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 4月 11期   作者:吾甫尔·买合木提
[导读] 在进行玉米栽培种植时,应以提高玉米栽培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强化各项
       吾甫尔·买合木提   
       新疆库车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842000
       摘  要:在进行玉米栽培种植时,应以提高玉米栽培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强化各项合理技术在其中应用力度,并在各项标准化技术支持下提高玉米年均产量,使得玉米品质和当地玉米种植行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本文就玉米栽培种植展开研究,首先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后介绍玉米田间管理,保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强化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在玉米种植中的作用,借此满足玉米种植行业良性发展要求。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引言
       由于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础项目比较多,这就应在全面落实各项要求和基础项目的条件下制定与玉米栽培种植相关的高产技术,同时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有效改善玉米栽培种植面临的阻碍,使得玉米高产目标落到实处。当然还应强化玉米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力度,以此维持玉米植株生长的稳定性和健康性,严防玉米植株实际生长过程中因为环境因素和病虫害干扰而出现各项问题。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合理选种
       由于玉米种子的适应性和抗性与其植株生长效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这就结合种植地土壤环境和气候温度变化趋势选择合理的玉米种子,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玉米种子筛选工作,选择适宜栽培的玉米品种,借此提高玉米种子存活率和最终产量。如果种植区域热量比较充足,就可以选择生长周期比较长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将玉米的生长潜能全面激发出来,确保玉米品质和年均产量有所提高。对于地势较高的山岗地区来说,可以选择中晚熟的玉米品种,低洼地带可以选择中早熟的玉米品种。逐步提升玉米种子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应力度,从而实现玉米种子发芽存活和植株丰产的目标。针对性提高玉米品质和栽培种植产量,使得当地农业发展对玉米种植提出的各项要求能够落到实处。
1.2整地处理
       在玉米播种前期,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综合处理,保证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充足性,借此提高玉米种子出苗率和植株生长效果,这对于保障玉米高产栽培力度和各项技术在其中作用效果显得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对玉米种植区域土地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尽量按照玉米种子以及植株生长习性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和具有较强通透性的区域,之后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翻整处理,满足玉米精耕细作栽培种植要求,使得玉米植株生长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还需要通过合理手段对土地内存在的残渣进行彻底清除,为玉米栽培种植提供合理的土地环境支持。
1.3玉米播种
       在玉米播种前期,应结合玉米植株生长情况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并在全面提高玉米种子抗病性之后进行播种工作。之后利用合理的仪器设备进行玉米播种,减少玉米播种过程中人力和时间消耗量,从而维持玉米播种的稳定性和基础工作现实开展效果。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昼夜温差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应在考虑各项差异的条件下对玉米播种周期和阶段时长进行有效控制,严防玉米播种因为时间因素和地质因素干扰而遇到阻碍,并在推进玉米播种工作顺利开展的条件下,将播种技术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作用全面表现出来。
1.4密度控制
       进行玉米种植时需要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对玉米植株之间的间距以及密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各种品种玉米植株之间距离的合理性,以此保证玉米植株实际生长过程中养分获取效果,从而维持玉米植株生长的健康性和年均产量。

而且在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控制管理时,也需要对玉米的品种以及区域范围内土壤肥力进行有效分析,并结合实际分析结果对已经确定的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优化调整,为玉米植株生长提供更加合理的空气条件、光照和水分,保证玉米生长周期的适宜性和实际管理效果,借此调整玉米植株生长问题和提高玉米栽培产量,并将当地玉米种植行业稳步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
2玉米田间管理
2.1水肥管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结合田间规划布置情况和玉米植株生长周期表现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保证玉米种植区域以及土壤中水分含量和肥料比重达到合理状态,以此为玉米种植和植株生长提供一定养分支持,使得化肥在玉米植株生长中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同时强化施肥管理力度,保证邮寄费以及化肥的调配效果,从而为玉米植株生长提供养分支持。通常情况下,农家肥用量80m3/hm2。对于化肥,一般采用75%的氮肥作为底肥,剩余25%的氮肥用于追肥,在底肥施用过程中,将施入深度控制在15~20cm,结合玉米实际生长情况合理控制其肥料用量,避免因施肥过深过多导致烧苗现象。
2.2除草管理
       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会因为杂草干扰而出现营养物质流失和生长缓慢的现象,这对于玉米高产栽培效果和综合种植水平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基于此,就应针对玉米栽培种植环境和杂草生长趋势做好除草工作,强化玉米生长过程中除草工作实际管理效果,这对于保障玉米生长的稳定性和最终产量显得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在玉米出苗期以及打苞期就可以利用合理的机械设备进行除草工作,并配合使用调配合理的除草剂。提升玉米各个生长期杂草清除效率和综合管理水平,借此保障除草管理在玉米栽培种植中的作用。同时针对玉米除草过程中不合理地方进行优化调整,借此彰显除草管理在玉米栽培种植中的现实作用。
2.3排涝抗旱
       尽管玉米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是在极为干旱的地区进行玉米种植时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影响玉米植株生长效果和果实品质,玉米年均产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就应按照玉米栽培种植要求和田间规划情况做好抗旱工作,控制周边环境过于干旱对玉米种植和植株生长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还需要在暴雨季节对玉米种植田间进行排涝处理,在保护玉米植株幼苗存活率的条件下,将排涝工作在玉米种植田间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出来。控制洪涝和干旱对玉米栽培种植和植株生长效果的负面影响,借此彰显田间管理在玉米栽培种植中的作用。
2.4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提高玉米产量以及质量的重要措施,较为常见的虫害主要有钻心虫以及玉米螟等,而玉米病害主要有圆斑病、大斑病以及小斑病。当前很多种植户对玉米病虫害预防工作重视度不高,仅仅采用常规单一药物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很难从根本上消除病虫灾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因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药物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技术。例如,在防治玉米螟虫时,一般选择在玉米螟冬后以及幼虫化蛹前期,采用铲、剥以及焚烧等措施使玉米螟幼虫越冬数量得以降低,同时在每年4月底前粉碎储存的秸秆,通过白僵菌封垛使虫源得以降低。针对不同病害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例如针对玉米大斑病可以在玉米雄穗期每10~15天喷施1次浓度为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者75%的百菌清500~800倍液进行防治。
结语
       为保证玉米栽培种植产量和最终品质,不仅需要强化高产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过程中应用力度,还应结合玉米栽培种植要求做好田间管理,控制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因为各项不良因素干扰而出现问题,这对于保障玉米栽培种植效果和植株生长的健康性有重要作用。同时保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提升玉米栽培种植力度,更好满足我国各地区玉米作物实际种植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娜.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J]. 乡村科技. 2020(30)
[2]王栋民,魏小兰,马红梅,马永亮.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9)
[3]周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研究[J].   乡村科技. 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