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伟
德州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山东德州 251100
摘要:水利工程要想获得圆满完工,需要消耗较多的混凝土,而部分小型的水闸系统承载力都是借助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获得支撑。但是在实际施工时会出现较多不确定的因素,对最终的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混凝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这种裂缝会对最终的结构造成负面侵蚀,对整个水利工程的结构也会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此,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一定要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可以为水利工程的高效实施创造必要前提。在水利施工的准备阶段,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部门,往往需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管理,还需要对工程施工的各个部门进行责任与分工的明确,进而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合作。此外,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环节,施工管理同样包含对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的审核,进而保证文件的准确性。施工管理同样还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对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进程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
(1)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通过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制作高质量的混凝土,混凝土凝结后,其具有较强的物理稳定性,不会轻易发生变形,使用年限较长。(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经济性较高,由于混凝土原材料简单常见,且其价格较低,混凝土施工最终取得的效果较好,混凝土结构稳固,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可塑性。(3)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可有效适应自然环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低。
2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原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原材料成分复杂,各个材料的质量又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而部分企业过于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问题,为有效节约开支,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缺乏对原材料选购的监控,导致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这会从根本上影响混凝土浇筑的整体稳定性。如水泥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凝固时间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存在水泥硬化之后的体积变化不均匀或者出现初凝时间过短、终凝时间过长等问题,既无法满足后期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延长施工工期,降低项目效益,还会由于混凝土体积不均匀导致其出现膨胀、裂缝等质量问题,从而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结构稳定,并为其带来一定的渗漏安全隐患。
2.2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水利施工人员受到传统思维及习惯的限制,大多数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不能够满足技术的高速进步,促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改革速度完全滞后于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普及。这也使得施工管理者在面临先进的水利施工管理技术时,无法将其真正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过程中。此外,一些施工管理者还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从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促使施工管理的成本、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等都无法得到合理的控制,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最终的施工效果。
3解决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的对策分析
3.1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整体质量,要严格把控原材质量,确保其满足工程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在水泥的选择过程中优先选择收缩性小、凝结时间长、耐热性能高的水泥,以充分考虑水泥热化引起的温度应力对混凝土造成不良的物理反应,如矿渣水泥能够有效降低水热化;在外加剂的选择过程中,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口碑良好的生产厂家,确保外加剂的种类多样,如使用减水剂、缓凝剂等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满足实际混凝土浇筑过程的使用需求。
3.2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步骤执行作业
(1)做好混凝土搅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可充分应用搅拌机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保障其搅拌的均匀性。(2)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为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质量受损,应根据实际交通环境和条件,制定适宜的混凝土运输路线,做好规划缩短运输路程,减少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装车时应控制混凝土量,确保运输工具正常运行,保障运输安全。运输混凝土材料时,应减少和规避扬尘,以免对空气造成污染。(3)实施混凝土浇筑作业。一是要优先应用深基础浇筑模式,如此即可减少对周边工程影响,尤其是那些浅基础建筑,还有助于水利施工效率提升,降低相邻建筑的干扰风险。二是对于不同的浇筑对象,要对比分析结构自重情况,通常要优先就自重大的部分进行浇筑,在该原则下,能够避免对相邻自重轻部分产生牵连影响,还可加快基础沉降的速度。三是要分析水利工程不同部位的浇筑需求,对其上层建筑部分,应将浇筑高度及次数作为选择条件,尽可能使水利建筑不同部分同时完成沉降,减少相互间的影响。四是要从水利建筑重要性出发,优先进行重要部分的浇筑,而对水利工程中相对次要或者零散分布的建筑部分,应当待完成主要浇筑任务后在进行穿插式浇筑,提高水利水电混凝土浇筑效果。
3.3重视技术升级工作
桩基方法主要被应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在针对预制桩进行堆放时,需要考虑打桩的具体顺序,还应该考虑搬运的路线等,并且堆放层数应该最少为4层;混凝土碾压作为一项发展迅猛、应用广泛的水利施工技术,是将大量的运输填筑及坝石,通过大面积碾压混凝土,形成的混合物,来浇筑的一种技术,其具备技术操作容易、效益高且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在其操作过程中,需要重碾压力度、条件等的控制,避免混凝土碾压效果达不到预期。而预应力锚固是对预应力拉锚和预应力岩锚的一种统称,基于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广泛应用空间。不同的预应力锚固,具有不同的结构,应该根据不同的钻孔结构,来设置一定的预应力。预应力施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空间,不仅需要从孔隙大小进行技术管理,还需要重视其大小、方向及深度的管理及检查,保证其施工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同样需要参与到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
3.4要加强精心养护管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混凝土的湿润养护时间不得低于28天。一般来说,如果混凝土在浇筑后的24小时左右,其内部的温度可达到33℃,在此之前的阶段可称作是前期养护阶段。在该阶段,不能人为拆除钢筋模板,也不能直接对其表面进行洒水降温处理,可以利用加盖节水保湿养护膜的方法达到保湿降温等目的。但是由于水分蒸发的速度较快,工作人员要经常揭开薄膜进行查看。如果需要,应对其进行及时补水处理。当表面强度达到既定标准以后,工作人员夜色开始实施全天养护28天,直到内部温度保持在18℃以下。在对比实验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实施洒水降温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发生的裂缝现象,远比未实施洒水降温的混凝土表面产生的裂缝现象要少很多。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混凝土整体浇筑质量,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科学设置材料配合比,并不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现场的管理力度,使其能够严格按照具体施工要求开展工作,做好振捣、压实等工作;重视做好混凝土后期养护,避免其出现裂缝等问题,从而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地顺利完成,以此增强整个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金.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抗裂技术[J].科技风,2020(19):106.
[2]谢志伟.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建材科技,2020,29(02):33-34.
[3]刘雪莲.混凝土裂缝控制理论下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111-112.
[4]张士兵.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9(14):62-63.
[5]吴佩霖,李斌.初探水利工程沥青混凝土低温施工技术[J].居舍,2018(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