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生活方式媒体内容制作创新探析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沈勇
[导读] 科技发展日益蓬勃,成为了生活日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科技浪潮之下,
       沈勇
       上海御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804

       摘 要:科技发展日益蓬勃,成为了生活日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科技浪潮之下,新媒体成为大众每日必不可少获取信息的新渠道,而生活方式类媒体成为大众提升品质生活的信息渠道。本文从生活方式类新媒体的影响力谈起,探析生活方式类媒体该着力于创新生活方式的类型,制作优质的传播内容,跳脱传统的审美方式,从而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以内容为本,立足当下与未来,以期望将我们身边原本只单一存在的器物用跨界、创新的方式引导、融入到有温度的生活中,在专业技能的加持下,通过制作者的审美素养和文化情趣传递出灵活多样、富有人文关怀、时尚态度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视听工程;内容制作;生活方式媒体;审美素养
       
       一、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大众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多样的生活方式为新一代人们带来了新的视野和眼界。新媒体的出现,让很多行业都发生了变化,而生活方式类的新媒体也乘着信息快速传播的东风,成为大众追求品质生活,了解传统生活以外可能性的一种方式。朱光潜先生曾在《谈美》一书中说:“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由此可见,通过生活方式类新媒体,了解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是件非常重要的事。自传统媒体逐渐没落,新媒体崛起后,催生了大量的信息传播渠道,在此基础上,如何真正的传播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内容,抓住对标的受众群体,增强粉丝的关注黏性,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通过探析发现,生活方式类新媒体的本质是要做好内容,讲好故事,而如何创新内容则是能长期立于潮头不败的关键因素。
       二、生活方式类新媒体现状
       (一)生活方式类新媒体内容需求的个性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的精神状态从追求整体的一致性,变化到现在的追求个性。这样的变化在媒体行业也有所体现,传统媒体是大众化的整一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则都是微博,微信等新式传播渠道,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都是追求个性。因此,新媒体的内容则是需要体现个性化,生活方式类新媒体在内容上更要追求个性化,区别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才能满足新媒体受众的需求和品位。
       (二)生活方式类新媒体内容的无差异性
       纵使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快速且多元,但通过大量阅读内容发现,仍有非常多的新媒体文章内容单一,停留于表面,且无差异化,令人阅读之时乏味至极。一部分原因源于对将用固有的单一思维来进行新媒体的采编工作,这样既影响了阅读感,也会逐渐的失去读者,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新媒体平台内容传播的整体质量,也不利于生活方式类内容的提升。
       (三)生活方式类新媒体内容深度不够
       信息快速传递的时代同样造成新媒体传播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一部分内容单纯的为了提高传播流量,传播的内容未经细心打磨。久而久之,形成了标题党,当受众群体满怀期待的去阅读时,却辨别出内容质量的深度仅仅停留在标题之上,最重要的内容却乏善可陈。从而造成了大众的审美疲劳,也逐渐失去了对媒体的信任。
       三、探索生活方式类新媒体内容制作的创新途径
       (一)内容形式的丰富性
       单从阅读习惯上来说, 视频内容的观看好感大于图片观感,也大于文字观感。我在探索生活方式新媒体内容制作的新途径,包括在做新媒体内容策划时,都会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创新,在原有的图文并茂的基础上,加入了短视频的内容,这样既丰富了内容的形式,又增加了生活方式新媒体内容的可看性。
       这样一篇内容, 我认为从整体上看,因增加了短视频的传播内容,多了很多图片和文字难以表述的真实瞬间,但我也不忘巩固加强文字和照片的内容输出,因为文字是表达参与者的观点的好的平台,停留下来的文字,留给人细细琢磨的空间。再来说说图片,图片是我除文字外,最早选择记录事件的一种形式,一张好的图片不仅是一种视觉美的享受,更是定格珍贵画面的有力武器,它往往给予人们不同的视角,引导人们透过表象,想象照片背后的故事。所以,我选择文字、短视频、图片结合的创新形式,力图取各自之长、补其各自之短的方式,呈现声、图、文给到我的受众以可选择性的阅读内容。
       (1)文字内容的文化与情感创新
       生活方式类媒体的文字就像是有温度、有品质的生活文字,细致的讲述一个好故事,让观者产生情感共鸣。回归到文字表达的本质,必然需要从最真挚的情感感受角度出发,来如实描述所见,所听,所闻。
       例如我于2017年在上海御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主持、制作的项目——华晨宝马之诺品牌——马丁·路易斯城市漫游展中,针对1、文字和图片部分的内容如何创新?2、整个互动沟通上怎样将上海的城市气质与华晨宝马之诺品牌推出的第一款高端纯电动新能源汽车1E想要传达的品牌使命传递出来?3、如何引导来自德国的马丁·路易斯先生阐述他为这次城市漫游展所拍摄的不一样的上海以及对一座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就这3个问题,通过思考和对品牌背景、城市文化、马丁·路易斯先生过往的作品及经历,我给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1)首先就文字和图片的立足点。图片我选择使用选择马丁·路易斯先生具有代表性的二维的网格区域及抽象的光影表现手法拍摄到的上海的城市印记,这样能更切合主题,融入熟悉的视觉影像。文字上以介绍日常生活中我们逐渐陌生的“回归”式的生活为切入点,试图引出华晨宝马之诺品牌作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保护我们生活的城市身体力行为绿色出行所做的贡献,让我们生活的城市能拥有更多健康的空气,而不是一想到绿色环保的生活就是逃离我们的钢筋水泥的城市。
       2)通过了解华晨宝马之诺品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及对未来的承诺,我选择在现场运用短视频、领导自我阐述、及车型美图的方式让受众了解华晨宝马之诺品牌在坚持中国文化属性的前提下,不仅实现了在中国的研发、采购、制造,还以友好的态度致敬每一座城市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3)在采访中,我选择以我生活在上海的一些感悟先作为打开对方话题的开端,让彼此建立在友好、坦诚的基础上以朋友间生活化的交谈,期间把我拍摄的一些我眼中的上海城市建筑给马丁·路易斯先生看,逐渐带他进入他擅长、熟悉的领域,从而一起各抒己见、聊上海、聊城市发展。
       最终,我成功并且生动的展现了一次舒适的生活方式内容传播。从文字角度表现上海极具东方气质的精致美,这样的景致来源于历史文化中,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美好事物,同时也表现着上海的一种极简化的美。目之所及处,每一样美好建筑,抑或是生活中的一件简单的装饰物件,都代表着对精致简约生活方式的追求。在此基础上,我将来自德国的马丁·路易斯先生所拍摄的用光影线条表现的极简精致上海的摄影作品相结合。而上海的城市文化气质以及马丁·路易斯先生的摄影作品都与华晨宝马之诺品牌,在设计之初所融入的设计语言相通,用流动的力量打造精致城市生活方式。
       至此,通过文字表达出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引发受众共鸣,其次在城市环境之下,通过欣赏摄影作品的生活方式,将城市文化用摄影这门时间的艺术来表现,从中自然而然的走进了之诺品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文字深度探索品牌,以及生活中更深层逻辑后的力量,阅后回味无穷。
       (2)短视频内容创新的内核基调
       如果说从文字中去体验生活方式,有足够的想象空间,那么在内容上加上短视频的内容制作方式,则如虎添翼。2019年我策划、主持的新BMW X1车型相关传播内容中就创新的加入了视频的元素。新BMW  X1车型的拍摄选址在景德镇:
       1)如何就当地地形展现新BMW X1车型特点是重中之重。
       2)如何结合当地人文、民风体现幸福之旅的概念也是拍摄内容必须考虑的内容。
       3)对我们来说最不可控制的就是天气,因此我们要准备二套方案,以应急备用。
       为此,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针对第1个问题,我们先去走了一遍庐山,根据庐山山路属性的特殊条件测试新BMW X1全新升级的B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想拍摄到动态车辆性能,我选择以航拍为主的拍摄方案。拍摄时以宏大的远景体现山路的蜿蜒曲折,以近景凸显车辆的爬坡性能。传递幸福之旅新BMW X1在任何路况下都能与你一路相伴的理念。
       针对第2个问题,我们实地考察了现代与传统结合的陶溪川,白天因人多,我们可以选择拍摄制瓷工艺,传递匠人精神,晚上人流较少,而且灯光开启后,可映衬新BMW X1的整个外形。匠人用自己的手艺守护不老的制瓷技艺是幸福感的体现,新BMW X1考究的外观内饰包括量身打造的Harman Kardon高端音响系统给人以乘坐和视听上的幸福体验。
       关于第3个天气因素,我们原定计划是,如若遇到阴雨天气,我们就改拍结合制瓷职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感悟,探寻他们各自对幸福的理解。但是当日天气非常适合拍摄,而且团队配合默契,我们在预备拍摄点中临时调配出鄱阳湖心岛沙漠,在陪驾教练的帮助下,完成了驾驶新BMW X1的一段沙地越野,为的是镜头能捕捉到一次对于BMW xDrive智能全轮驱动系统的真实记录,这次记录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和冒险,因为没有事先演练的驾车路线,导致前2次拍摄角度找不准,还有一次,扬起的沙石太猛,淹没了镜头,我所在的跟拍车辆也没能迅速跟上教练车,都以失败告终,最终,我们共调试了5次,拍了15秒左右能剪辑出的旋沙画面。总结下来是,我们要事先和演示车教练沟通好,拍摄车驾驶员技术要能完全配合教练的车技,由制片跟车总协调,实时调整双机位距离,确保拍摄到更多优质素材。
       总的来说,这次视频内容如何将他与当地特色陶瓷很好的融为一体是始终贯穿我们前后期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在策划实施拍摄的时候,景德镇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本刻板印象的景德镇只会有稍上年纪的大人,没想到这里角角落落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地内认真的做着这门需要72道工序方可成器的手艺。而这样的精神同样也是新BMWX1车型所具备的基因,年轻活力,沉淀而有耐心。
       最终我定的短视频的基调,年轻时尚+匠心手工的可精致、可温暖、可平淡的幸福之旅赢得了认可。同时也让我体悟到创新是一种手法和角度,短视频的视觉和听觉呈现出的画面是否吸引人,至关重要的还是要发掘事件的契合点及人物背后的故事。
       (二)提升审美素养
       综上所述,在探析如何创新制作生活方式类新媒体的途径时,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基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审美的提升,审美的提升是生活方式类新媒体创新的基石。朱光潜先生曾在《谈美》中这样看待审美:“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里的主宰。”由此可见,人对美感的认知,即审美活动是多么重要。有审美则可以对生活有颠覆性的认知,去摆脱环境中温水煮青蛙的桎梏,从而真正的能形成一套对生活的审美体系。
       作为生活方式类新媒体的从业者,想要创新就应该大胆的去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法国20世纪著名哲学家史学家皮埃尔·阿多,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中曾说:“我们应该走出这种封闭,在世界的广大空间里呼吸。我们的行为不是由一种抽象的普遍主义,以一种自动的方式支配的,但在每种情况下,重要的是摆脱蒙住我们双眼的眼罩,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并尝试着把我们的行动重新放置在人类的坐标之上,不是抽象的人性,而是具体的他人,也放置在世界的坐标上。”我想这也是生活方式类媒体的新使命,不断的优化我们的生活,找到合适的方式,在忙碌的生活中去享受生活点滴的乐趣,过有趣的一生。
       四、结语
       持续创新生活方式类媒体的持续长期发展的重要之路,同样也是体现生活方式类新媒体的价值所在。不仅让读者受众对不同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提升生活品质,还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大众的审美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相信有温度的内容创新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我从生活方式类新媒体的现状分析,创新途径,如文字内容的文化与情感创新,短视频内容的内核基调以及提升审美素养等角度,论述了生活方式类新媒体创新之路上的新手段,在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希望给未来生活方式类新媒体的创新之路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1897-1986);《谈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2] 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1922-2010);《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7月.

作者简介:沈勇(1985-09-20),男,汉族,籍贯:安徽省滁州市,当前职务:媒体运营制作总监,当前职称:媒体运营制作总监,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新媒体语境下的生活方式媒体内容制作创新探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