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4月第11期(中)   作者:余永强
[导读] 本文研究水稻优质、稳产、高产栽培技术,促使先进的栽培技术广泛地运用在
       余永强
       陆川县农业服务中心  广西 陆川 537700

       摘要:本文研究水稻优质、稳产、高产栽培技术,促使先进的栽培技术广泛地运用在实践中,全面提升水稻生产与供给水平,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对水稻的需求。鉴于此,详细分析了水稻栽培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具体栽培技术要点,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应用
       1 应用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化肥使用率较低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对水稻科学施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既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又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所以,在水稻栽培管理的过程中,施肥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般施肥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水稻移栽前的底肥,第2个阶段是移栽后的分蘖肥,第3个阶段是水稻开花时的穗肥,第4个阶段是花粉受精以后的粒肥。这4个阶段的肥料施用量若是过少或过多,都会对水稻健康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够稳定,严重时不仅会增加栽培成本,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2 设备不够齐全
       水稻种植过程非常复杂,并且在水稻种植技术中应用机械化操作还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使得水稻种植面积较小。究其原因是水稻机械化生产设备不足,在收获、耕种及施肥等方面的设备也不足,或机械运用效果较差,进而无法满足水稻种植需要的技术水平。例如在水稻的整个种植过程中,若是各环节全部使用人工,那么工作量会很大,对种植户而言是一件十分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种植户会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跟经济收入不相符,从而使得大多数种植人员不再以种植农业作物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具有完善和先进的水稻机械设施必不可少。
       2 栽培技术
       2.1 秧田选择
       应当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水源没有污染、土质疏松及排水和灌溉系统较发达的水田作为秧田,但是要注意避免地块周边有其他的谷类作物。栽培时秧田要遵循背对风向和朝向太阳的要求。秧田肥力要求:磷肥和钾肥的含量要达到中上标准,有机质的含量需要超过20 mg/kg。
       2.2 品种选择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种子不但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同时对稻米的口感和品质等会有较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要根据种植环境的条件,从栽培的生态环境和种子特性等方面出发,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伴随水稻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稻高产种植也更加重视抗性较强、产量高及米质好的品种。
       2.3 基肥施用
       要想培育出健壮、无病虫害的水稻秧苗,那么基肥的施用是不可或缺的,种植人员做好肥水管理,能够让秧苗获得充足的养分,还能够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在培育秧苗时,施用的化肥以有机肥为主,且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在施用时可以结合地块的土壤肥力,科学调整化肥的搭配比例。在1叶1心期要施用“断奶肥”,施用尿素6~12 kg/667 m2;在3叶期要施用“长粗肥”,施用尿素7~8 kg/667 m2。针对育秧区域,要在前1年的冬天施肥,让有机肥在冬季充分发酵分解,从而达到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此外,在基础化肥中可以加入适量的微肥,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秧苗的生长。
       2.4 适期播种
       每年4—5月是水稻种植的适宜时间,实际播种的时间还要结合各区域具体的情况确定,如播种条件和气候类型等。水稻最适宜的种植条件是环境温度在9~12℃,确定好播种时间以后盖上地膜,在覆盖的过程中,还要保持好水分与保温。秧苗出苗以后要及时地施肥,确保化肥供给及时,施用尿素的用量是5~10 kg/667 m2,同时揭膜后要及时地对秧苗灌水。可以选择3%广枯宁700~1 000倍液防治水稻青枯病。
       2.5 科学控制播种密度
       种植密度会影响水稻叶片的透气性和光合作用,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水稻的采光,而透气性差会滋生大量的病虫害,并且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也非常不利。另外,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对养分的吸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相反,若种植密度过低,会引发杂草疯长、蚊虫滋生,并且还会对土地资源造成浪费,进而减少水稻种植收益。一般情况下,早稻播种数量要控制在1.8万~2.5万蔸/667 m2,杂交秧苗数量4.5万~6万蔸/667 m2,常规的秧苗要控制在8万~10万蔸/667 m2;而晚稻的播种数量要控制在1.5万~2.5万蔸/667m2。
       2.6 移栽
       当水稻秧苗叶片出现直立、带分蘖、白根多及茎基扁平时就可以移栽,此时秧龄为5~7.5叶,有着非常强的抗旱和抗寒能力。科学密植,能够改善田间透光和通风条件。

结合播种形式、品种类型及土壤肥力等,通常移栽15万~35万窝/hm2,确保杂交稻秧苗可以达到40万~65万株/hm2,且常规稻能够达到100万~160万株/hm2。
       3 田间管理
       3.1 科学施肥
       在栽培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科学合理地施肥,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生产的优质和高产高效。若是土壤中缺少足够的养分,那么水稻生长期间的养分就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必须要选择适宜的阶段施肥,这样才能实现高效和高产种植。其次,动物粪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元素,可以将粪肥作为水稻基肥用在生产中。最后,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肥料施用量与施肥时间也非常关键,若是施肥量不够,水稻的养分就很难保障;若施肥量过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
       3.2 合理灌溉
       在插秧完成以后,就要及时灌水,不要在出现干苗的状况后再浇水,不然对优质秧苗会造成过大的伤害。需要结合水稻生长发育的习性来灌水。在分蘖阶段不能没有水层,且不能太深,通常要灌1~2 cm浅水层,从而有效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现象。抽穗期至收获过程不能断水,因为这个时候水稻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供给。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
       水稻病害主要有稻曲病、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等。
       4.1.1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主要为害水稻叶片、叶鞘。当水稻感染白叶枯病以后,轻微发生时会影响谷粒的灌浆,还会增加秕粒,严重时会使秧苗枯萎和倒伏,其产量损失非常大。使用药物防治,可以在白叶枯病发病初期每667 m2施用70%农用链霉素10~15 g再兑水45 kg进行喷施防治。通常这一病害是在孕穗末期或破口前的4~8 d喷施防治,当病情严重时,可以连续喷施2~3次。
       4.1.2 稻瘟病
       稻瘟病蔓延非常快,而且为害严重。若防治不及时,会减产45%~55%。当出现稻瘟病时,每667 m2可以施用10%枯草芽孢杆菌10~25 g再兑水45 kg进行喷雾防治。通常稻瘟病在发病初期就要用药。而水稻穗颈瘟以预防为主,在齐穗阶段与抽穗初期应各用药1次,病情较严重的稻田要隔7 d再用药1次。
       4.1.3 稻曲病
       稻曲病主要为害水稻稻穗,当病菌侵入谷粒后会破坏病粒内部的组织,出现颜色呈墨绿色和黄褐色的球状物。
       具体防治措施:首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其次,在水稻孕穗到齐穗期时要少施氮肥,多施钾肥和磷肥,这样能够减轻稻曲病的发生。最后是药剂防治,每667 m2可以施用20%井冈霉素30~55 g再兑水45 kg对水稻穗部进行喷雾,通常此病害在抽穗前7 d用药防治。
       4.2 虫害
       水稻虫害主要有黏虫和稻飞虱等。
       4.2.1 黏虫
       当黏虫数量达到8头以上时,每667 m2可以施用5.7%甲维盐水8~16 g再兑水45 kg喷施防治。
       4.2.2 稻飞虱
       (1)虫害规律。稻飞虱喜欢聚集在水稻的基部,主要吸食稻株的汁液,还会排出大量蜜露,使水稻基部变黑。稻株被刺伤的地方常常呈现褐色条斑,并且严重时会使稻株茎秆腐烂,甚至枯死。
       (2)药剂防治。当稻飞虱害虫达到1 000头时,每667 m2可以施用70%吡虫啉5~7 g再兑水45 kg,对植株中部和下部喷施。
       5 结语
       在实际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引起高度重视。在选择水稻品种和育苗时,要结合实际的需求进行科学的操作,从而科学地使用资源。
       参考文献
       [1]马双燕.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70.
       [2]尹恒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0(20):37-38.
       [3]张勇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及应用实践之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1):189,191.
       [4]左京,王森森.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南方农业,2020(9):53,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