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岭,甄志辉,杜海泉,孙建坡
国网聊城供电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行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更新。在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中,智能化和自动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重要的是自动化的研发。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处理。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继电保护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配电自动化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受电力系统复杂运行的影响,配电网在运行中会遇到一系列的故障问题。例如,一些电力企业会选择断路器作为基本的馈线开关。其目的是在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及时阻断通过跳闸操作的电流,使断路器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1配电自动化的相关概述
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基于电力电子网络计算机,对电力工程各方面的输电调度等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从细节出发,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包括配电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变电站。日常工作中自动化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相关部件配置管理系统实现监控工作,确保配电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变电所、馈线系统的统一协调和有效配合,为电力工程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全面实现离不开大多数过程生产工作。正是因为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是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来充分实现的。在现代生产中,大部分都离不开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保证工程设备的安全可靠,从而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强调电力系统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通过这两方面的不断完善,可以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加快电力工程的发展。
2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
(1)工控机是电力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主要结构,它能够自动处理与电力相关的信息,实时保存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运行所产生的数据,应对其进行控制,同时,系统能够起到一定的测量作用,从而起到一定的综合管理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将相关信息进行打印和记录,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对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合理管理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随时发现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推动电力系统顺利运行。(2)数字式电力测控装置是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构成之一,实时测量电力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等,实时监测各个开关量,发现其中隐藏的电力故障并发出报警通知。同时,这一装置还能在此基础上控制继电器出口和应答式的通信功能,从而提高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促使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得到坚实保障。(3)多功能电力仪表也是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结构,它能够精准检测出电力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电能和实际电量,从而实现配网的自动化,同时,多功能电力仪表还能够为数据传输提供通信接口,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3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水平的提升策略
3.1提升运行管理水平,让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在配电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中,要着眼于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理想预期。在电力智能化时代,配电自动化运行管理的优化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配电运行管理队伍,确保他们具备配电自动化运行管理专业知识,责任心强,加强对配电自动化运行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做好风险和故障预警工作。完善运行管理模式,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配电自动化运行。在配电自动化运行模式的选择上,应考虑配电网的实际需求和供电企业的具体情况。可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目标,灵活选择多种信息传输方式。当主传输模式失败时,备用模式可以快速启动。
要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的协作,确保信息的交流、传递和共享,做好信息的沟通和反馈,一旦发生故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提高运行管理效能。
3.2两级级差保护和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
两级级差保护配合中主干馈线开关会采用负荷开关,用户开关采用断路器,开关的保护动作时间设定在0s。变电站出线开关会选择断路器,保护动作的时间设定在200ms到250ms,如果主干线是全架空馈线,集中故障的处理步骤如下:变电站出现短路跳闸后要及时切断故障电流;在0.5s延时后变电站会出现断路器的重合现象,如重合成功则可将故障判定为瞬时故障。如重合失败则可判定为永久性故障;根据配件端向上级上报数据来判断电力系统故障出现的区域;如瞬时性故障在以往被记录过,根据记录结果如果是永久故障则需对故障点进行隔离,隔离之后恢复其他区域的供电。
3.3针对主干线故障恢复策略
在分析干线故障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故障隔离恢复策略。对故障变电所出线开关相邻区域,恢复故障点声区供电,优化故障点下游段,优化故障点下游段。对于每段对应的接触开关,建立备用电源,恢复一段线路的供电,保证备用电源中一段线路的供电水平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也就是说,基于电网结构和故障恢复方案的模式来优化线路利用率,利用率可以达到75%以上,为电网结构提高设备利用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3.4针对多供一备配电网的模式化故障恢复策略
针对多供一备配电网,建立主干线发生故障问题,优化故障隔离中的故障恢复策略,建立故障位置供电线路的电源点发生故障问题,对线路变电站线路建立线路隔离,优化线路末端联络开关,对故障位置下游对健全区域内容进行分析,优化故障位置健全区域供电。就网架结构与模式化故障恢复方案建设看来,可采用N供1备电缆配电网中的平常供电效应,进而满足N-1准则要求,确保N供1备电缆配电网的平均利用率达到66%以上,建立N供1备电缆配电网平均利用率达到75%以上,有效发挥网架结构,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3.5针对典型模式化接线配电网的模式化故障恢复开关操作策略
最后,分析了典型模式接线配电网模式故障恢复开关的运行策略。在典型模式内容调整的基础上,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固定故障,建立运行逻辑图,主要分析典型模式连接配电网的模式故障内容,确保故障恢复模式始终不变,使配网自动化主站的软件算法能够建立一个网络重构系统,分析配网自动化的故障处理能力区域,建立一个手动故障恢复操作系统。在调整备用配电网描述结构的过程中,还应分析备用配电网模式故障处理算法的内容,优化备用配电网,确保模式故障恢复开关操作逻辑优化到位。
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的智能化建设不断推进。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必须优质高效。针对当前配电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严格要求,提高管理效能。只有保持配电自动化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前瞻性,保证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配电自动化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张沿辉.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的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14(10):172-172.
阳吉中.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故障处理措施分析[J]. 大科技, 2019, 000(039):95-96.
刘立敏, 孙歌, 胡永强,等.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故障处理探讨[J]. 名城绘, 2018, 000(001):P.19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