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农业农村发展若干问题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4月第11期(中)   作者:雷晓莹1 李建国2
[导读]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多
       雷晓莹1 李建国2
       1(蒲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省蒲城县715500)
       2(陕西省蒲城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心陕西省蒲城县715500)
       摘要:党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多方面发展,但在现实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研究工作的目标,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所在,同时重点阐述了过程中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高科技;农村发展

引言:农业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具备基础性、战略性的关键地位,还是能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稳定器。为了能够解决三农问题,并让该产业现代化技术逐步提升,在十九大报告中,党作出了相关重大部署。发展农业中的高新技术、是构建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驱动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
       即使在当下,我国农业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农业发展在战略部署、人才保障等方面拥有了进步,但结合当前国家现实状况看,内部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聚集状况、基本服务水平等情境中仍是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传统理念根深蒂固
       由于国内受到历史、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大多是以小农户的形式,以生产、经营的农作为主,将新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手段使用在该模式中,会出现接受程度较低与“水土不服”等方面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化肥的施用时,高科技设施都具备一定的使用规模,并不适合小范围经营模式中,同时农民还对农药用量、次数的科学性缺少正确认知,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存在越多越好的心理,便因此产生了作物倒伏、土地板结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在工作中还会受到地区、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高新技术保持怀疑态度。多样化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了制约的效果[1]。
(二)农村产业聚集度低
       高新类型的技术手段在投入使用初期,不仅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同时还需要对产业聚集、整体规模程度有着一定标准。如果是种植范围相对较大的种植面积,在使用高新技术时,可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使用的成本进行回收,甚至还会因此产生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但是国内的聚集性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一味地使用会让农民在高新技术、先进设施上投入过多的成本。同时农户生产多是在第一产业,很少能够跨越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技术支撑,细致划分与价值延伸程度不足,对农业发展、农民增加收益产生了限制。
(三)技术人才队伍偏弱
       国内农村的经济资产相对薄弱、服务业水平落后,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收工作产生了阻碍,让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处于科研院、大专院校等地的内部,未进入到第一生产线中,在五年的数据中显示,农村现有的人才数量仅为1.8万人,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来说,有着非常远的差距。同时在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中,仍是需要进一步优化,当前的该方面人员还不足610人,与当前国内的大规模农业产生严重不匹配,让该队伍发展被逐渐削弱。
(四)产业体系清晰度不足
       在农业的高新技术方面,其使用的理论、技术创新体系方面的内容都相对模糊,同时在农业范围内,相应企业不仅规模相对较小,同时还不具备充足的创新、活力,在四年前的统计数据中能够看出,国内的高新技术公司只有13.5万家,其中农业类型只占据其中的6.2%。在农业范围内,科研机构的联动协作效果相对较差,评价机制内容忽略了成果与产业需要之间的符合程度,以及相应的使用价值,在市场中相应机制存在缺陷。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7100项科技成果面向大众,其中仅有39%真正做到了生产力成果转化,能够形成规模化不足29%,而外国某些国家能够达到70-90%之间。
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高新技术作为能够驱动农业生产质量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够为相应产业转化创造出优势条件,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因素。为此,便需要根据当前国家农业发展情况,与相应成果转化规律,提出了建议,并为其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一)加快完善研发体系
       在进行制定短时间、中期、长期的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化内容时,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布局谋划与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重点项目,不仅能够促进专项高新基础理论、技术手段上的研究速度加快,还能够带领农业不断成为现代发展的制高点。同时,在相应农业高校内部,还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与信息技术、物流等多个学科有交集的学院,并以此来培养出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型、创新融合型人才。
(二)以人为本进行贯穿
       在农村开展相应产品生产原材料的创新工作,不仅能够让现代的作物、禽畜、水产、林木等多种行业的资源质量创新,与绿色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发展脚步逐步加快。同时还能够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将食品的加工手段进行优化,并研发出休闲性、功能性、特医性等的产品,让广大群众能够在饮食方面满足营养、健康、美味的基本需求。不仅如此,对于懂得农业知识,爱护乡村、农民的个体农户、公司进行支持,并让其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完成经营方式的创新工作,从而发展出营养、健康的服务业。
(三)发展构建生产体系
当前使用的现代农业体系,主要是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链进行深层次结合,通过提高生产链条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产业形式或状态,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与总体竞争力等,还是对现代生产力进行衡量的关键要素。想要构建现代化的生产体系内容、便需要对内部要素的投入方式进行转变,使用物质装备来对该行业进行装备、用技术对其服务、用方式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提高整体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标准。
在高新农业技术内部,其具备高技术、高智力、高资本、高密度的特点,能构建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体系,再依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技术等一系列低碳、清洁的高新技术,将其应用带农业中,并形成产业化的趋势。农业高新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时间发挥着主导的效果。想要对其进行发展,便需要引入、集成、聚集多样化的相应资源要素,并以此来共同创建出生产体系内容。从优化产品布局与提升质量、生产效率,解决成本使用方面,来逐渐增加科研成果对农业生产贡献的整体效率[2]。
(四)发展构建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作为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内容的融合,能够对当代相应组织、社会、市场化程度进行清晰展示。在我国内部现有的家庭农场、公司、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一系列机构,都能作为高新农业技术的关键载体,同样还是农业经营体系中的相应构成因素。想要对高科技产业经营进行判断、发展,最为关键的便是科技,创新是其主要特色,具备产业竞争力是其内在的基本要求。通过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还会提高新型主体数量增加的概率,从而因此创建出新类型的体系。
总结:从以上文章中能够看出,发展高新农业科技在提升相应产出质量、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效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有效方法。通过对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农村产业聚集度低、技术人才队伍偏弱、产业体系清晰度不足等方面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到了高新技术、农村产业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并根据加快完善研发体系、以人为本进行贯穿、发展构建生产体系、发展构建经营体系的方式,创建出了新体系内容,还响应了乡村振兴战略口号,达到了农业强悍、乡村美好、农民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飞,平英华,严雪凤,等.农业园区科技支撑体系构建探讨——以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v.48;No.646(09):271-274+279.
[2]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推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035(002):183-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