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久国
身份证号:13082119760228****
摘要:在农业生产环节,让种子保持稳定是减小农业危机最关键的一步。种植各个环节都顺利,农业才能获得大丰收,农民才能致富奔小康。在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好,产生很多灾害,不利于农业发展。有些地方土地质量不好,天气环境不稳定,遇到这些情况就更要分析好种子在种植中面临的风险,想办法提高种子质量,确保种子能够被正常种植,这样农作物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培育。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种子质量
引言
种植风险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种子的采集、培育、保存、种植等各个环节,人为因素也会影响到种子培育效果,或增加种子生长期,或种子难以正常发育,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遭到降低。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需对种子种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危机提前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化解对策,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要加强种子质量管控工作,通过控制种子质量,促使农作物品质、产量等得到改善。只有切实重视种子质量,方可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相关人员要从种子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施策,让农作物长得好,产得多,这样农民才能通过农业致富,才能让我国的农业保持稳定增长,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1种子质量新定位
1.1种子质量的概念
产品质量可从产品标准、顾客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进入新时期后,高质量发展成为种业发展目标,种子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较为明显,人们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将种子质量、品种种性、品质等作为关注的重点。这种情况拓展了种子质量概念,既要依据质量标准评价种子质量,又要将用种农民的实际需求、满意程度等纳入考虑范围。种子需具备较强的活力、稳定的种性,且与绿色发展、人民生活需求等相符合[1]。
1.2种子质量形成因素
结合质量螺旋模型可以得知,种子质量具有较多的形成因素,如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等。这些环节存在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都会对种子质量产生较大程度上的影响。
2简析种子的风险成因
2.1培育种子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种子质量问题追本溯源是要保证种子在培育过程中不发生问题,在培育阶段,如果种子质量很好,那么后续过程的风险把控相对变得容易很多。种子在培育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风险和质量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种子培育后能达到生产标准的优良率不高。这是由于种子培植时选用的双亲植株质量不好,提纯度不好。这种植株双亲会造成杂交后的种子优良率更低,在繁殖过程中,种子的基因产生异化的概率增加,最终导致生产的种子质量混杂,不能应用于农业实践生产中。2.有些种子种植后,没有及时在地头除去杂草,这样杂草会占用农作物的生存空间,吸收种子的营养,造成种子不能正常发育。有的作物没有及时去掉长歪的植株,这样就不能保证正常产量的植株能够正常发育。另外,像苞谷这样的作物要进行散粉,但是在这个环节前期没有进行去雄操作,就会导致苞谷的优良率不高,生长不好[2]。
2.2环境影响因素
在种子种植过程中,环境因素会对种子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如果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将会降低农作物产量。一些农民对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并不了解,不能够科学管控环境条件,导致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第一,土质因素。不同区域在土质类型、土壤含水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土质虽然与种植条件所符合,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条件,导致种子发芽、生长与试验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二,气候因素。不同地区具有差异化的气候条件,日照时数、降水量等皆不相同。这样在种植农作物种子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部分地区在特定季节内还会出现一些气象灾害,如洪涝、干旱等。
3提高种子质量的策略
3.1增强对种子质量把关的思想认识
种子种植要采用各种合乎规律的方式进行,农民要在思想上提高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涉及种子的各个环节增强实践能力。在购买种子阶段,农民要对种子的种植条件进行了解,这样才能知晓种子是否适合在自己的土地上成长,还要检查好种子的优良率,这样才能保证作物获得丰收,让一年的辛苦不浪费;农民保存好种子,因为采种和种植之间还有一定的时间差,要保证种子的干燥;种子在种植时要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和合适的防病灾制剂以及化肥。农民在上述环节都要提前在思想上做好准备,村委会要在种植季节前组织农民进行集体授课,主题就是种子的质量风险,要让农民增强对质量的认识,让他们知道这些风险会影响收成,造成收入下降,这样才能让他们在种植中不被动[3]。
3.2关注种子生产过程
种子质量受种子生产过程的直接影响,为进一步提高种子质量,需加强源头管控工作,促使种子的优质性得到保证。在种子生长过程中,需科学开展除杂、去雄等工作,避免影响到种子的生长质量。且依据相关标准科学建设隔离区域,禁止随意乱扔杂株或雄穗,促使作物后代的整体纯度得到提升。作业人员需遵循相关规范科学开展耕种流程,明确划分职责,保证下一代农作物丰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正式栽培种子前,需充分了解种子特征,将实地考察工作开展起来,对种子栽培方法科学选择,以便提高种子质量。种子种植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规范使用农药与化肥。若完全不用化肥或农药,病虫害问题将会侵染到种子的生长。而若过量使用化肥与农药,又会降低种子产量。因此,作业人员需结合种子品种特性与地区环境条件,规范开展化肥、农药的施用工作。
3.3增强配套设施,保障种子质量
种子生产的库存环节要控制好风险因素,这样才能保证种子的质量。对此,生产公司要增强相关配套设施。例如,种子在库存前的处理阶段,要配套用合格的机器对种子进行干燥处理,不能让种子还在潮湿状态时就入库存放;要用机器对种子进行筛选,去掉杂质和不合格的废种子,这样才能让种子不被污染;拆装种子时要选用质量好的材料,防止材料对种子变质产生作用。在库存时,要在库房放置好的除湿设备和空气流动控制机,避免种子在库房就发芽[4]。
3.4完善流程和制度,确保种子质量
农民购买种子的环节要严把质量关,首先要检查种子公司的各项资质是否达标;然后检查种子是否有国家相关机构的检测报告,这是关乎种子质量的一种保障;农民在买种完成后要保留好购买凭据,这样才能在种子出现质量问题后能找到相关公司解决问题。种子公司也要针对种子质量制定好标准操作流程,这样能让各个环节都对质量做出保证;在种子质量产生问题时,公司能够找到相关问题环节进行处理,这样能够及时快速地解决质量风险,提升种子质量,并帮助公司挽回损失[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种子质量会对农作物种植效益产生决定性的作用,需引起充分的重视。农作物种子质量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从多方面着手,完善种子质量监管机制,提高种子质量。种子企业、农民群众等相关主体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推动种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发根.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4):130.
[2]张文玲.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02):48+51.
[3]伊长庚.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8,36(10):16+18.
[4]亢凤英.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J].种子科技,2018,36(07):32.
[5]秦艳红.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