,会以侵蚀玉米粒为主,同时也会影响玉米茎秆的生长,一旦危害严重,玉米就会表现出倒折现象。
2.玉米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玉米病虫害对玉米生长品质可产生尤为深远的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在实际生产环节中,应根据玉米不同生长周期,采取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率。
以下内容主要对玉米各时期防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2.1播种前的防治对策
玉米病虫害防治应贯穿玉米种植到收获等诸多环节,那么在玉米播种期,播种人员就应采取合理的防治策略。由于玉米种子是影响玉米后期生长品质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防治玉米病虫害的过程中,就应从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做起,这可为提高玉米植株抗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在玉米播种环节,可采取深耕灭茬等方法,可有效消灭土壤中有害虫卵,从根本上避免玉米受到土壤中病菌的威胁。同时,还要做好田间杂草清除作业,以免病虫害寄生在杂草上,对玉米后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2]。
2.2播种期间的防治对策
玉米播种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当玉米到了播种期,就可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此种防治方法可从根源上避免种子受到病虫害侵袭,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出芽率。另外,在播种过程中,播种人员还需控制玉米的播种深度,如播种过深,则很容易导致玉米死亡。
2.3播种后苗前的防治对策
一般来讲,在玉米出苗前可采取化学喷药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那么在喷洒化学药物的过程中,可选择直接喷药等方式,并确保玉米田土壤的平整度。在喷药前期,施药人员要细心观察玉米苗的生长状态,如玉米苗缺水,就应补充一定量的水分,之后再进行药剂喷洒作业。
2.4苗期的防治对策
当玉米生长至苗期,就要做好土壤中病虫害的防治,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应加大玉米田水肥管理力度,对玉米施加营养含量较高的肥料,以此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进一步提高玉米抗病能力。不仅如此,在进行田间肥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做好田间除草作业,从根源上切断病虫害传播渠道,并将田内弱苗、病苗及残苗拔除,避免玉米田出现病虫害大范围传播等现象。
2.5穗期的防治对策
当玉米长至穗期,就是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因此,管理人员应注重玉米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在此阶段,应适当增加玉米水肥的供给量,通过增加磷、钾肥料的强度,提高玉米株自身抗病能力,进而使玉米病虫害防治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2.6收获阶段的防治对策
当玉米到了收获期,就要及时收获患病玉米株,并集中带到田地外做焚烧处理,进而有效消灭玉米株所携带的害虫。另外,待完成玉米收获作业后,还应对玉米地进行深耕处理,只有这样,才可有效破坏越冬害虫的生存环境,为后期玉米的种植奠定基础[3]。不仅如此,玉米果实收获后,应及时剔除苞叶,并将玉米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玉米堆积在一起受热量影响引发病虫害问题,并注意玉米果实堆积不可过于厚重,做好玉米防潮工作,从根本上保障玉米果实免受腐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健康生长的首要因素,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最为关键,这可促使玉米丰产、丰质,并推动玉米产业的稳健发展。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玉米病虫害的研究力度,强化玉米种植与田间管理工作,在为玉米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基础上,增强玉米自身抗病害能力,为提高玉米产业种植效益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魏庆国.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363(03):145-146.
[2]宋文茜, 孙运亮.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家参谋, 2020,649(06):61-61.
[3]张莉.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 种子科技, 2020,038(0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