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乙基蒽醌闭环液的酸析工艺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黄丰 董倞
[导读] 本文提供了一种2-乙基蒽醌闭环液的酸析工艺,以酸析釜、酸析外循环泵、外循环冷却器
       黄丰  董倞
       广西田东达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田东  531500)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种2-乙基蒽醌闭环液的酸析工艺,以酸析釜、酸析外循环泵、外循环冷却器和两台不同位置的混合器,构成酸析外循环体系并构建新的工艺流程;改善闭环液酸析过程中传质、传热的效果,优化闭环液与酸析工艺水接触时的传质方式和废水的综合治理效果。
       关键词:乙基蒽醌;酸析工艺;循环体系
0引言
       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傅-克法(Friedel-Crafts)进行2-乙基蒽醌生产,包括BE酸的制备和 BE酸的闭环反应、酸析及后处理两个主要步骤。现有的蒽醌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在闭环工序和酸性废水综合治理中均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闭环工序
       现有蒽醌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间断釜式或连续管式闭环反应器,进行BE酸的闭环反应;以间断釜式反应器完成闭环反应液的酸析。由于BE酸的脱水闭环反应难于进行,必须使用三氧化硫含量达20%的发烟硫酸作为BE酸的脱水剂,且发烟硫酸还需求量大。酸析液经萃取、碱洗和蒸馏脱溶剂等步骤,可以得到蒽醌粗成品。在工业化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均以蒽醌粗品质量与产率判断闭环工艺的优劣。通常情况下,闭环工序整体收率范围为65%~75%(以闭环反应原料BE酸加入摩尔量为基准)。闭环反应条件恶劣,以及闭环工序整体收率较低是该工艺的技术难点所在。
       (2)萃取酸性废水的综合治理
       酸析液在萃取塔经萃取后,分为由蒽醌构成的油层,以及由酸性废水和一定量有机杂质构成的水层。控制酸性废水层中的硫酸含量为45%~50%——控制硫酸含量相对较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酸性废水总量,有利于减少废水治理负荷。即便如此,酸性废水总量也高达16~20吨/吨蒽醌成品。该废液中还包含有3%~5%的有机悬浮固渣;且该废水的COD值为3万-5万。该酸性废水具有极难进行综合治理特征,是实现蒽醌绿色环保工业化生产最为重大的障碍。
1酸析工艺步骤
       本研究提供一种2-乙基蒽醌闭环液的酸析工艺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酸析外循环体系:以酸析釜、酸析外循环泵、外循环冷却器和两台不同位置的混合器,构成酸析外循环体系。酸析外循环过程中,酸析过程的循环液:闭环液与酸析工艺水进料的体积比范围为3:1~10:1;闭环液与酸析工艺水在酸析外循环体系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为3分钟~15分钟;闭环液:酸析工艺水质量比为1:2.2-3.8。后将闭环反应完成液经过混合器(M-1)进至酸析釜,与外循环主流体进行充分混合;而酸析工艺水引入至外循环泵吸入端前设置的静态混合器(M-2),还将在后续外循环泵叶轮作用下,得到进一步混合。
       (2)在酸析外循环体系中,闭环反应完成液中的三氧化硫与酸析工艺水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硫酸;与此同时,浓硫酸与酸析工艺水作用,稀释为规定浓度的稀硫酸;这两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由设置在外循环体系中的外循环冷却器移出系统之外。
       (3)酸析过程完成液通过溢流方式从酸析釜上部溢流口流出,进入至酸洗液萃取塔。
       (4)在萃取过程得到的酸性废水,送至石膏制备综合利用工序。
2实验案例
       预先在实验室外循环装置中填充规定浓度的硫酸水溶液,启动特制的外循环工程塑料耐腐蚀微型计量泵,建立起正常外循环流动。在酸析釜内设置的特制混合器入口引入闭环反应液,与高速流入混合器的主流体混合,进行高效传质、传热。同时,在循环泵吸入口端的静态混合器内引入新鲜工艺水,与外循环主流体混合后,一道进入循环泵泵体,并在高速旋转叶轮剪切力作用下,再次得到充分混合。


       闭环反应液的加入量设定在265g/hr(折为体积流率为130ml/hr);酸析工艺水加入量为910g/hr(910ml/hr)。持续稳定工艺条件2小时,测定相应工艺技术参数。闭环反应液:酸析工艺水=3.43:1(重量比);物料循环比设定为1:4(投料总量:循环物料量(体积比));酸析过程平均温度:65℃~70℃;物料在外循环体系平均停留时间:6~8分钟。
       收集酸析物料,以实验室常用方式进行酸析物料的后处理,包括:萃取、分层油相的碱洗与水洗、脱甲苯得到蒽醌粗产品;萃取分层酸性废水的后处理。在本实施案例的两小时稳定实验过程,投入闭环反应液530g;经酸析及后处理,得到蒽醌粗品67.0g;即:以投入BE酸计算的收率为80.1%。
       实验过程得到的对应酸性废水为2275 g,硫酸含量为20.2%;其外观为暗棕红色,有极少量的灰黄色固体沉淀(2.73g,干基),为酸性废水总量的0.12%;同时测得酸性废水COD值为8500mg/L。该酸性废水以200目的碳酸钙石粉740g(碳酸钙有效成分为60%~70%)中和至中性,将中和浆液压滤之。压滤得石膏粗品1340g(湿品,含水率约20%),废水再以芬顿法和生化法处理,得到外观清澈透明、无色的清水1950g,其COD值为85mg/L。
3试验结果分析
       现有蒽醌工业化生产的酸析工艺是将含有大量发烟硫酸的闭环液,从加料管直接投入到间断搅拌釜与工艺水进行混合。发生三氧化硫的水合反应;随后进行浓硫酸的稀释过程。这样两个步骤都是极强放热过程,瞬间可释放出大量反应热和稀释热,物料间易形成局部高放热区,大量集聚的反应热、稀释热将作用于已生成的蒽醌,致使蒽醌的炭化、焦化和磺化反应集中发生,降低闭环工序的收率。
       我们的研究表明,虽然闭环反应本身对于蒽醌收率有着重要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闭环液酸析过程的传质、传热条件对于BE酸闭环工序收率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BE酸的闭环反应处于发烟硫酸强氧化剂之中,但闭环反应属于慢速反应,反应放热较小。因此,BE酸闭环反应中的副产物生成量相对不是很大。在明了影响闭环工序蒽醌收率的关键点后,从下述两个方面对现有闭环工序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
       (1)改变现有间断搅拌釜式酸析工艺为连续外循环工艺,以增强酸析过程的传质、传热。启动酸析外循环系统时,预先将系统里填充一定硫酸浓度的工艺水,启动外循环泵,建立外循环体系正常运行。然后,分别在M1混合器引入闭环反应液、在M2混合器引入酸析工艺水,与大流量外循环流体达到瞬间混合,在实现极佳传质、传热效率同时,消除和杜绝了酸析体系局部过热、反应热无法排出、过度反应等弊端。其主要工艺条件为:进料量(闭环液和酸析工艺水两者之和):外循环量(即:循环比)=1:3~1:5(体积比);闭环液:工艺水(即:进料比)=1:2.5~1: 5.0(重量比);酸析过程平均温度:60℃~80℃;酸析外循环体系平均停留时间:5分钟~15分钟;酸析过程完成后,酸析液硫酸含量:15%~30%。
       上述酸析工艺条件,可取得如下成果:闭环工序蒽醌收率由原来的62%~75%上升至~80%;酸性废水中的炭化物、焦化物、磺化物等有机固体悬渣极大减少,由原来占酸性废水总量的1.8%~2.2%,下降至0.1%~0.3%。酸性废水的COD值由原来定的3万~5万下降至为1.2万~1.5万。
       (2)经萃取后的分层酸性废水,送至石膏工序综合利用,经过石膏工序后得到压滤水经废水处理工艺,废水COD值可降至100以下,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4结束语
       本方法解决了原有酸析工艺中蒽醌粗品大量发生炭化、焦化、磺化等现象,极大提高了蒽醌生产整体收率,提升了萃取分层酸性废水品质。优化工艺后的酸性废水可简单地与石灰石粉反应,制备成石膏,使得原有工艺中难以处理的酸性废水得到良好综合利用。本方法对工业2-乙基蒽醌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次辉, 谢厅, 陈辅辰. 二氯乙烷法合成2-乙基蒽醌中环化反应优化及废酸处理[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9, 48(03):25-27.
[2]盛寿日, 邹昶, 刘晓玲,等. 2-乙基蒽醌的合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2):15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