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监管办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 4月 11期   作者:·赵雪莹
[导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这是由于在种植和养
       赵雪莹
       讷河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 黑龙江省 讷河市161300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这是由于在种植和养殖领域不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将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而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环节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所以新时期要分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并加大监管力度。本文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义入手,讨论影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并分析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希望打造更加安全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监管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期间,不仅需要做好种植和养殖管理,还需要对后续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重视起来。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还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专业性不足等问题。新时期我国农业自动化、机械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更要重视农产品的质量监管,避免农民和企业受利益驱使不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由此威胁人们身体健康,以下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内容进行分析。
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义
(一)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这项工作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遵守检测流程,进而分析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含量,其中涵盖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如果发现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超出相关要求需要追责,避免问题农产品在市场中销售,以此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监测对多种先进技术加以利用,可以短时间分析有害成分,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1]。
(二)维持农业市场秩序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期间食品监管体系不完善,主要是对送往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监督管理,未能做好前期的管理工作,加之部分生产厂家缺乏安全观念,未能科学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这一行为破坏了农业市场秩序,所以新时期需要积极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打击不法行为,最终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三)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长期以来,很多农民出于提升农产品数量与产量会不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种植业为例,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未能正确把握药剂药量,由此出现药物残留,在影响作物品质的同时也对中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当前,我国绿色农业经济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多种先进技术的利用,比如在种植领域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减少农药使用,生产绿色农产品。
(四)促进农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
       在动物养殖领域中一些农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农业种植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使用农药情况,都会威胁消费者健康。新时期为了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发挥作用,加强对市场销售的化肥、农药质量检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质量,一旦发现问题农产品必须追责。此外,农民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化学与肥料。
(五)规范农业生产过程
       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有利于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正确操作相关设备,提升经济效益。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也可以利用相关仪器和设备开展分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规范农民生产过程,及时分析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让产品附加值提升[2]。
二、影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类型多样,其中蔬菜、粮食以及肉制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可以通过相关农产品获取营养。然而,近年来不断报道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新闻,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目前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影响植物类农产品质量的因素
       在农作物生长期间诸多因素会对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产生影响,其中包括降水、气温、土壤环境、病虫害以及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长期以来,很多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未能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由此导致药物残留问题,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人们使用这些农产品后会不同程度影响健康。
(二)影响动物类农产品质量的因素
       新时期规模化养殖模式成为了发展趋势,然而部分养殖户未能做好圈舍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在日常养殖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还有一些养殖户不重视圈舍消毒工作,而食品安全部门在后期的屠宰、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也未能加强质量管理,容易导致肉制品流入市场。
(三)影响微生物类农产品质量的因素
       当前生物学中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作为三大研究对象,微生物类是指微小的菌类,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目前,影响微生物类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降水、生长周期、光照以及自身的机制成分、孢子生长情况,分析其中污染程度指标菌以及开展致病菌检测可以保障人们饮食安全[3]。
三、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为了切实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需要国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这一环节需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说来:一方面,质量检测人员要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在日常工作中明确检测流程,可以对销往市场的各种农副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另一方面,要求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来到种植区全面了解土壤环境、水质环境。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质量监管人员加强与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合作,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检测,发现问题农产品后由公安部门依法查处,以此打击不法行为。当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进步,而农产品的检测技术也在创新当中,利用多种自动化、智能化特征的检测手段可以对问题农产品溯源,最终在源头上分析问题。
(二)优化监测手段
       在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要求各地监测部门引进先进的仪器与设备,优化实验室监测环境,有效提升样品检测效率。以土壤环境分析为例,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先进的仪器分析土壤中存在哪些有害物质以及超标情况,还可以通过赝样本对影响动物类和微生物类农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当地财政部门也需要做好资金统筹工作,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专项资金,及时淘汰实验室中的陈旧设备,有效利用物质成分提取技术和扫描技术开展化学分析工作[4]。
(三)提升监测人员素质
       新时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不仅需要技术投入,完善相关法律规范,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监测队伍水平。具体说来,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重视人员能力培养,完善相关培训机制,定期进行人员组织学习,通过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技术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仪器使用方法和数值分析水平,并且要从单一的农产品检测向着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拓展,还要将产品包装纳入监管范畴。此外,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思想道德建设,以此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开展好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十分关键,不仅能够维护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打造良好的农产品市场环境,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各部门的配合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利芳,柳新梅,郭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监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21(21):240-242.
[2]杨晶.政府监管视角下农产品质量水平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20,11(6):154,15.
[3]柯福艳,徐知渊,占金荣.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满意评价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浙江的调查[J].浙江农业学报,2020,32(12):2271-2281.
[4]龚增凤.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14(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测绘...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