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珊珊
临淄区生态环境管理服务中心,山东淄博2554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很多经济增长速率是牺牲了生态环境为代价,造成的很多后果非常严重,而且很多污染是不可逆转的。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人民的关注,政府也相继颁布了很多条例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显著的改善效果。在当前新发展时代背景下,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环境风险的管理工作,本文主要是针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的管理进行了深层次论述,希望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优化改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治理对策
前言:
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暴露出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问题。特别是近些年频繁出现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不但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还会威胁到人身安全,目前很多疾病都与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基于此,对突发性大气污染做好环境风险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1.大气污染形成原因
1.1社会原因
1.1.1能源体系构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提升了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当前,我国是世界上能耗最大的国家,每年化石能源的需求量均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使用量最为突出。在使用化石资源时,尽管对化石资源进行了脱硫处理,但是,由于化石资源中硫元素的占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硫元素的废气,导致空气中出现大量硫化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1]。
1.1.2绿化覆盖率有待提升
绿色植物可以提升氧气的释放量,可大量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能够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绿地面积减少,许多空地用来建设工业厂房以及高层建筑,绿色植物在城市中的覆盖率较低。因此,绿色植物覆盖率低也是加剧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
1.1.3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经济体系中,交通经济占据比加大的比例,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私家车数量增多,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导致路面中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加剧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导致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日益变差,加剧了大气污染程度。
1.1.4发展体系不够均衡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相比于西部区域,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更快,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交通经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均优于其它区域,所以导致我国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更加严重,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1.2制度原因
1.2.1不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当前,部分企业对大气污染问题没有足够的关注,导致随意地将污染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引发污染问题[2]。另外,部分职能机构对自身职责缺乏明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力度严重不足,致使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出现。
1.2.2缺乏法律基础
我国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法律,但是由于环保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许多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实际开展面临重重困难,法律条款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1.3技术原因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存在不小的差距,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相关环保设备以及技术等层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国要从技术层面入手,不断加强空气净化技术的研发,缩短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1.4自然原因
我国国土面积广袤,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沙漠化问题,绿色植物难以存活,加之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无法对工业废气进行有效的净化,导致部分区域存在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也会提升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难度。
2.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环境风险管理对策
2.1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想要有效提升突发性大气污染风险管理能力,就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才能通过法律约束力和效力尽可能避免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3]。国家在 2016 年的时候,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我国的企业生产和职能管理部门的执行有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规范要求,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事件的处理力度,并进一步明确处理流程和后续处理的责任认定。
2.2做好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
对于突发性大气污染管理当中,应急预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及时应对出现的意外事件,最大程度的降低突发性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日常监测数据,对大气环境风险源清单进行明确,将危险性企业加大监管的力度,对于周边水域等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作为重点环境风险受体,分区域、分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凸显出预案的可行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并且,要明确应急预案中潜在的安全风险,依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如果城市中有精细化工、冶金等企业,要加强评估手段,确保应急预案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确保本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3加强检测和宣传教育力度
近年来,环境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随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并加强宣教教育工作,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一点在近些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相关职能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更应当担起自己的职责,对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的防控护理方案进行优化改进,特别是对人口密集地区,要做好大气监测工作,采用多样化的检测模式进行检测、评估。职能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对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的危害、预防知识进行普及,树立群众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2.4推算大气环境风险底数
各地区的相关部门要全方面调查应急救援能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并了解城市的环境风险源,进行整个城区的风险评估,按照区域、企业、人口密集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推算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分析优先管理对象清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推算大气环境风险指数,这样在出现意外事件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控制[4]。还应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仿真系统开展模拟实验,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发生的规律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并进一步分析天气、污染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是其中关系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因素。大气污染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彻底的治理,不仅会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解决好当下存在的大气污染问题,除了号召全社会关注此问题外,环境保护部门也要履行好自身职责,提升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根据监测结果为后续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实现加速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目的,提升我国大气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增耀,毛佳,周晶晶. 工业集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门槛特征检验——基于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的视角[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123-133.
[2]胡一凡. 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困境与消解——关系网络、行动策略、治理结构[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2):48-56.
[3]柴发合.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回顾与展望[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03):5-15.
[4]易兰,赵万里,杨历.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机制创新[J]. 科研管理,2020,41(10):134-144.