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汉沅
广东清远市清城区动物卫生防疫中心 511500
摘要: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需要各级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从猪肉的消费情况来看,生猪生产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大,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检疫,保证猪肉的安全性。本文对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促进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快速诊断技术;生猪检疫;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生猪检疫工作,生猪的快速诊断技术是一项新的检测技术,对推进生猪检疫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开展生猪大规模检疫工作,提高检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目前市场生猪检疫的现状和问题
1.1生猪检疫工作的现状分析
从各地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生猪检疫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在我国,养殖业规模大,养殖的品种很多,有牛、羊、猪、兔、鸡、鸭等。随着我国肉类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生猪检疫的负担十分沉重。第二,检疫机制继续完善,在许多地区的临床检查中,猪的健康状况是通过肉眼进行评估的,使用科学仪器的频率很低,有些甚至没有用于专门诊断的试验场所。与此同时,在对猪身体、头部、内脏等部位进行检疫时,容易出现误诊现象。三为检测工作量较大,由于我国肉类加工产业庞大,而相关检测机构数量较小,使我国的检疫工作无法完全满足生猪检测的实际需求。同时,我国的生猪检疫制度、生猪屠宰检疫条例等制度不够完善,使检测风险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生猪来自于不同地区,因此需要检疫的疾病类型多种多样,尤其是炭疽病、猪瘟、口蹄疫、螺旋毛虫、伤寒、猪肺炎等,对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检疫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非常严格。一些生猪还存在兽药残留、原产地检疫不合格等情况,不仅造成了检验时间过长,增加了检疫人员的工作负担,生猪检疫也难以在这种背景下实现全面保障。
1.2检疫工作量超负荷
因猪肉价廉物美,因此在我国市场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据有关统计,市场上每天生肉的供应量约占总肉类供应量的80%左右。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领域也在不断扩张,人们对养猪的需求越来越大,猪肉成了一种方便快捷的食材。但为了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迫切需要对生猪质量进行安全检测,随着猪肉需求量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检疫员的日常工作量。只有认真做好每一次检疫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卫生和人身安全。在实际检疫过程中,相关人员既要严格执行检疫程序,又要确保检疫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要确保猪肉安全,肉类的鲜美,使检疫人员的工作量不断提高,从而导致在工作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减少了检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快速诊断技术的优势和劣势特点
2.1快速诊断技术的优势
对于快速诊断技术来说,是目前生猪检疫中较新的一项技术。该方法主要是结合各种疾病的原理和特点,合理地采集猪本身的样本,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检疫工作。目前,快速诊断法在检测兽药和瘦肉精方面非常常见,还可用于检测农药残留,以及各种激素及抗生素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全面提升检测效率。
2.2快速诊断技术的劣势
尽管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更为方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检疫限制。随着快速诊断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技术、试剂和产品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使得检测过程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出现。另外,在生猪检疫过程中,还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导致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3、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快速诊断技术对当地生猪养殖场与屠宰场内的生猪进行检疫,在检疫过程中,从每只猪身上提取血液和尿样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此,这种方式既浪费人力资源,又浪费了大量时间,因而得不到全面普及。为了节约时间,提升检疫效率,技术人员可在检疫过程中,对生猪进行随机抽查,若在原产地检疫过程中发现检测样本呈阳性,可相应增加采样配额,并对养猪场的实际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在屠宰前的检疫工作中,如检疫结果呈阳性,检疫人员必须对猪群进行重点检查。除检查猪的头颅、内脏外,还要对猪的酮体性状进行详细检查,必要时需要进行解剖实验,对于出现疫病特征的病猪进行及时处理。提升,技术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采用合理的检验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生猪的检疫效率,在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加强检疫工作质量,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在对生猪的检疫过程中,一旦发现呈现阳性特征的猪,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测,不能只依靠阳性特征作出片面的结论。首先,要检查隔离用的器械和药品有效期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存放。如对试验结果存在疑惑,可组织试验小组对试验结果进行集中探讨,以此来对最终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准备详细的实验报告和权威的检验报告,以此来提高检疫结果的可信度。在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疾病,就要对有关猪群进行科学的治疗,尤其是目前非洲猪瘟防控期间,更要进行充分重视。随着相关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快速诊断技术愈发成熟,在对生猪的检疫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检疫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层面,充分利用快速诊断技术,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疫病进行检测,并根据病因学原理,对生猪尿液、血液和内脏进行充分检测,在试纸上进行全面诊断,再结合其他合适的诊断检测方法,确保病猪的诊断效率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中,通过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检测药物残留,还能对硫酸铵、磺胺等物质进行详细检测,具有高灵敏度、方便采样和操作便捷等优势。
由此可以看出,在检疫过程中,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虽然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收集尿液和血样的复杂程度。因此,在原产地对生猪进行检疫工作时,可以挑选出2%的样品进行检验,而在屠宰过程的检疫中,采样率需要达到5%。与此同时,对于产地检疫阳性病例的出现,应加大抽样数量,对猪脏器、身体、猪头等器官进行隔离检验,以便结合疫病的特征进行准确专断。在采用快速诊断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定,必要时还需要多人进行实验,将结果进行对比,才能及时扑灭各种疫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快速诊断技术的产生,是对我国生猪检疫行业的一种有效的技术补充,不仅简化了生猪检疫工作的流程,还使得我国生猪检疫工作的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完善快速检疫的相关制度,确保我国猪肉领域的安全性。同时,还要与生猪检疫的相关法规充分结合,在提高生猪检疫的整体技术水平的同时,为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杜军. 猪病实用快速诊断技术与应用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 2020(02)
[2]钟伙林. 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探讨[J]. 兽医导刊.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