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设备制造企业是我国支柱型企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逐渐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制造企业的资产规模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对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提质增效,提升企业资产的利用率,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进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分析了设备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效提升的重要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固定资产管理质效提升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效提升;策略
前言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就是企业中各种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是制造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的提质增效,能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设备制造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效的提升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设备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效提升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设备制造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加强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质效提升,对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水平
对于设备制造企业而言,对自身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促进资产配置的优化,同时改善企业管理的水平,切实提升资产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生产制造的成本。在具体操作中,相关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加强对自身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科学化的资产管理以及规范化的使用,能够避免设备和材料的浪费现象,这对于促进企业资产管理的集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实施资产的科学的管理,立足于企业整体的发展角度,对自身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不仅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生活中,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能最大限度上促进企业资产周转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避免出现利用不当,或者是积压而造成资产的浪费,并避免资产管理成本的增加,这样一来,就能有效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部分设备制造企业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方面制度不完善,其所采用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虽然约束了领导的审批权限,并且也提出了技术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但并未涉及到设备购买的可行性研究管理制度,这就使得在固定资产购买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比如说,在上马某些新项目时,往往都会采购新设备,同时,还会采购很多辅助设备,以配合新设备的运用。但在采购辅助设备时,并没有考虑其实际效用,导致很多时候,采购的辅助设备只能被放置在仓库闲置,最终折价处理,从而给企业造成了资金以及经济效益的损失。
(二)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制造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缺乏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制度。
具体表现为,在采购完固定资产后,相关企业并未建立相关的台账,在固定资产的登记以及验收等方面不够完善,此外,也没有建立起固定的资产卡片,没有在设备的领用、调拨以及转移等方面对相应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记录,而且,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也缺乏系统化的制度,未能定期进行对账盘点工作,导致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账实不符的情况,从而影响到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
(三)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
目前,我国部分设备制造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与实物管理相脱节的问题。在这些制造企业中,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部门主要是财务部门,而负责实物管理的部门则是归口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这就导致在这些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管理以及报废退出等环节中,财务记账和实物台账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一致的情况,甚至部分企业的虽然对固定资产实行了归口管理,但归口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管理的职责也不够清晰,存在着管理流程不顺畅等的情况。
三、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效提升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固定资产购买的可行性研究
针对我国设备制造企业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想实现质效提升,首先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购买的可行性研究。在实际操作中,针对新上马的项目需要购买的辅助设备,购买申请人员、使用人员以及设备的技术人员除了综合考虑该固定资产的性价比,更要综合考虑当前企业设备运行的情况以及产品的生产情况,从而合理确定是否购买相应的辅助设备,进而保证设备购回后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而不是只能摆放在仓库中慢慢变旧,最后折价处理。只有对要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购买效果评估,才能最正实现固定资产管理质效的提升。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管理
设备制造企业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管理,逐渐建立起固定资产的识别系统,切实做到从资产设备的购进环节起,就给每一个固定资产设置专门的资产编码,并做到资产编码与实物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内容一致。这样一来,在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更新盘点时,就可以手持终端设备对资产上设置的编码进行扫描,就能自动进行账实核对,从而实现资产盘点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快捷化以及准确化。在资产盘点过程中,针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还应准确进行登记,以为后续的资产退出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及时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
设备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完成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盘点工作后,不仅要在资产数量方面进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固定资产是否存在损毁的情况,一旦发现固定资产存在着损毁的现象,还应及时与相关设备的负责人员进行联系,认真做好设备的报废工作,并针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处置。一般来说,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其流程应由制造车间的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高层领导共同签字确认并审批后,方可进行处置,以此有效防止设备违规处置现象的出现。此外,在对报废的固定资产中部分零件进行处置时,因其随是随着固定资产一起购进的,无法确定该零件的价值,财务人员就可以根据购进的替换零件的加之进行报废,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科学性,从而确保资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设备制造企业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将其贯穿于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以及报废环节,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控制工作的力度,确保企业的固定资产能够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外,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欢欢.关于提升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No.366,(01):158-159.
[2]余颖.关于加强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大众投资指南,2020,No.346,(02):97-98.
[3]温志园,杨国臣.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8):155-156.
[4]柏慧彬.浅谈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No.581,(3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