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梅
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镇人民政府 天津市 301815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仅农机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更为合理,农机技术也充分结合了各学科的新技术,实现了农机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实现农业机械的合理化作业,农机技术在传统的机械功能技术上还必须结合和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使农机产品作业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应用逐渐扩大,使农业机械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农机产品与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农业机械化生产进一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农机技术;有机结合;应用
1信息管理技术对于农业机械管理的意义
对外界信息的掌握程度将决定行业的发展方向、决策制定、战略方向规划等,而农业的发展亦是如此。农业市场想要发展,首先需收集市场相关信息,随后分析信息,最后利用信息。市场需求作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则是市场需求及变化信息收集的主要载体,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唯有利用信息技术快速捕捉相关信息,并将信息内化为内在资源,再通过整合其他外部资源,才能快速获得生产力由于资源有限,并且信息技术作为各农机企业竞争的战略资源,农机企业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条件下,获得更多战略资源,则需要其具备专业化的管理系统。
而处于信息技术大环境的当下,传统管理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但由于农业发展水平低,导致我国农业机械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低下。为此,农机企业应主动转变观念,勇于作出改革,积极寻求新方法,利用好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管理效率,带动我国农业高速发展。例如,农机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为企业引进新鲜血液,提升企业容错性的同时,还能利用信息技术的采集能力,帮助企业获得市场准确信息,避免作出错误决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电子信息技术与农机技术的有机结合
2.1加强农机装备的电子元件配备
要实现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需要在现代化农机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用于信息搜集、信息显示、电子监视、自动控制、信息交流等电子元件设备。与世界先进农机技术水平相比,我国农机电子化更多趋向于自动控制技术,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相对不足。而在自动控制元件的基础上,只需增设少量电子元件设备,即可有效提高农机的电子信息化水平。例如,对先进的自动化农机而言,其原有的监测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均可供电子信息技术使用,只需增设通讯技术模块和网络模块即可实现大部分的电子信息技术功能。
2.2实现农业机械的大范围通讯功能
农机通信功能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内农机产品之间的网络通信;二是农机司机与管理终端的远程通信。为了实现通信功能,需要在农机设备中设置通信模块。首先,在农机的驾驶位置增加显示屏,显示信息数据。显示屏通过线路与ECU(处理器)相连。ECU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转换后,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相关信息,驾驶员也可以通过显示屏发送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通信信息包括人工通信和自动通信。人工通信是人工传递信息的过程,而自动通信采用CAN总线技术接收和传输由信息系统获取的农机状态信息和管理系统发送的信息,为实现远程监控奠定基础。控制农业机械的操作和其他功能。
2.3建立合理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农机管理从传统模式向自动化管理、科学化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是基于信息数据支持的农机管理行为。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农机生产决策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生产的实施过程更加合理和准确。
同时,生产管理过程不需要深入现场查看,只需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平台调用现场实时数据,并自动形成一段时间的数据对比分析图,方便管理者获取信息。信息管理技术平台还应具备计算机辅助决策、专家知识库等功能,使管理平台更加全面。
2.4使农业机械具有便捷的人机交互技术
方便的人机交互是驾驶员操作和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前提。由于农民使用电子技术产品的能力相对不足,农机人机交互技术应具有方便性的特点,以方便农机驾驶员获取农机信息和操作相关功能。同时,便捷的人机交互技术也为农机维修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驾驶员可以利用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及时了解农机的保养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农机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读取ECU提供的故障代码,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问题,从而提高农机维修的可靠性。
3提高农机技术信息化的途径
3.1专业先进人才引进
随着农业机械种类的不断增多,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给农业机械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只有加强农机内部管理,帮助职工提高管理意识,才能迅速投入农业生产,获得效益。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无疑将大大提高农机管理的效率。因此,让农业工作者迅速了解和接受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引进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无疑是一个极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据调查研究,由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农业劳动者缺乏引进信息技术人才的意识,不敢变革、不敢冒险,遵守规章制度,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企业可以先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引进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意识,然后让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农机管理实践的相关培训,提高职工对农机设备管理的重视,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2精细农机信息管理
随着农业机械品种的不断增加,相关人员应细化农机信息管理,使农业生产有序进行。比如在农机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定位系统,可以控制相关农机设备的精确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解放劳动力,同时也能为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3.3加强信息收集
信息技术与农机管理的结合,有助于收集农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硬件和机械性能信息,为农机生产企业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制造商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反馈信息,分析机械设备故障的原因,提高维修效率,并从中进行设计改进,降低以后使用中的故障概率,保证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科学有效,使农业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3.4信息管理技术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农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创新信息管理技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才能获得高效的农业生产力,实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信息管理技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提高农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利用这种管理方法整合外部资源。为了提高信息管理技术的创新,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创新资金,然后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最后,达到促进我国农机技术与农业技术管理双向发展的目的。
结论
电子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使农机技术的发展大幅提速,为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创建了良好的基础。尽管现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仍不够全面,但随着农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将很快与农机技术实现深度融合,为农机化智能生产的实施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万静侠.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9(17):205.
[2]赵长勤.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2):256.
[3]胡明月,刘子雯,赵海栋,等.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2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